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建港大钱
兴化辖下的官道在热火朝天的修整,山头上盘踞的一些匪盗也在加紧清理,唯独港口营建迟迟无法开展,杨丛义忧心不已。
这个季节建港最好,一旦几个月后冬季来临,再想找人下水做工,那就不可能了,一拖就到明年,他想办的事就再也办不成了。
就在他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忽然出现的故人,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那天衙役来报,衙前有一商贾求见通判大人。
搁在以往,杨丛义根本不可能会在衙门见任何商贾,可现在情势不同了,商贾对他要做的事来说很重要,他不得不借助他们的财力。
等一见那商贾,杨丛义顿时大喜。
因为来人不是别人,是早在太湖做捕快时结识的故人,郭青。
二人自从绍兴十八年底在泉州分别之后,已经六年没见,如今在异地再见故人,自然十分亲切热情,随即在偏厅细聊起来。
通过郭青的讲述,杨丛义才知道他这次来兴化之前其实是准备在泉州购进一批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谁知船队在泉州停泊了三天,什么货都没卖,说是朝廷禁止船队对外销售任何海外货物。他跟其他商贾一样在泉州等了一个多月,结果什么都买不到。就在他准备去临安碰碰运气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兴化要修建港口,商贾可以与官府共同出资,又打听到这里的通判大人姓杨,猜想很可能就是杨丛义,于是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是。
郭青这些年通过榷场,踏踏实实在淮西一带做宋金之间的生意,现今已经积攒下不少财富,个人拥有的资产价值五六十万贯,在安庆一带的商贾中也有不小的名气。
对于郭青的生意,杨丛义没有了解的太深入,随后又起太湖、怀宁的一些情况,郭青马上想起前几年托他带回天柱山的一封信的事,于是告诉他那封信早就送进山里了,只是一直没有回复,也再也没有消息,他这些年在忙生意,也没有亲自进过天柱山,不知道里面如今是什么情况。
天柱山里如何,杨丛义并不是太关心,他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安分,迟早会闹出大事来,但如今天柱山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只想知道当初托付宋头领调查的那件事是否有了结果,可他又没有机会再回淮西,根本无从打听,而宋头领也没派人来给他递个消息。
家里供奉的牌位,是他和清尘的隐痛,虽然过去多年了,但此仇没有不报的道理。
没有天柱山的消息,杨丛义也并没有多少失落,没有消息至少说明天柱山还很安稳,里面没出大事,想必宋头领闲暇之时已经帮他查清了仇人。
杨丛义跟郭青简单介绍了一下他这几年的经历,然后就说到不久前朝廷下达的一条政令,朝廷放开外贸禁令,榷场贸易的利润很可能会下降,以后最赚钱的生意肯定是海上贸易,于是建议郭青买几艘海船,试试海上贸易。
郭青也说近两年榷场生意不太好做了,回来幸苦一趟,利润下降的越来越厉害,原本都想转行经营酒楼了,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听杨丛义这么一说,他多少有点心动,但同时也很担心,因为他没出过海,也没在海上做过生意。
杨丛义建议他先少买几艘海船,做短途海上贸易,可以先去高丽或倭国,第一次别指望赚钱,只要不亏的太大就行,以后肯定能翻倍赚回来。
郭青跟杨丛义虽然是旧识,但他从心里上对出海有恐惧,对杨丛义的建议,他说会好好考虑,没有当即回复。
至于兴化营建港口需要钱的问题,郭青表示愿意出钱,杨丛义需要多少,他就可以出多少,这么多年没给他分成,累积算下来也有将近十万贯,如果需要可以全部拿出来。
郭青的分成之说,杨丛义并没有当真,毕竟当初借给郭青做生意的本钱也就一千多贯,如今做成这么大的生意,完全是郭青自己的辛苦努力,十万贯不算很多,也不算少,但他没有任何觊觎之心,毕竟他不是很缺钱,他也见过大钱。
所以,郭青出资购买港口泊位免费使用权的钱,一万贯或是两万贯,杨丛义都不拒绝,至于分成,他没有任何念想。
郭青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没有杨丛义当初借给他的本钱,没有杨丛义在怀宁留下的关系,他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他看来,该给的钱一定要给,对方的官越做越大,以后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若不把该给的钱给到位,等关系疏远,以后怕是再也得不到好机会。
他们相识于太湖,相识于贫贱之时,虽然相聚时间不多,但比起旁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深厚,毕竟人不如旧,能经过岁月沉淀的情谊,珍贵而裕久弥新。
郭青在通判衙门见到杨丛义,心里就已经打定主意,该是对方的钱就一定要给,杨丛义现在是军州通判,主掌一地军政大权,朝廷给的那点俸禄养家糊口还行,但要交际却远远不够。这些年他也跟一些官员打过交道,他们的奢侈与阔绰,令人咋舌,花钱的大手笔与他们的官职和俸禄根本不匹配,一次花销抵得上几年俸禄,并且他们的官职也要靠大笔钱财上下打点才能维持,不然就要赋闲在家。
杨丛义是他郭青的贵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应当还是,想赚更多钱,迟早还有依靠他的时候,若他没了官职,他就少了一个可靠的依靠,因此郭青决心要给对方足够的钱财,供他打点关系和交际,为杨丛义,也为他自己。
两人为此事争执议论了好多天,从通判衙门开始筹备营建港口到招募到数百人开工建港,直到半个月后,在郭青毫不动摇的坚持之下,杨丛义这才松了口,十万贯分成太多,他最多只能接受五万贯。
后来两人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分成定在七万贯。
按杨丛义的意思,这七万贯还要继续放在郭青那里,让他拿去做生意,但郭青没同意,在他看来,如果杨丛义不把钱拿走,相当于他没有拿任何分成,再说他现在有做生意的本钱,根本不缺这几万贯。
最终,清尘收到了一笔巨款,七万贯。
虽说她之前在选将营见过比这更多的钱,但那些钱不是她的,如今这七万贯是她的,她真实的攥在手中,因为手里有钱,即使关于夫君要娶妻纳妾的流言还在继续,即使芸娘与夫君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她的好心情也没受多少影响。
郭青将分成付给杨丛义之后,很快就离开兴化,去临安找机会了。
港口的营建还在继续,从一百多人逐步增加到两百人,杨丛义打算在冬天来临之前修好十个泊位,一次停靠十艘四千料大海船,然而从修建进度来看,还差的远,不得不继续招募人手。
当修建港口的人手达到五百多人时,问题来了,前期筹集的钱不够花了。
就在找不到愿意出钱的商贾,快要走投无路,杨丛义准备跟清尘开口,自己拿钱填窟窿的时候,从剑蒲县远道而来的汤鷽父亲带来了好消息。
二人细聊一番后,汤父随杨丛义去正在营建的港口看过之后,当即拍板要出十万贯,把兴化港口的泊位全部买下来。
汤父心里是怎么想的,杨丛义大致知道,他虽然为钱忧心,但对于汤父这个大手笔,他只能无奈拒绝,十个泊位全部卖给一个人肯定不行,那整个兴化港口就成了私人的。
他告诉汤父,不管出多少钱,泊位最多只能免费用五个,想用更多的泊位可以出钱租用,他出的钱多,可以优先租用。
汤父是明事理的人,即使杨丛义待他如同长辈,既然有规则,他也不好强行破坏,让对方难做,于是答应出资六万贯,获得五个泊位的免费使用权,再获得其他泊位的优先租用权。
杨丛义给他送去的那封信他认真看了,以一个商人的敏锐触觉,他预感到了赚大钱的机会,并且他因为多少参与过第一次远洋回易督造,手下也有人全程参与了远洋回易,早就知道海外回易能赚大钱。
以前他在南剑州,生意也不是很大,又远离海港,想做海外贸易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不同了,汤家的药材生意在南剑州一家独大,甚至做到附近多个州县,每年采购、分销出去的药材不计其数,汤鷽的同窗杨丛义又主政兴化,正在大建海港,要资源有资源,要人脉有人脉,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他自然想要大干一场,让汤家的生意更进一步。
汤父这笔钱,帮了杨丛义大忙,有这笔钱,入冬之前十个泊位肯定能建成,而后再抓紧时间平整港口,修建仓库,再修建拓宽港口到城区的路,年前港口就能营建完成。
港口建成,他在兴化为政两年,也就有了拿的出手的政绩了。
这个季节建港最好,一旦几个月后冬季来临,再想找人下水做工,那就不可能了,一拖就到明年,他想办的事就再也办不成了。
就在他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忽然出现的故人,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那天衙役来报,衙前有一商贾求见通判大人。
搁在以往,杨丛义根本不可能会在衙门见任何商贾,可现在情势不同了,商贾对他要做的事来说很重要,他不得不借助他们的财力。
等一见那商贾,杨丛义顿时大喜。
因为来人不是别人,是早在太湖做捕快时结识的故人,郭青。
二人自从绍兴十八年底在泉州分别之后,已经六年没见,如今在异地再见故人,自然十分亲切热情,随即在偏厅细聊起来。
通过郭青的讲述,杨丛义才知道他这次来兴化之前其实是准备在泉州购进一批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谁知船队在泉州停泊了三天,什么货都没卖,说是朝廷禁止船队对外销售任何海外货物。他跟其他商贾一样在泉州等了一个多月,结果什么都买不到。就在他准备去临安碰碰运气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兴化要修建港口,商贾可以与官府共同出资,又打听到这里的通判大人姓杨,猜想很可能就是杨丛义,于是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是。
郭青这些年通过榷场,踏踏实实在淮西一带做宋金之间的生意,现今已经积攒下不少财富,个人拥有的资产价值五六十万贯,在安庆一带的商贾中也有不小的名气。
对于郭青的生意,杨丛义没有了解的太深入,随后又起太湖、怀宁的一些情况,郭青马上想起前几年托他带回天柱山的一封信的事,于是告诉他那封信早就送进山里了,只是一直没有回复,也再也没有消息,他这些年在忙生意,也没有亲自进过天柱山,不知道里面如今是什么情况。
天柱山里如何,杨丛义并不是太关心,他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安分,迟早会闹出大事来,但如今天柱山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只想知道当初托付宋头领调查的那件事是否有了结果,可他又没有机会再回淮西,根本无从打听,而宋头领也没派人来给他递个消息。
家里供奉的牌位,是他和清尘的隐痛,虽然过去多年了,但此仇没有不报的道理。
没有天柱山的消息,杨丛义也并没有多少失落,没有消息至少说明天柱山还很安稳,里面没出大事,想必宋头领闲暇之时已经帮他查清了仇人。
杨丛义跟郭青简单介绍了一下他这几年的经历,然后就说到不久前朝廷下达的一条政令,朝廷放开外贸禁令,榷场贸易的利润很可能会下降,以后最赚钱的生意肯定是海上贸易,于是建议郭青买几艘海船,试试海上贸易。
郭青也说近两年榷场生意不太好做了,回来幸苦一趟,利润下降的越来越厉害,原本都想转行经营酒楼了,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听杨丛义这么一说,他多少有点心动,但同时也很担心,因为他没出过海,也没在海上做过生意。
杨丛义建议他先少买几艘海船,做短途海上贸易,可以先去高丽或倭国,第一次别指望赚钱,只要不亏的太大就行,以后肯定能翻倍赚回来。
郭青跟杨丛义虽然是旧识,但他从心里上对出海有恐惧,对杨丛义的建议,他说会好好考虑,没有当即回复。
至于兴化营建港口需要钱的问题,郭青表示愿意出钱,杨丛义需要多少,他就可以出多少,这么多年没给他分成,累积算下来也有将近十万贯,如果需要可以全部拿出来。
郭青的分成之说,杨丛义并没有当真,毕竟当初借给郭青做生意的本钱也就一千多贯,如今做成这么大的生意,完全是郭青自己的辛苦努力,十万贯不算很多,也不算少,但他没有任何觊觎之心,毕竟他不是很缺钱,他也见过大钱。
所以,郭青出资购买港口泊位免费使用权的钱,一万贯或是两万贯,杨丛义都不拒绝,至于分成,他没有任何念想。
郭青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没有杨丛义当初借给他的本钱,没有杨丛义在怀宁留下的关系,他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他看来,该给的钱一定要给,对方的官越做越大,以后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若不把该给的钱给到位,等关系疏远,以后怕是再也得不到好机会。
他们相识于太湖,相识于贫贱之时,虽然相聚时间不多,但比起旁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深厚,毕竟人不如旧,能经过岁月沉淀的情谊,珍贵而裕久弥新。
郭青在通判衙门见到杨丛义,心里就已经打定主意,该是对方的钱就一定要给,杨丛义现在是军州通判,主掌一地军政大权,朝廷给的那点俸禄养家糊口还行,但要交际却远远不够。这些年他也跟一些官员打过交道,他们的奢侈与阔绰,令人咋舌,花钱的大手笔与他们的官职和俸禄根本不匹配,一次花销抵得上几年俸禄,并且他们的官职也要靠大笔钱财上下打点才能维持,不然就要赋闲在家。
杨丛义是他郭青的贵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应当还是,想赚更多钱,迟早还有依靠他的时候,若他没了官职,他就少了一个可靠的依靠,因此郭青决心要给对方足够的钱财,供他打点关系和交际,为杨丛义,也为他自己。
两人为此事争执议论了好多天,从通判衙门开始筹备营建港口到招募到数百人开工建港,直到半个月后,在郭青毫不动摇的坚持之下,杨丛义这才松了口,十万贯分成太多,他最多只能接受五万贯。
后来两人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分成定在七万贯。
按杨丛义的意思,这七万贯还要继续放在郭青那里,让他拿去做生意,但郭青没同意,在他看来,如果杨丛义不把钱拿走,相当于他没有拿任何分成,再说他现在有做生意的本钱,根本不缺这几万贯。
最终,清尘收到了一笔巨款,七万贯。
虽说她之前在选将营见过比这更多的钱,但那些钱不是她的,如今这七万贯是她的,她真实的攥在手中,因为手里有钱,即使关于夫君要娶妻纳妾的流言还在继续,即使芸娘与夫君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她的好心情也没受多少影响。
郭青将分成付给杨丛义之后,很快就离开兴化,去临安找机会了。
港口的营建还在继续,从一百多人逐步增加到两百人,杨丛义打算在冬天来临之前修好十个泊位,一次停靠十艘四千料大海船,然而从修建进度来看,还差的远,不得不继续招募人手。
当修建港口的人手达到五百多人时,问题来了,前期筹集的钱不够花了。
就在找不到愿意出钱的商贾,快要走投无路,杨丛义准备跟清尘开口,自己拿钱填窟窿的时候,从剑蒲县远道而来的汤鷽父亲带来了好消息。
二人细聊一番后,汤父随杨丛义去正在营建的港口看过之后,当即拍板要出十万贯,把兴化港口的泊位全部买下来。
汤父心里是怎么想的,杨丛义大致知道,他虽然为钱忧心,但对于汤父这个大手笔,他只能无奈拒绝,十个泊位全部卖给一个人肯定不行,那整个兴化港口就成了私人的。
他告诉汤父,不管出多少钱,泊位最多只能免费用五个,想用更多的泊位可以出钱租用,他出的钱多,可以优先租用。
汤父是明事理的人,即使杨丛义待他如同长辈,既然有规则,他也不好强行破坏,让对方难做,于是答应出资六万贯,获得五个泊位的免费使用权,再获得其他泊位的优先租用权。
杨丛义给他送去的那封信他认真看了,以一个商人的敏锐触觉,他预感到了赚大钱的机会,并且他因为多少参与过第一次远洋回易督造,手下也有人全程参与了远洋回易,早就知道海外回易能赚大钱。
以前他在南剑州,生意也不是很大,又远离海港,想做海外贸易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不同了,汤家的药材生意在南剑州一家独大,甚至做到附近多个州县,每年采购、分销出去的药材不计其数,汤鷽的同窗杨丛义又主政兴化,正在大建海港,要资源有资源,要人脉有人脉,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他自然想要大干一场,让汤家的生意更进一步。
汤父这笔钱,帮了杨丛义大忙,有这笔钱,入冬之前十个泊位肯定能建成,而后再抓紧时间平整港口,修建仓库,再修建拓宽港口到城区的路,年前港口就能营建完成。
港口建成,他在兴化为政两年,也就有了拿的出手的政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