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
看到与郭嘉颇有几分相似的李恢,不免引发了刘征的故人之思,但故人终究不可再得,刘征收起了思绪,又对李恢抛出了严肃的问话。
李恢迟疑了片刻,这才将心思袒露出来!
“匹夫求生,丈夫求志!太史公曾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李恢不才,欲求志于庙堂,故敢冒死生之险!”
这才是真正的内心的想法,一开口便是家国大义,那就未免显得有些虚幻了!当然,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过以李恢的身份,不过区区一县令,若只说为了家国大义,那就有点假了。
李恢说出了真实想法,刘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是如此,德昂便与本王说说你的志向吧!”刘征进一步问道。
李恢见刘征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表情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严肃,于是便放松下来说道:“臣闻江东孙氏帐下有一骁将名唤太史慈,此子常与人言‘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李恢不才,亦有此志!”
李恢说到太史慈,刘征一下子又想起当初在琅琊的时候,正是太史慈放了自己一马,方才逃脱出曹操的追击!
在刘征的心中,那太史慈的的确确是个人物!是个英雄!
想不到远隔数千里,李恢竟然也曾听闻太史慈之豪言壮语,可见天下英雄不止相惜,亦能相效!
“好!德昂有此志向,不愧一时豪杰!本王曾与太史子义有过一面之缘,可惜未能收为己用,昨日之憾,今日可补!昔失子义,今得德昂,苍天待本王不薄!此番南中平叛,便是德昂施展拳脚之时,若能有效,本王必助你达成志向!”刘征不禁为李恢壮声道。
“汉王!臣……李恢蹉跎半生,今得运如此,此生无憾也!”
李恢听到刘征鼓励的话语,一时激动的不知所言,只管出座埋头便拜。
面对南蛮一役,李恢其实已经证明了自己。刘征知晓李恢绝不是夸夸其谈之辈,今又听到了李恢的志向,心中也觉高兴,于是上前将李恢扶起。
“德昂世居南中,对南中风俗民情当是了若指掌,本王虽有雄兵,但对南中真正情势却不甚清楚,当借德昂之力平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请德昂详细为本王分解!”
刘征与李恢交谈良久,大体上了解了李恢是个怎样的人,这才说起了当前的局势。
现在刘征手下,最是缺少李恢这样的人。若说排兵布阵,设计伏谋,刘征手下不缺,独独缺少真正了解南中的人。
李恢从刘征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真正的重视,知遇之情油然而生,随即便开始与刘征详细述说南中情况,事无巨细,一一说了出来。
两人一直交谈到深夜,李恢将自己所了解的一切都陈说与了刘征,刘征听罢之后,不禁感慨道:“对南中了解之深,恐无人能出德昂之右啊!今日局势,德昂以为本王该当行如何策略?”
李恢略加思索,庄重的对刘征建议道:“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也!如此反复,久有掣踵之忧。为今之策,不过两端。一者殄尽蛮夷,分而化之,以除后患;二者宣示汉威,收服其心,以夷制夷!”
“请细说其优劣!”刘征接着问道。
“所谓殄尽蛮夷以除后患,正如汉王当年北屠鲜卑。不过南中蛮夷又与鲜卑有所不同!其夷类繁杂,各有渠帅,多如牛毛,如夜郎、滇、昆明、哀牢、嶲、邛都等。纷繁复杂,各据其地,小者千百邑落,大者数十万口。南中汉民户口,尚不及蛮夷诸种。故所谓殄灭夷类,首在诛其豪帅,杀伤当在数万至十数万口上下。如此则蛮夷尽散,然后收罗其众,迁徙异地,改换其俗,数十年后,蛮夷之风或可渐除。只是如此一来,汉王兵马需镇守南中十年左右。”
李恢说的这个办法,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刘征不免陷入了深思当中。
“德昂此法,似与我大汉对待匈奴之法无异啊!匈奴内附,今已百年之久,成效似并不显著。若施诸南蛮,真的可行么?”刘征不禁疑问道。
大汉对待匈奴的办法便是如李恢所说的,但是自南匈奴内附至今,匈奴人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汉人的样子,但实际上却依旧还保留着匈奴原本的结构。
对于刘征的质疑,李恢却说道:“南中诸夷与匈奴大为不同。匈奴建庭数百年之久,其帐落虽然数以万千,然其内部风俗相同,种姓一致。南中则不然,诸夷之间各有其祖先,各有其风俗,今虽纠合,却并不能始终如一。若分而化之,强令移风易俗,断绝诸夷之间来往,则数十年可以有成,至多百年,足可化之!”
刘征仔细思索着李恢的话,确实如李恢所言,南中的情况与北方大为不同。用现代政治学观点来说,北方几个大族,如匈奴、鲜卑,那都是真正建立过国家,有成型的国家制度和种族文化。
但现在南中的情况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曾有过夜郎王、滇王等等,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地的首领,底下还是有各种不同的种族,各族之间风俗都不同,连祭拜的祖先都不是同一个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密切。
刘征当然也想彻底的将这些人汉化,但是诚如李恢所言,这个过程少则数十年,长则百年,这是刘征所不能接受的,至少是目前的刘征无法接受的。
“那第二策呢?”刘征对第一个办法不置可否,紧接着问道。
李恢心里也知道刘征不会同意第一个办法,但该说的还是要说。
“第二策乃是以夷制夷。既然诸夷之间并不同种,这便有了可乘之机!今日南中之乱,乃是雍恺首倡,实际上雍恺其实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其背后暗藏的那是南蛮王孟获的野心!孟获其人,在南中诸夷种之间颇有威望,今与雍恺一拍即合,实则是欲借雍恺之手,纠合诸夷,割据南中,裂土称王。雍恺乃昔什邡侯之后,孟获推其为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称王之路暂避锋芒而已。假以时日,其必与大汉分庭抗礼!建国称制!”
李恢迟疑了片刻,这才将心思袒露出来!
“匹夫求生,丈夫求志!太史公曾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李恢不才,欲求志于庙堂,故敢冒死生之险!”
这才是真正的内心的想法,一开口便是家国大义,那就未免显得有些虚幻了!当然,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过以李恢的身份,不过区区一县令,若只说为了家国大义,那就有点假了。
李恢说出了真实想法,刘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是如此,德昂便与本王说说你的志向吧!”刘征进一步问道。
李恢见刘征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表情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严肃,于是便放松下来说道:“臣闻江东孙氏帐下有一骁将名唤太史慈,此子常与人言‘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李恢不才,亦有此志!”
李恢说到太史慈,刘征一下子又想起当初在琅琊的时候,正是太史慈放了自己一马,方才逃脱出曹操的追击!
在刘征的心中,那太史慈的的确确是个人物!是个英雄!
想不到远隔数千里,李恢竟然也曾听闻太史慈之豪言壮语,可见天下英雄不止相惜,亦能相效!
“好!德昂有此志向,不愧一时豪杰!本王曾与太史子义有过一面之缘,可惜未能收为己用,昨日之憾,今日可补!昔失子义,今得德昂,苍天待本王不薄!此番南中平叛,便是德昂施展拳脚之时,若能有效,本王必助你达成志向!”刘征不禁为李恢壮声道。
“汉王!臣……李恢蹉跎半生,今得运如此,此生无憾也!”
李恢听到刘征鼓励的话语,一时激动的不知所言,只管出座埋头便拜。
面对南蛮一役,李恢其实已经证明了自己。刘征知晓李恢绝不是夸夸其谈之辈,今又听到了李恢的志向,心中也觉高兴,于是上前将李恢扶起。
“德昂世居南中,对南中风俗民情当是了若指掌,本王虽有雄兵,但对南中真正情势却不甚清楚,当借德昂之力平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请德昂详细为本王分解!”
刘征与李恢交谈良久,大体上了解了李恢是个怎样的人,这才说起了当前的局势。
现在刘征手下,最是缺少李恢这样的人。若说排兵布阵,设计伏谋,刘征手下不缺,独独缺少真正了解南中的人。
李恢从刘征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真正的重视,知遇之情油然而生,随即便开始与刘征详细述说南中情况,事无巨细,一一说了出来。
两人一直交谈到深夜,李恢将自己所了解的一切都陈说与了刘征,刘征听罢之后,不禁感慨道:“对南中了解之深,恐无人能出德昂之右啊!今日局势,德昂以为本王该当行如何策略?”
李恢略加思索,庄重的对刘征建议道:“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也!如此反复,久有掣踵之忧。为今之策,不过两端。一者殄尽蛮夷,分而化之,以除后患;二者宣示汉威,收服其心,以夷制夷!”
“请细说其优劣!”刘征接着问道。
“所谓殄尽蛮夷以除后患,正如汉王当年北屠鲜卑。不过南中蛮夷又与鲜卑有所不同!其夷类繁杂,各有渠帅,多如牛毛,如夜郎、滇、昆明、哀牢、嶲、邛都等。纷繁复杂,各据其地,小者千百邑落,大者数十万口。南中汉民户口,尚不及蛮夷诸种。故所谓殄灭夷类,首在诛其豪帅,杀伤当在数万至十数万口上下。如此则蛮夷尽散,然后收罗其众,迁徙异地,改换其俗,数十年后,蛮夷之风或可渐除。只是如此一来,汉王兵马需镇守南中十年左右。”
李恢说的这个办法,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刘征不免陷入了深思当中。
“德昂此法,似与我大汉对待匈奴之法无异啊!匈奴内附,今已百年之久,成效似并不显著。若施诸南蛮,真的可行么?”刘征不禁疑问道。
大汉对待匈奴的办法便是如李恢所说的,但是自南匈奴内附至今,匈奴人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汉人的样子,但实际上却依旧还保留着匈奴原本的结构。
对于刘征的质疑,李恢却说道:“南中诸夷与匈奴大为不同。匈奴建庭数百年之久,其帐落虽然数以万千,然其内部风俗相同,种姓一致。南中则不然,诸夷之间各有其祖先,各有其风俗,今虽纠合,却并不能始终如一。若分而化之,强令移风易俗,断绝诸夷之间来往,则数十年可以有成,至多百年,足可化之!”
刘征仔细思索着李恢的话,确实如李恢所言,南中的情况与北方大为不同。用现代政治学观点来说,北方几个大族,如匈奴、鲜卑,那都是真正建立过国家,有成型的国家制度和种族文化。
但现在南中的情况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曾有过夜郎王、滇王等等,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地的首领,底下还是有各种不同的种族,各族之间风俗都不同,连祭拜的祖先都不是同一个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密切。
刘征当然也想彻底的将这些人汉化,但是诚如李恢所言,这个过程少则数十年,长则百年,这是刘征所不能接受的,至少是目前的刘征无法接受的。
“那第二策呢?”刘征对第一个办法不置可否,紧接着问道。
李恢心里也知道刘征不会同意第一个办法,但该说的还是要说。
“第二策乃是以夷制夷。既然诸夷之间并不同种,这便有了可乘之机!今日南中之乱,乃是雍恺首倡,实际上雍恺其实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其背后暗藏的那是南蛮王孟获的野心!孟获其人,在南中诸夷种之间颇有威望,今与雍恺一拍即合,实则是欲借雍恺之手,纠合诸夷,割据南中,裂土称王。雍恺乃昔什邡侯之后,孟获推其为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称王之路暂避锋芒而已。假以时日,其必与大汉分庭抗礼!建国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