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节
而且林剑秋并不是部队的主要指挥员,留下他坚持,不会因为调整军事主官而影响各部队的战斗力。与林剑秋相比,项永章被选中的原因更为简单。因为他本身就是皖南人,对这里的地形和民情都相当的熟悉。
如果时间上来得及让自己可以对这些干部再熟悉一些,杨震在选择人选的时候,绝对不会如此的草率。至少在军事主官上,他还是会在仔细的斟酌一下的。但是现在,在部队即将出发,各团军政主官皆不宜变动的时候,抽调这两个人杨震认为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部队的战斗力了解不深,是杨震放权给军长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不过现在,杨震既然已经说了对于作战部署不参言,当真是说到做到。在军长部署作战的时候,他虽然就坐在边上,却是一言未发。
等军长部署完毕,习惯性的看向他的时候,想要征求一下他关于部署上的意见时。他只是强调了一遍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及集中兵力、火力这一基本战略要求之外,再未多说一句话。只是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看着一言不发,甚至摆出一副闭目养神样的杨震,军长与周边的几个高级将领只能苦笑的摇了摇头。这位年轻的新政委表现的也太过放松了吧。你当政委的,至少也要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按照规定,政委是有最后决策权的。在作战之中,是负责对整个作战行动进行最后把关的。可你这个当政委的一言不发不说,现在居然连眼睛都闭上了,明显摆出一副我完全信任你们的样子。这政委有这么当的吗?
实际上杨震的大名以及经历,在座的高级将领基本上是无人不知。自战斗打响后,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白手起家在东北打下那么大一块天地的年轻将领,究竟有什么本事。那里却是没有想到,这位新政委到了战场之上,居然摆出一副如此架势。
相对于身边各级干部的各有所。那位终于获得了真正战场指挥权的军长,心中却是百感交集。相对于以前的不信任,甚至排挤。这位几乎比自己整整小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关键时刻给予的信任,却是让这位军长相当的不习惯。
在调整完毕部署后,军长转过头,想要就自己的整个部署征求一下杨震的建议。却没有想到,杨震只是简单的说完两句话后,便闭目养起了神。无奈之下,军长只得转过身继续讨论前面的战况。
只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杨震此时貌似在养神,但实际上他的脑袋并没有片刻的休息。军长刚刚的部署,他听的很清楚。但在杨震看来,在眼下集中兵力先打垮当年的四十师,无疑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只有趁着四面的其余各个师合围上来之前,打掉这个拦路虎,进入旌德的天目山区,皖南部队才算真正的脱险。在目前只有与华山一条路的情况之下,就算自己亲自出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杨震虽然在军事部署上没有表态,但是他的这个态度以及之前的命令,却是无言告诉所有的人,他对军长在军事指挥的信任。而在当前几乎所有人都清楚,三战区已经对皖南部队进行合围的情况之下,他表现出来的镇静更是让所有的人对突然出现的敌情都稳定下来了心神。
杨震这番以行动作为表率的行事方式,明显给了那位军长和军部所有的人以极大的信心。没有了干扰,自新四军组建后第一次获得战场指挥权的军长,几乎是超水平发挥。一个个命令不住的从军长口中传递出去,前边的部队也是越战越勇。
战斗进行至中午,在六门九十毫米迫击炮和八挺杨震随机空运过来的九二式重机枪密集火力掩护之下,从丕岭向东攻击前进的五团与老一团率先取得了进展,连续突破四十师的三道封锁线。相继抢占将军山、曹家山、鹿公山沿线制高点。
部署在丕岭至鹿公山沿线的四十师一二零团,在优势的火力以及两个团的猛烈攻击之下受到重创。团直属队以及所属的三个营大部被歼,余部撤至星潭与一一九团汇合。在一二零团被击溃后,沿西侧山梁发起进攻的老一团前锋一个营,已经进抵星潭以西。
在老一团前锋抵达星潭后一个小时,东侧发起攻击的五团主力,也抵达星潭西南不足五华里的地方。此时由军部正面发起攻击的老一团与五团,已经对星潭形成了钳形的攻势。只要拿下星潭,也就意味着三战区部署在东南方向的整个封锁线将全部被撕烂。整个皖南部队只要通过星潭,便进入天目山区,也就意味着逃出生天。
在中路取得极大进展的同时,左翼的一纵,经过苦战至下午十五时,一纵击溃拦截当面之五十二师一个加强营并师属搜索连、手枪连和特务营一部的阻击,完成军部交予的强渡徽河,并抢占河东要地榜山的任务。
在完成军部交予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后,一纵队除了留下副司令指挥除留下指挥老三团就地构筑阵地,阻击北面之五十二师后续部队之外,主力新一团、新三团则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
一纵队集中两个团的兵力以及直属的两个特务营的兵力,在就军部加强的三门迫击炮和十余挺捷克式轻机枪、哈奇开斯重机枪不惜损耗的掩护之下,强行向南攻击前进。于日落之前先后攻占举山、刁里冲一线,前锋直接威胁星潭之四十师主力侧翼以及四十师辎重所在地廊桥。
一纵队在左翼的突破,逼迫四十师不得不从正面一二零团侧后方抽调出一一九团一个营并师属特务营、工兵营等调至举山至马渡一线,以阻止一纵队的凌厉攻势。四十师的这个动作虽然暂时阻止住了一纵队的攻势,但是却削弱了星潭的实力。
四十师是三战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虽然不如全套法式装备的五十二师精锐。但在整个三战区,也算的上数一数二。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有师属山炮营,炮弹也称得上充足。战斗力,也在目前部署在皖南部队中称得上一流。
但在一纵队以及正面出击的军部直属部队的两面攻击之下,四十师尽管拼命的抵抗,但在各部队不顾弹药损耗的火力打击之下,却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在正面以及左翼不断被突破,师长方日英在不断的调整部署,以期堵住越来越大的漏洞的同时也不禁挠头。
接到前沿部队在当面新四军部队密集的火力,尤其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火力打击之下,伤亡惨重不得不后撤的报告,他也不禁挠头。不是说皖南的新四军缺枪少弹,装备极差吗?可怎么到了自己头上,仅在一个攻击面上就一下子可以集中几十挺轻重机枪,还有大量的迫击炮?
这弹药打起来像泼水一样,也丝毫不像是匮乏的样子,尤其还装备了大量的手提机关枪。怎么会一下子便的这么富裕?居然能和自己的部队打起对攻来不说,在火力密集度上还能将自己的部队死死的压制住?
更让他不解的是,自己的那个部署在徽河东岸后方阵地上,自己视若眼珠子的装备了八门法式七十五施耐德山炮的山炮营,仅仅打了几发炮弹,就失去了联络。等派人去查看的时候,这个山炮营除了莫名其妙被缴械的炮兵之外,就只剩下一堆被炸毁后的残骸。
而被打蒙的炮兵,到全军覆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做的。他们只知道一群穿着花衣服,手上端着一种奇怪的,即便号称在万国牌装备的国军中也从未见过的自动火器的人,在部分新四军小股部队的配合之下,利用前沿部队的缝隙渗透到炮兵阵地。在将炮兵缴械,将火炮统统炸毁之后,赶在援兵抵达之前扬长而去。
炮兵全军覆灭,火炮全部丢失,而丢掉了全套武器装备的炮兵却一问三不知。让什么有用情报都没得到方日英虽暴跳如雷,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将被他认为严重失职的炮兵营长枪毙了事。
第689章 变生肘腋
挠破了脑袋也实在猜不出对手火力突然暴增,以及对手是究竟怎么渗透进自己后方的四十师少将师长方日英,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试图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主力抵达之前,守住星潭这个战略要点。
当然有了炮兵营莫名其妙全部损失的前车之鉴,在调整部署的同时,他没有忘记紧急从星潭守军中抽调了一个营调回三溪师部驻地,与师部手枪营一起在师部周围构成一道铜墙铁壁。
炮兵丢了,军委会还会重新给补充的。没有了炮兵,最多战斗打的艰难一些。但是要是他这个师长要是也重蹈炮兵的覆辙,那整个四十师和国军的损失可就大了。
听着前方不断传过来的战报,无论是军长还是杨震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杨震,知道只要抢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一零八师主力赶到之前拿下星潭,整个皖南部队就可以说是大致脱险了。
想到这里,杨震在轻出一口气的同时,不由的感叹这些老部队的战斗力到底是红军老游击队出身,素质还是相当过硬的,尤其是山地作战经验相当的丰富。虽说军事素质不一定有多好,正面作战经验缺乏,但是意志之坚定,是一般部队无法比拟的。否则也不会在几乎全部都是仰攻的情况之下,还能打的这么精彩。
实际上杨震也知道,除了部队意志坚定之外,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影响目前整个战局的发展。皖南部队虽然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军事素质上不如北方那些经历过长征的十八集团军出色。但是单论武器装备却是至少不次于国军较好的杂牌部队。
新四军活动区域大多经过抗战初期中日几场大规模会战的地区。这一带国军散失的武器数量相当的多。新四军刚出山的时候,武器的确杂乱不堪,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用当年游击战时候缴获的地方民团、保安团的老式步枪。
这些武器残破不说,连数量也极为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装备着大刀与梭镖。弹药的情况也异常的寒酸,平均每支枪连五发子弹都凑不齐。全军只有三挺无法连发的重机枪和十余挺老式的轻机枪。各级指挥员,基本上没有望远镜。
当初为了改变新四军装备奇缺的局面,军长除了与极力向第三战区争取之外。还曾经动用私人关系募集了一批资金,从香港购买了三千余支手枪装备部队。才缓解了新四军装备上的奇缺。
但在东进之后,由于苏南地区国军失散的武器数量庞大,依靠收集这些装备,新四军的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皖南部队多数是从苏南地区调回来的,虽然弹药有一定的短缺,但是装备还是相当的不错的。
与华北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而装备奇缺的十八集团军相比,由于在苏南地区起获了大批国军撤退时候遗留的装备,皖南部队的装备整体上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没有出现人比枪多的情况。
杨震亲眼在部队中看过为数不少的中正式步枪、德国原厂的一九二四式步枪,还有抗战前进口的捷克、比利时造的步机枪。汉阳造步枪是基本的装备,数量也相当的充足。主力部队基本上能够做到人手一枪。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三八式步枪,但数量并不算多。
轻重机枪的数量,也为数不少,尤其是轻机枪数量可谓相当的充足。而且大多都是性能优异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比利时机枪等新式轻机枪,甚至还有几挺苏式转盘机枪和十余挺在苏南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六个团的部队加上直属队以及教导队,加在一起足足有近百挺。
重机枪的数量虽然不算多,只有不到二十挺,但成色却都很新。尤其新一团装备的三挺哈奇开斯重机枪,为此次作战提供了相当可靠的火力掩护。其实说到装备差,主要是弹药数量严重不足,火炮几乎没有。
整个皖南部队全军上下,只有两门八十二毫米法式迫击炮。而且炮弹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收集来的几十发,严重的缺乏攻坚火力。手榴弹和炸药的数量也有些不足,但毛瑟手枪一类的近战利器还是相对比较充足的。
原来的确是有些弹药不足的情况,但是在杨震随机带来的几百万发弹药的补充之下,原来极为紧张的弹药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大量冲锋枪的装备,使得部队在近战和山地战中,火力占据极大的优势。四个迫击炮连装备的抵达,也极大的增强了部队在山地战中的攻坚能力。
之所以进展如此之快,除了老部队作风过硬,对命令执行坚决之外。更多的得益于武器装备的改善。否则几乎全部是山地战,四十师又实现修建了一定数量的碉堡情况之下,突破的速度绝对没有这么快。
在对四十师形成夹击之势后,几乎军部所有的人都以为只要突破星潭一线,胜利便已经是曙光在望。就在新一团几乎已经打到了星潭边上的时候,左翼留守在榜山一线的三团却是出现了问题。
在得知皖南部队已经逼近星潭后,位于北线的五十二师明显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为了抢在星潭丢失之前,封闭住被一纵队打开的缺口,五十二师采取了添油战术。即到了一个团便投入一个团。
原本三团依靠榜山有利的地形,加上充足的弹药以及利用五十二师在战术上的错误,完全可以将五十二师后续部队堵在榜山一线,为主力拿下星潭创造有利的战机。为了保证整个部队的左翼,一纵队主力在临南下之前,将军部加强的一个重机枪连的四挺重机枪,全部配属给了三团。
只是让几乎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指挥老三团在榜山一线阻击五十二师南下的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携带一纵整个作战计划和武器配置表来了一个战场失踪不知去向。而且在失踪之前,并未向老三团下达任何的作战命令。
战地最高指挥员携带所有作战计划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加上没有想到五十二师增援的一个团来的速度过快,以及兵力上的悬殊。使得老三团在与五十二师先头部队接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乱,被五十二师趁乱夺回了榜山。
一场混战下来,老三团损失不轻,尤其是干部伤亡不小。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失去指挥能力,参谋长又在临出发时被调至教导总队任副总队长。此时原本应该在榜山一线固守的老三团,只得在团政治处主任的指挥之下且战且退。
接到老三团的汇报,整个军部当时就炸了窝。榜山一线,是扼制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榜山一线丢了,也就意味着不仅一纵随时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整个正面战场也暴露在五十二师的炮火之下。而榜山地势险要,要想在敌优势兵力面前重新夺回,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榜山失守,老三团伤亡惨重,军政主官全部伤亡的消息传来,一直显得极为平静的杨震,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慌乱。只是很平静看了看一边的军长,依旧没有发出任何的意见。杨震的态度很明确,你是军事指挥员,该怎么办应该由你去做。
看着古井不波的杨震,一边的军长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对着身边的副参谋长道:“命令一纵主力不许停留,继续全力向星潭一线穿插。命令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以及军属工兵营,立即以强行军的速度赶往榜山一线。由谢忠良同志统一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榜山。”
“告诉谢忠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就是累吐血了,今晚二十时之前,务必抵达榜山一线。电令一纵参谋长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就地坚守等待援军到达。如果再后退一步,军法严惩。”
对于军长的这两个命令,一直沉默的杨震犹豫了一下,却是最终开口道:“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不行,让新一团参谋长徐赞辉任代团长,政委由老三团政治处主任钟得胜接任。钟得胜能在部队军政主官全部伤亡,参谋长不在的情况之下。能将处于混乱的部队重新组织、收拢起来,没有让部队就地溃散,说明这个同志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代理政委完全可以。”
说到这里,杨震走到地图之前,指了指老三团以及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目前所在的位置道:“至于榜山那里,我不认为现在反击是一个恰当的选择。从五十二师目前的动作来看,其反应速度相当的快。”
“而从目前教导总队以及直属特务营所处的位置来看,即便以强行军的速度按时赶到榜山,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从我们目前所处的坑口位置,到榜山一线不仅要渡过徽河,而且这一路上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
“望山跑死马,从这里到榜山,可不是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么短的距离。等援军赶到,恐怕五十二师已经在榜山一线站稳了脚。教导总队留守军部的不过二百余人,即便加上军直特务营和老三团,在兵力上也不占任何优势。”
“此时强行反攻榜山一线,我们即便付出重大代价,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我军一向有夜战、近战的传统。在夜间作战之中,利用夜色的掩护可以抵消对方部分兵力和装备的优势。但我们手头的兵力,依旧不可能承担的起反攻榜山的代价。”
第690章 杀一儆百
说到这里,杨震点了点地图上榜山以南的位置道:“我看在眼下的情况之下,与其付出重大代价重新攻占榜山。还不如命令钟得胜立即收拢部队,利用榜山至太子山一线的地形节节抗击。”
“榜山虽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但从榜山到星潭一路上山地纵横,还有数条徽河支流形成天然阻击阵地,并非是无险可守。军长之前选择榜山,作为徽河东岸主要掩护阵地,无非是看到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是周边的制高点而已。”
“榜山易守难攻,我们守他们攻固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如今榜山易手,我们强攻同样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他们有数万大军,又有优势火力。伤亡千把人,固然不会在乎。但是我们不行,伤亡几百人就会伤筋动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对于我们来说极为不合算。”
“他们从榜山向下攻击固然是居高临下,但是这里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榜山虽然丢了,但榜山以南的制高点,依旧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榜山并非是非得在我们手中不可。在当前形势之下,我建议放弃反攻榜山。我想按照这里的地形,派出一得力人员收拢指挥老三团现有兵力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阻击六到八个小时基本上不成太大的问题。”
“只要老三团能够为我们争取六到八个小时的时间,我想这几个小时应该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军长,我建议谢忠良同志指挥教导总队主力、军直属特务营、工兵营不是北上增援老三团。而是从老一团的侧翼投入攻击。绕过星潭一线,直插三溪镇。”
“这个赵凌波携带作战计划和部队装备编制表阵前失踪,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叛变投敌。如果他的行踪真的有如我们猜测的一样,那么我们以一纵和正面部队会攻星潭的计划,将全部暴露。”
“而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打一个时间差,利用五十二师接到情报之后,做出反应之前的有限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星潭至三溪一线。否则,一旦北面的五十二师、南面的七十九师全线压上,在兵力以及装备悬殊的目前态势之下,我们将有被堵在徽河以西的危险。”
杨震看了看得知在出发之前,为加强一纵队指挥力量,由自己力主调至一纵队任副司令的赵凌波携带一纵所有作战计划战场失踪后,一直面色铁青的军长道:“军长,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见。至于究竟该如何打,还是要看你的决心。”
“不过榜山那里,我建议既然已经丢了,就不要在反攻了。榜山虽然战略位置重要,扼制着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但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是无可替代。只要守住举山,一样可以掩护军部快速的渡过徽河。与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强行反击榜山,还不如集中兵力固守举山一线。毕竟我们的兵力劣势太明显了。”
对于杨震的建议,军长犹豫了一下,再一次仔细看了一遍地图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政委就按照你的意见办。命令老三团集中兵力,以榔桥河为天然阻击阵地,固守举山一线,掩护一纵主力向南展开。在军部以及后续部队全部渡过徽河之前,就算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再后退半步。”
“命令新一团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竹园一线,直插星潭侧后。命令老一团、五团,加快攻击速度。告诉在前面指挥的傅秋涛、江渭青,我不要他们的伤亡数字,我只要看到午夜十二时之前,军部要进驻星潭一线。”
军长干净利落的下达完毕几个命令后,杨震接过话题对一边的副参谋长道:“通报全军各部队,如果遇到赵凌波立即逮捕。如果其反抗,可以就地击毙。活着见不到人,死了我也要见到尸体。”
杨震的话,让副参谋长一愣后,有些犹豫的道:“政委,是不是慎重一些。现在赵凌波只是战场失踪,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已经叛逃。如果他只是与老三团失散的话,我们这么处理会冤枉一个好同志的。对于他这种级别的干部处理,我们应该慎重一些。”
对于力主持重一些副参谋长,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的道:“老周,你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师长,长征时候更是军委做战局长,应该明白一个干部携带部队作战计划以及武器编制表,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在战场上失踪始终意味着什么。”
“一纵队在拿下榜山后,在五十二师主力赶到之前,并未遭遇什么硬仗。单凭小股部队,能够将我们一个老部队就打散,将一个临阵指挥,身边有着相当警卫力量的纵队副司令员和部队冲散?”
“是我们的部队战斗力太差,一个有着三个营完整建制的团级老部队,连中央军一个师的小股部队都打不过?还是我们的干部战场应变能力太差,在敌人扑上来的时候,傻愣愣的硬生生让对手的小股部队将自己与部队给分散开?”
“如果一个初上战场的新手,出现这种事情,也许不是一个意外。但是对于一个在红军时期,便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大小恶战经历过无数的长征干部来说,就不会也不可能是意外。”
“更何况他在失踪之前,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还从老三团团长那里将整个老三团的编制和武器装备表,以及作战计划要走。除了叛逃,还会有什么原因?难道要等他将整个部队拉走了,才可以确认?”
杨震的话斩钉截铁,让副参谋长当时就无语。杨震说的这些道理,老红军出身的他即清楚也很明白。他之前的犹豫,不过是一种慎重。毕竟作为原来的参谋处长,现任相当于旅一级的纵队副司令,只要没有抓住真凭实据,处理起来还是要慎重一些。
毕竟现在不是当各个根据地肃反乱抓乱杀的时候了,处理一个高级军事干部,尤其是还是中央派到新四军工作的干部,还是应该慎重一些为好。尤其在当年处决第四支队长,曾经受到严厉批评之后。
但杨震的态度已经告诉了他,这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作为目前皖南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他既然一锤子定音,别人也不敢再说什么。谁又敢保证那个家伙不是叛逃?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去担保。
这是杨震到皖南后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最终决定权,却没有想到会用到自己人身上。要说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参谋处长他在皖南也见过,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
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军事院校,但是随红二十五军北上时,一路从鄂豫皖根据地拼杀出来的他,作战凶悍、军事素质也相当的过硬。这也是杨震为何同意出发之前,军长将其下派到一纵队当副司令的原因。
尽管杨震在后世就知道这个人在皖南事变后被俘叛变,但多少有些认为那是被俘之后的事情。如今皖南的局势并没有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走向,此人如果没有被俘,应该不会和后世自己所知道历史一样叛变。
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改变历史大的走向,却依旧改变不了一些人的命运。历史在这个点上,出现了惊人的巧合。也正是赵凌波叛变,才提醒断然他否决了军长提名赵希仲这个皖南事变三大著名叛徒另外一名被俘后叛变的高级指挥员,接替他指挥老三团的阻击战。
摔倒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连续的摔倒。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的叛变,使得对于整个战局相当关键左翼防线洞开,只要五十二师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包抄一纵身后,使得一纵队陷入前后夹击的情况。
老三团虽然丢掉了整个战线上的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但接下来的战斗,依旧位于整个战场左翼的老三团却依旧处在一个相当紧要的位置。要是老三团在出现任何问题,整个左翼将彻底的洞开。之前经过血战勉强打开的良好局面,将全线彻底陷入被动。
而一旦让五十二师与四十师靠拢,整个战局将会直转急下。不仅面临前后夹击的一纵有被吃掉的危险,皖南部队也将彻底的陷入合围。对于这一点虽不表态,但是一直对战场形势把握的相当全面的杨震还是很清楚的。
在或是全军突围顺利的完成北渡,或是全军覆灭的选择面前。他不敢冒这个风险,哪怕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能冒。在此时的杨震看来,目前依旧处于整个战场关键点的老三团,必须要派一个得力的干部指挥,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的意外。
全军加在一起不过九千之师,其中作战部队经过临时机关非战斗人员补充,也不过勉强达到七千人的皖南部队。此时面临着七个师,八万多人对手的合围,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来说,稍有不慎等待他的只有全军覆灭一个结局。
作为一名统帅,主要的职责不是将兵,而是将将。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要选拔那些性格坚毅的干部担当大任之外,对于任何有可能会导致部队瓦解的叛变行为都绝对不能心慈手软。杀一儆百,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这个人并非是非要现在就杀,但是在部队面临困境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情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带来连锁的反应。一个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在战场上叛变,即便是对于新四军这样组织严密的部队来说,也是一个极为影响士气的事情。这股风必须杀住,否则今后也许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赵凌波。
如果时间上来得及让自己可以对这些干部再熟悉一些,杨震在选择人选的时候,绝对不会如此的草率。至少在军事主官上,他还是会在仔细的斟酌一下的。但是现在,在部队即将出发,各团军政主官皆不宜变动的时候,抽调这两个人杨震认为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部队的战斗力了解不深,是杨震放权给军长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不过现在,杨震既然已经说了对于作战部署不参言,当真是说到做到。在军长部署作战的时候,他虽然就坐在边上,却是一言未发。
等军长部署完毕,习惯性的看向他的时候,想要征求一下他关于部署上的意见时。他只是强调了一遍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及集中兵力、火力这一基本战略要求之外,再未多说一句话。只是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看着一言不发,甚至摆出一副闭目养神样的杨震,军长与周边的几个高级将领只能苦笑的摇了摇头。这位年轻的新政委表现的也太过放松了吧。你当政委的,至少也要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按照规定,政委是有最后决策权的。在作战之中,是负责对整个作战行动进行最后把关的。可你这个当政委的一言不发不说,现在居然连眼睛都闭上了,明显摆出一副我完全信任你们的样子。这政委有这么当的吗?
实际上杨震的大名以及经历,在座的高级将领基本上是无人不知。自战斗打响后,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白手起家在东北打下那么大一块天地的年轻将领,究竟有什么本事。那里却是没有想到,这位新政委到了战场之上,居然摆出一副如此架势。
相对于身边各级干部的各有所。那位终于获得了真正战场指挥权的军长,心中却是百感交集。相对于以前的不信任,甚至排挤。这位几乎比自己整整小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关键时刻给予的信任,却是让这位军长相当的不习惯。
在调整完毕部署后,军长转过头,想要就自己的整个部署征求一下杨震的建议。却没有想到,杨震只是简单的说完两句话后,便闭目养起了神。无奈之下,军长只得转过身继续讨论前面的战况。
只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杨震此时貌似在养神,但实际上他的脑袋并没有片刻的休息。军长刚刚的部署,他听的很清楚。但在杨震看来,在眼下集中兵力先打垮当年的四十师,无疑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只有趁着四面的其余各个师合围上来之前,打掉这个拦路虎,进入旌德的天目山区,皖南部队才算真正的脱险。在目前只有与华山一条路的情况之下,就算自己亲自出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杨震虽然在军事部署上没有表态,但是他的这个态度以及之前的命令,却是无言告诉所有的人,他对军长在军事指挥的信任。而在当前几乎所有人都清楚,三战区已经对皖南部队进行合围的情况之下,他表现出来的镇静更是让所有的人对突然出现的敌情都稳定下来了心神。
杨震这番以行动作为表率的行事方式,明显给了那位军长和军部所有的人以极大的信心。没有了干扰,自新四军组建后第一次获得战场指挥权的军长,几乎是超水平发挥。一个个命令不住的从军长口中传递出去,前边的部队也是越战越勇。
战斗进行至中午,在六门九十毫米迫击炮和八挺杨震随机空运过来的九二式重机枪密集火力掩护之下,从丕岭向东攻击前进的五团与老一团率先取得了进展,连续突破四十师的三道封锁线。相继抢占将军山、曹家山、鹿公山沿线制高点。
部署在丕岭至鹿公山沿线的四十师一二零团,在优势的火力以及两个团的猛烈攻击之下受到重创。团直属队以及所属的三个营大部被歼,余部撤至星潭与一一九团汇合。在一二零团被击溃后,沿西侧山梁发起进攻的老一团前锋一个营,已经进抵星潭以西。
在老一团前锋抵达星潭后一个小时,东侧发起攻击的五团主力,也抵达星潭西南不足五华里的地方。此时由军部正面发起攻击的老一团与五团,已经对星潭形成了钳形的攻势。只要拿下星潭,也就意味着三战区部署在东南方向的整个封锁线将全部被撕烂。整个皖南部队只要通过星潭,便进入天目山区,也就意味着逃出生天。
在中路取得极大进展的同时,左翼的一纵,经过苦战至下午十五时,一纵击溃拦截当面之五十二师一个加强营并师属搜索连、手枪连和特务营一部的阻击,完成军部交予的强渡徽河,并抢占河东要地榜山的任务。
在完成军部交予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后,一纵队除了留下副司令指挥除留下指挥老三团就地构筑阵地,阻击北面之五十二师后续部队之外,主力新一团、新三团则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
一纵队集中两个团的兵力以及直属的两个特务营的兵力,在就军部加强的三门迫击炮和十余挺捷克式轻机枪、哈奇开斯重机枪不惜损耗的掩护之下,强行向南攻击前进。于日落之前先后攻占举山、刁里冲一线,前锋直接威胁星潭之四十师主力侧翼以及四十师辎重所在地廊桥。
一纵队在左翼的突破,逼迫四十师不得不从正面一二零团侧后方抽调出一一九团一个营并师属特务营、工兵营等调至举山至马渡一线,以阻止一纵队的凌厉攻势。四十师的这个动作虽然暂时阻止住了一纵队的攻势,但是却削弱了星潭的实力。
四十师是三战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虽然不如全套法式装备的五十二师精锐。但在整个三战区,也算的上数一数二。不仅轻重机枪齐全,而且还有师属山炮营,炮弹也称得上充足。战斗力,也在目前部署在皖南部队中称得上一流。
但在一纵队以及正面出击的军部直属部队的两面攻击之下,四十师尽管拼命的抵抗,但在各部队不顾弹药损耗的火力打击之下,却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在正面以及左翼不断被突破,师长方日英在不断的调整部署,以期堵住越来越大的漏洞的同时也不禁挠头。
接到前沿部队在当面新四军部队密集的火力,尤其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火力打击之下,伤亡惨重不得不后撤的报告,他也不禁挠头。不是说皖南的新四军缺枪少弹,装备极差吗?可怎么到了自己头上,仅在一个攻击面上就一下子可以集中几十挺轻重机枪,还有大量的迫击炮?
这弹药打起来像泼水一样,也丝毫不像是匮乏的样子,尤其还装备了大量的手提机关枪。怎么会一下子便的这么富裕?居然能和自己的部队打起对攻来不说,在火力密集度上还能将自己的部队死死的压制住?
更让他不解的是,自己的那个部署在徽河东岸后方阵地上,自己视若眼珠子的装备了八门法式七十五施耐德山炮的山炮营,仅仅打了几发炮弹,就失去了联络。等派人去查看的时候,这个山炮营除了莫名其妙被缴械的炮兵之外,就只剩下一堆被炸毁后的残骸。
而被打蒙的炮兵,到全军覆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做的。他们只知道一群穿着花衣服,手上端着一种奇怪的,即便号称在万国牌装备的国军中也从未见过的自动火器的人,在部分新四军小股部队的配合之下,利用前沿部队的缝隙渗透到炮兵阵地。在将炮兵缴械,将火炮统统炸毁之后,赶在援兵抵达之前扬长而去。
炮兵全军覆灭,火炮全部丢失,而丢掉了全套武器装备的炮兵却一问三不知。让什么有用情报都没得到方日英虽暴跳如雷,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将被他认为严重失职的炮兵营长枪毙了事。
第689章 变生肘腋
挠破了脑袋也实在猜不出对手火力突然暴增,以及对手是究竟怎么渗透进自己后方的四十师少将师长方日英,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试图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主力抵达之前,守住星潭这个战略要点。
当然有了炮兵营莫名其妙全部损失的前车之鉴,在调整部署的同时,他没有忘记紧急从星潭守军中抽调了一个营调回三溪师部驻地,与师部手枪营一起在师部周围构成一道铜墙铁壁。
炮兵丢了,军委会还会重新给补充的。没有了炮兵,最多战斗打的艰难一些。但是要是他这个师长要是也重蹈炮兵的覆辙,那整个四十师和国军的损失可就大了。
听着前方不断传过来的战报,无论是军长还是杨震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杨震,知道只要抢在北线的五十二师、一零八师主力赶到之前拿下星潭,整个皖南部队就可以说是大致脱险了。
想到这里,杨震在轻出一口气的同时,不由的感叹这些老部队的战斗力到底是红军老游击队出身,素质还是相当过硬的,尤其是山地作战经验相当的丰富。虽说军事素质不一定有多好,正面作战经验缺乏,但是意志之坚定,是一般部队无法比拟的。否则也不会在几乎全部都是仰攻的情况之下,还能打的这么精彩。
实际上杨震也知道,除了部队意志坚定之外,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影响目前整个战局的发展。皖南部队虽然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军事素质上不如北方那些经历过长征的十八集团军出色。但是单论武器装备却是至少不次于国军较好的杂牌部队。
新四军活动区域大多经过抗战初期中日几场大规模会战的地区。这一带国军散失的武器数量相当的多。新四军刚出山的时候,武器的确杂乱不堪,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用当年游击战时候缴获的地方民团、保安团的老式步枪。
这些武器残破不说,连数量也极为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还装备着大刀与梭镖。弹药的情况也异常的寒酸,平均每支枪连五发子弹都凑不齐。全军只有三挺无法连发的重机枪和十余挺老式的轻机枪。各级指挥员,基本上没有望远镜。
当初为了改变新四军装备奇缺的局面,军长除了与极力向第三战区争取之外。还曾经动用私人关系募集了一批资金,从香港购买了三千余支手枪装备部队。才缓解了新四军装备上的奇缺。
但在东进之后,由于苏南地区国军失散的武器数量庞大,依靠收集这些装备,新四军的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皖南部队多数是从苏南地区调回来的,虽然弹药有一定的短缺,但是装备还是相当的不错的。
与华北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而装备奇缺的十八集团军相比,由于在苏南地区起获了大批国军撤退时候遗留的装备,皖南部队的装备整体上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没有出现人比枪多的情况。
杨震亲眼在部队中看过为数不少的中正式步枪、德国原厂的一九二四式步枪,还有抗战前进口的捷克、比利时造的步机枪。汉阳造步枪是基本的装备,数量也相当的充足。主力部队基本上能够做到人手一枪。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三八式步枪,但数量并不算多。
轻重机枪的数量,也为数不少,尤其是轻机枪数量可谓相当的充足。而且大多都是性能优异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比利时机枪等新式轻机枪,甚至还有几挺苏式转盘机枪和十余挺在苏南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六个团的部队加上直属队以及教导队,加在一起足足有近百挺。
重机枪的数量虽然不算多,只有不到二十挺,但成色却都很新。尤其新一团装备的三挺哈奇开斯重机枪,为此次作战提供了相当可靠的火力掩护。其实说到装备差,主要是弹药数量严重不足,火炮几乎没有。
整个皖南部队全军上下,只有两门八十二毫米法式迫击炮。而且炮弹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收集来的几十发,严重的缺乏攻坚火力。手榴弹和炸药的数量也有些不足,但毛瑟手枪一类的近战利器还是相对比较充足的。
原来的确是有些弹药不足的情况,但是在杨震随机带来的几百万发弹药的补充之下,原来极为紧张的弹药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大量冲锋枪的装备,使得部队在近战和山地战中,火力占据极大的优势。四个迫击炮连装备的抵达,也极大的增强了部队在山地战中的攻坚能力。
之所以进展如此之快,除了老部队作风过硬,对命令执行坚决之外。更多的得益于武器装备的改善。否则几乎全部是山地战,四十师又实现修建了一定数量的碉堡情况之下,突破的速度绝对没有这么快。
在对四十师形成夹击之势后,几乎军部所有的人都以为只要突破星潭一线,胜利便已经是曙光在望。就在新一团几乎已经打到了星潭边上的时候,左翼留守在榜山一线的三团却是出现了问题。
在得知皖南部队已经逼近星潭后,位于北线的五十二师明显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为了抢在星潭丢失之前,封闭住被一纵队打开的缺口,五十二师采取了添油战术。即到了一个团便投入一个团。
原本三团依靠榜山有利的地形,加上充足的弹药以及利用五十二师在战术上的错误,完全可以将五十二师后续部队堵在榜山一线,为主力拿下星潭创造有利的战机。为了保证整个部队的左翼,一纵队主力在临南下之前,将军部加强的一个重机枪连的四挺重机枪,全部配属给了三团。
只是让几乎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指挥老三团在榜山一线阻击五十二师南下的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携带一纵整个作战计划和武器配置表来了一个战场失踪不知去向。而且在失踪之前,并未向老三团下达任何的作战命令。
战地最高指挥员携带所有作战计划在战场上突然失踪,加上没有想到五十二师增援的一个团来的速度过快,以及兵力上的悬殊。使得老三团在与五十二师先头部队接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乱,被五十二师趁乱夺回了榜山。
一场混战下来,老三团损失不轻,尤其是干部伤亡不小。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失去指挥能力,参谋长又在临出发时被调至教导总队任副总队长。此时原本应该在榜山一线固守的老三团,只得在团政治处主任的指挥之下且战且退。
接到老三团的汇报,整个军部当时就炸了窝。榜山一线,是扼制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榜山一线丢了,也就意味着不仅一纵随时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整个正面战场也暴露在五十二师的炮火之下。而榜山地势险要,要想在敌优势兵力面前重新夺回,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榜山失守,老三团伤亡惨重,军政主官全部伤亡的消息传来,一直显得极为平静的杨震,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慌乱。只是很平静看了看一边的军长,依旧没有发出任何的意见。杨震的态度很明确,你是军事指挥员,该怎么办应该由你去做。
看着古井不波的杨震,一边的军长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对着身边的副参谋长道:“命令一纵主力不许停留,继续全力向星潭一线穿插。命令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以及军属工兵营,立即以强行军的速度赶往榜山一线。由谢忠良同志统一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榜山。”
“告诉谢忠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就是累吐血了,今晚二十时之前,务必抵达榜山一线。电令一纵参谋长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就地坚守等待援军到达。如果再后退一步,军法严惩。”
对于军长的这两个命令,一直沉默的杨震犹豫了一下,却是最终开口道:“赵希仲代理老三团团长不行,让新一团参谋长徐赞辉任代团长,政委由老三团政治处主任钟得胜接任。钟得胜能在部队军政主官全部伤亡,参谋长不在的情况之下。能将处于混乱的部队重新组织、收拢起来,没有让部队就地溃散,说明这个同志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代理政委完全可以。”
说到这里,杨震走到地图之前,指了指老三团以及教导总队主力、直属特务营目前所在的位置道:“至于榜山那里,我不认为现在反击是一个恰当的选择。从五十二师目前的动作来看,其反应速度相当的快。”
“而从目前教导总队以及直属特务营所处的位置来看,即便以强行军的速度按时赶到榜山,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从我们目前所处的坑口位置,到榜山一线不仅要渡过徽河,而且这一路上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
“望山跑死马,从这里到榜山,可不是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么短的距离。等援军赶到,恐怕五十二师已经在榜山一线站稳了脚。教导总队留守军部的不过二百余人,即便加上军直特务营和老三团,在兵力上也不占任何优势。”
“此时强行反攻榜山一线,我们即便付出重大代价,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我军一向有夜战、近战的传统。在夜间作战之中,利用夜色的掩护可以抵消对方部分兵力和装备的优势。但我们手头的兵力,依旧不可能承担的起反攻榜山的代价。”
第690章 杀一儆百
说到这里,杨震点了点地图上榜山以南的位置道:“我看在眼下的情况之下,与其付出重大代价重新攻占榜山。还不如命令钟得胜立即收拢部队,利用榜山至太子山一线的地形节节抗击。”
“榜山虽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但从榜山到星潭一路上山地纵横,还有数条徽河支流形成天然阻击阵地,并非是无险可守。军长之前选择榜山,作为徽河东岸主要掩护阵地,无非是看到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是周边的制高点而已。”
“榜山易守难攻,我们守他们攻固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如今榜山易手,我们强攻同样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他们有数万大军,又有优势火力。伤亡千把人,固然不会在乎。但是我们不行,伤亡几百人就会伤筋动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对于我们来说极为不合算。”
“他们从榜山向下攻击固然是居高临下,但是这里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榜山虽然丢了,但榜山以南的制高点,依旧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榜山并非是非得在我们手中不可。在当前形势之下,我建议放弃反攻榜山。我想按照这里的地形,派出一得力人员收拢指挥老三团现有兵力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阻击六到八个小时基本上不成太大的问题。”
“只要老三团能够为我们争取六到八个小时的时间,我想这几个小时应该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军长,我建议谢忠良同志指挥教导总队主力、军直属特务营、工兵营不是北上增援老三团。而是从老一团的侧翼投入攻击。绕过星潭一线,直插三溪镇。”
“这个赵凌波携带作战计划和部队装备编制表阵前失踪,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叛变投敌。如果他的行踪真的有如我们猜测的一样,那么我们以一纵和正面部队会攻星潭的计划,将全部暴露。”
“而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打一个时间差,利用五十二师接到情报之后,做出反应之前的有限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星潭至三溪一线。否则,一旦北面的五十二师、南面的七十九师全线压上,在兵力以及装备悬殊的目前态势之下,我们将有被堵在徽河以西的危险。”
杨震看了看得知在出发之前,为加强一纵队指挥力量,由自己力主调至一纵队任副司令的赵凌波携带一纵所有作战计划战场失踪后,一直面色铁青的军长道:“军长,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见。至于究竟该如何打,还是要看你的决心。”
“不过榜山那里,我建议既然已经丢了,就不要在反攻了。榜山虽然战略位置重要,扼制着整个徽河东岸的制高点。但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是无可替代。只要守住举山,一样可以掩护军部快速的渡过徽河。与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强行反击榜山,还不如集中兵力固守举山一线。毕竟我们的兵力劣势太明显了。”
对于杨震的建议,军长犹豫了一下,再一次仔细看了一遍地图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政委就按照你的意见办。命令老三团集中兵力,以榔桥河为天然阻击阵地,固守举山一线,掩护一纵主力向南展开。在军部以及后续部队全部渡过徽河之前,就算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再后退半步。”
“命令新一团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竹园一线,直插星潭侧后。命令老一团、五团,加快攻击速度。告诉在前面指挥的傅秋涛、江渭青,我不要他们的伤亡数字,我只要看到午夜十二时之前,军部要进驻星潭一线。”
军长干净利落的下达完毕几个命令后,杨震接过话题对一边的副参谋长道:“通报全军各部队,如果遇到赵凌波立即逮捕。如果其反抗,可以就地击毙。活着见不到人,死了我也要见到尸体。”
杨震的话,让副参谋长一愣后,有些犹豫的道:“政委,是不是慎重一些。现在赵凌波只是战场失踪,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已经叛逃。如果他只是与老三团失散的话,我们这么处理会冤枉一个好同志的。对于他这种级别的干部处理,我们应该慎重一些。”
对于力主持重一些副参谋长,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的道:“老周,你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师长,长征时候更是军委做战局长,应该明白一个干部携带部队作战计划以及武器编制表,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在战场上失踪始终意味着什么。”
“一纵队在拿下榜山后,在五十二师主力赶到之前,并未遭遇什么硬仗。单凭小股部队,能够将我们一个老部队就打散,将一个临阵指挥,身边有着相当警卫力量的纵队副司令员和部队冲散?”
“是我们的部队战斗力太差,一个有着三个营完整建制的团级老部队,连中央军一个师的小股部队都打不过?还是我们的干部战场应变能力太差,在敌人扑上来的时候,傻愣愣的硬生生让对手的小股部队将自己与部队给分散开?”
“如果一个初上战场的新手,出现这种事情,也许不是一个意外。但是对于一个在红军时期,便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大小恶战经历过无数的长征干部来说,就不会也不可能是意外。”
“更何况他在失踪之前,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还从老三团团长那里将整个老三团的编制和武器装备表,以及作战计划要走。除了叛逃,还会有什么原因?难道要等他将整个部队拉走了,才可以确认?”
杨震的话斩钉截铁,让副参谋长当时就无语。杨震说的这些道理,老红军出身的他即清楚也很明白。他之前的犹豫,不过是一种慎重。毕竟作为原来的参谋处长,现任相当于旅一级的纵队副司令,只要没有抓住真凭实据,处理起来还是要慎重一些。
毕竟现在不是当各个根据地肃反乱抓乱杀的时候了,处理一个高级军事干部,尤其是还是中央派到新四军工作的干部,还是应该慎重一些为好。尤其在当年处决第四支队长,曾经受到严厉批评之后。
但杨震的态度已经告诉了他,这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作为目前皖南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他既然一锤子定音,别人也不敢再说什么。谁又敢保证那个家伙不是叛逃?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去担保。
这是杨震到皖南后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最终决定权,却没有想到会用到自己人身上。要说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参谋处长他在皖南也见过,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
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军事院校,但是随红二十五军北上时,一路从鄂豫皖根据地拼杀出来的他,作战凶悍、军事素质也相当的过硬。这也是杨震为何同意出发之前,军长将其下派到一纵队当副司令的原因。
尽管杨震在后世就知道这个人在皖南事变后被俘叛变,但多少有些认为那是被俘之后的事情。如今皖南的局势并没有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走向,此人如果没有被俘,应该不会和后世自己所知道历史一样叛变。
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改变历史大的走向,却依旧改变不了一些人的命运。历史在这个点上,出现了惊人的巧合。也正是赵凌波叛变,才提醒断然他否决了军长提名赵希仲这个皖南事变三大著名叛徒另外一名被俘后叛变的高级指挥员,接替他指挥老三团的阻击战。
摔倒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地方连续的摔倒。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的叛变,使得对于整个战局相当关键左翼防线洞开,只要五十二师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包抄一纵身后,使得一纵队陷入前后夹击的情况。
老三团虽然丢掉了整个战线上的一个相当关键的位置,但接下来的战斗,依旧位于整个战场左翼的老三团却依旧处在一个相当紧要的位置。要是老三团在出现任何问题,整个左翼将彻底的洞开。之前经过血战勉强打开的良好局面,将全线彻底陷入被动。
而一旦让五十二师与四十师靠拢,整个战局将会直转急下。不仅面临前后夹击的一纵有被吃掉的危险,皖南部队也将彻底的陷入合围。对于这一点虽不表态,但是一直对战场形势把握的相当全面的杨震还是很清楚的。
在或是全军突围顺利的完成北渡,或是全军覆灭的选择面前。他不敢冒这个风险,哪怕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能冒。在此时的杨震看来,目前依旧处于整个战场关键点的老三团,必须要派一个得力的干部指挥,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的意外。
全军加在一起不过九千之师,其中作战部队经过临时机关非战斗人员补充,也不过勉强达到七千人的皖南部队。此时面临着七个师,八万多人对手的合围,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来说,稍有不慎等待他的只有全军覆灭一个结局。
作为一名统帅,主要的职责不是将兵,而是将将。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要选拔那些性格坚毅的干部担当大任之外,对于任何有可能会导致部队瓦解的叛变行为都绝对不能心慈手软。杀一儆百,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这个人并非是非要现在就杀,但是在部队面临困境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情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带来连锁的反应。一个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在战场上叛变,即便是对于新四军这样组织严密的部队来说,也是一个极为影响士气的事情。这股风必须杀住,否则今后也许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赵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