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尧既然会说出‘不会太久’的话,那可见这回去岭南确实做了些确切能伤害到袁家的事情,所以才能这样笃定。
  也许,离魏尧上位的时机不远了。
  而到那个时候,她又该怎么做呢。魏尧若真成了太子,或者成了皇上,那她还能如现在这样完完全全的拥有他这个人吗?
  太子被宁王刺伤,在这样一件震惊朝野的皇家丑事还未完全被消化的时候,从岭南,又爆出了抚远侯的种种罪证,从南往北,三洲十三府上百官员联名怒告抚远侯,侵地扰民,贼官一气,私收剿匪税,说是这些年在岭南境内猖獗的盗匪与官府私相勾结,官府明面上年年收重税剿匪,然而每年都剿不了,长此以往,重税压身,让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曾有官员弹劾抚远侯,但都遭到了**,有几个还因此丢了性命,但现在,三洲十三府的官员们再也忍受不了,联名上告,势要将抚远侯的罪行公诸于众,哪怕大家都丢了性命,也要上奏。
  而这些折子全都有岭南总兵陈大人亲自护送入京,陈大人在来京的路上,兵分十八路,扰乱了抚远侯派出刺客的视线,让陈大人得以把众官员的折子平安送回京城,送到皇帝的案头之上。
  因为事情十分严重,皇帝也被从丹房里请到了乾元殿议政,看了那些被置于案头的折子,皇帝的眉头始终没有舒展,咬牙启齿将折子重重摔在龙案之上,吓得殿中官员们全都缩了缩脖子,薛相左右看看,上前禀道:
  “抚远侯私收税务之事,臣从前也有所耳闻,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并未敢胡说,今日看来,这些证据,罪名昭昭,证据确凿,又有三洲十三府的官员联名上告,臣请皇上将抚远侯召回京城,交由刑部审讯,以平众怒。”
  兵部尚书上前辩称:“皇上,贸然将抚远侯召回京城,只怕会引起岭南地界军心不稳,还是应该先调查这些上告的官员,连同他们提交的证据也要一条条详查之后,才能定夺啊。”
  兵部尚书这番言论之后,引起兵部和几位将军的附和,抚远侯是岭南三军统帅,与兵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支持者众,但薛相如今在朝中也是颇具话语权,有不少趋炎附势的文臣跟着薛相后头与兵部众将军辩论,文臣善辩,武臣善战,一番舌战之后,自然是薛相率领的文臣们占据了理论上的上风。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久不听政事,乍一听头疼欲裂,臣子们的辩声听起来就像是隔了一间房,具体说了什么,他听不太懂,虽然每个字都能听见,可是这些人说的组合起来,他就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什么抚远侯,什么侵地扰民,什么私收重税……这些事情,只要深想就觉得头疼欲裂,心烦意乱。
  为什么这些事情,殿上这些人不能私下解决,非要闹到他面前来呢。朝廷每年花那么多俸禄养这些臣子,遇到事情了,他们不仅不能解决,还要一次又一次的来烦他,越想越觉得气闷,殿上臣子们激烈辩论,皇帝的思绪却已经飘回了他的炼丹房,他研制的一味丹药,今天下午就能出炉,也不知药效如何,回去以后,得找几个小太监来试试药才行,还有东边的炉子里今日刚添了药引子,那药引子是他想了好几个日夜才想到的,不知有没有用……还有那……
  正想的起劲,一道洪亮的声音,如雷劈一般吓得皇帝形神俱裂,从龙椅上滑坐到了地上。
  是兵部尚书喊得那一声,习武之人,中气十足,喊出来颇具神威,然而谁也没想到,安坐龙椅之上的皇上居然被吓得从龙椅上跌坐到了地上,众臣大惊,秉笔张太监立刻过去将皇帝扶起坐好,冕旒之后,皇帝的脸色十分不好,一是因为被吓,二是因为丢脸。
  想起先前兵部尚书问他的话:抚远侯不能轻易召回京城,请皇上三思定夺。
  皇帝一拍龙案,怒意十足:“既然有人告了抚远侯,那如何不能将其召回京城审问,三洲十三府的官员难不成都是糊涂的不成?着刑部主理,薛相辅之,将抚远侯即刻召回京城,此案必究到底!就……就这样吧。退,退朝!”
  第209章
  皇帝这番话说的十分清楚, 一句退朝以后, 他便站起了身,打算从帝台上走下,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停下脚步,对正欲行礼的众臣们说了一句:
  “这件事,直到有了结果, 再来告诉朕, 中途无需回禀。”
  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做, 脑子里实在容不下其他烦心事了。这些臣子领着国家的俸禄, 难道不该做些实事出来嘛。嗯,对,就是这样, 就是这样的。
  去他的抚远侯,去他的国家社稷, 去他的一国之君, 都没有他的丹药让他高兴。
  皇帝离开乾元殿之后, 众臣面面相觑,总觉得皇上最近的行为有点不对, 在处理国事上太过草率,一味的偏向了薛相那边, 众臣不禁在心中暗想着什么原因,难道和宁王刺杀太子,太子身受重伤有关系吗?因为太子受了重伤, 所以这个太子的位置可能要易主了,晋王是二皇子,太子被废,二皇子可能就是太子了,所以皇上才对薛相一党特别纵容,甚至让薛相主理抚远侯的事情,这可真是让人意外啊。
  要知道,抚远侯是收我兵权的军侯,而薛相只是个文臣,让薛相和刑部主理抚远侯的事情,那摆明了是想在这件事上杀了抚远侯的威风,削弱抚远侯的实力,看来这朝中,真的是要变天了。
  至少从抚远侯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太子只怕是要废了,晋王马上就要上位了。
  有好些个心思灵活的,赶着第一波上前向薛相道喜,薛相看的出来,还是十分受用的,一路呵呵呵呵的出了大殿,云公良和魏尧走在一起,魏尧双手拢在袖中,不言不语,云公良看向他,轻声问了句:
  “皇上的身子……如何了?”
  满朝文武只看见朝中风向转变,却没几个真正关心皇上的身体如何。
  魏尧勾起一抹无奈的笑,没有回答云公良的话,云公良便猜到皇上的身子是真的出了问题,要不然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做出这样草率的决定呢。
  抚远侯纵然有罪,可是毕竟是一等军侯,被三洲十三府的官员联名告发,这样的大事,至少得先让刑部大理寺调查一番再做定夺,而不是让薛相和刑部直接把抚远侯抓回京城受审,这样不仅让南方的军方势力产生动摇,更会让抚远侯狗急跳墙。
  至于薛相那边,众臣可能想到的是太子病重,晋王可能会顶替而上,成为新一任太子,薛家的声势会因此水涨船高,可是他们也不想想,抚远侯是什么人?他会束手就擒,被薛相拿捏住?只要稍微往深里想想就知道,薛相接了这么个烫手山芋,能得到什么好吗?到时候跟抚远侯斗个两败俱伤,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被抚远侯反咬一口,那也够薛相一党喝一壶的。
  “岳父最近怎么样?”
  自从薛相得势,对云公良手下的人大肆更替,有形无形中都架空了云公良的权利,让他成了个光板相国。
  “最近吃得好,睡得香,肩上前所未有的轻松。”云公良边说边笑,相比从前那成天忙碌的时候,现在的他确实看起来气色好了很多,不复从前为国事操劳的焦虑。
  魏尧轻笑,云公良以为他不相信,又娓娓追加道:
  “你别不相信啊。我以前想不明白,觉得人既然来这世间一遭,总要做出点功绩,才不枉为人,当官之前,我是侯府的庶子,处处要看嫡母,嫡兄的脸色,当时觉得若不读书,那这辈子就毁了,特别不服气,日夜苦读,让我考了个不错的功名,拜得名师,走上这条路,外放那十二年,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敢有任何懈怠,终于老天给了我个机会,让我到了京城里,赶上恩师隐退,将这一班子交到我的手中,让我凭借这样的资历,坐上了相国的位置,看似风光了这么些年,实际上各种苦楚辛劳,只有我自己知道。废寝忘食,虚耗精神,积累下了一身的病。”
  “不过现在,我算是想通了,人活着干嘛非得这么累呢。短短几十年的命,到最后也不过就是一杯黄土。我从前信奉的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不敢有丝毫懈怠,但现在,我更倾向于道家,无为而治,一切顺应天命,顺应时局,顺应命运本身的轨迹……”
  云公良对魏尧说了很多,翁婿俩走在出宫的狭长通道之上,难得的安宁清静,魏尧安静的听着云公良的话,云公良不紧不慢的与他说着,平静又淡泊。
  “说实在的,上回苏铎的事情,让我很害怕,招福她娘是那样的身份,我一早就知道,她曾经想过要一死了之,怕连累了我和孩子,所以那时我才生了退隐之心,想带着她离开京城,但想来那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是逃避,将一切都推到了你和招福身上,留下苏铎确实是个祸端,也是多亏了你。”
  云公良这是第一,与魏尧当面提起这件事情,发自真心的对魏尧道谢,是魏尧的当机立断,把他和范氏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魏尧微微一笑:“没有事先与岳父商量,是我的错。但事急从权,苏铎是驸马,又是吏部尚书,平常想要靠近他很难,那天晚上是个绝好的时机。”
  道理云公良都懂,点头说道:“你做的对,若是与我商量了,只怕我还没有你的魄力。”
  “太子的伤只怕好不了了,你说皇上会有立晋王为太子的心思吗?”云公良又把话题转到了这件事上面。
  魏尧深吸一口气,无奈一叹:“只怕父皇现在,什么心思都不会有了。”
  果然,他猜的不错。
  云公良眉峰微蹙:“真的很严重吗?”
  魏尧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其余就没有多说什么了。云公良明白他的意思,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最近更是糊里糊涂的,连抚远侯这么大的事情他都不管不顾,那么废不废太子,他可能确实也管不到了吧。
  “裴家到底是裴家,纵然沉寂十年,可一出手,却是这等翻云覆雨的威力。皇上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情,只怕就是十年前将裴家流放西北了吧。”
  裴家不是袁家,一直都以辅佐皇室,安定天下为己任,就算是受君疑惑,都未曾改变其忠君之心,毕竟如果当年裴家有任何异心,在皇帝下达流放裴家的命令时,裴家就会奋起反抗,那时候,说不准这个天下是不是还会姓魏,但裴家没有做,而是安安分分的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原以为好的态度会让皇帝收回成命,就算不收回成命,那至少也不该再做打压,然而……裴家满门女眷的性命还是因此而赔了上去。
  这让裴家怎么能够咽下这口气呢。韬光养晦,暗自疗伤,等到十年之后,卷土重来。
  在裴家回京之前,京里出的那些大事,如今想来,哪一件和裴氏没有关联呢,杜抻被抓,举家流放,褚闻杰被杀,如今轮到抚远侯了,这三位便是当年诬告裴家的主力,一个接着一个的倒台,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跟裴家没有任何关联,跟定王没有关系,然而背地里若非裴家干扰,又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就连太子,晋王,宁王的事情,若说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云公良一万个不相信,毕竟这件事到最后,受益最大的,只会是裴家和定王。
  对于云公良的评价,魏尧冷笑一声:“有好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无法挽回。最近发生的事情,也让我觉得很无奈,然而想停止却是不能了,只能顺着这样的轨迹做下去。”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快要走到宫门的时候,云公良才停住脚步,拍了拍魏尧的肩膀:“如今你是淑妃和裴家的支柱,今后会如何,谁都说不清楚,但只有一点,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凭心而为,不可做那良心不安之事,功绩是一时的,但良心不安却会追随一世。”
  他始终觉得,魏尧不是个功利之人,淑妃复位,裴家回京,他暗地里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未必就是为了自己,当年他的父亲将外祖家流放,将他的生母驱逐出宫,让他在宫中过了好几年孤立无援,处处受欺的日子,据说当年他悄悄跟着外祖一家流放到西北去,可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帮裴家回京,为的是裴家死去的那些女眷,为的是不再让裴家留在西北,如今裴家确实回来了,但是裴家要报仇,要向他的父皇和兄弟们复仇,裴家把魏尧推上至高之位的代价,就是要铲除他的父皇,他的兄弟,这些事情,若是成了,那么终将成为魏尧今后人生中难以消除的不安,他会一辈子带着愧疚坐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一年两年不觉得有什么,三年四年,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依旧难以摆脱害死父兄的阴影,如此周而复始,煎熬一生。
  云公良的话让魏尧动容,似乎被人直接说中了心思一般,对着云公良深深一揖:
  “多谢岳父指教,凭心而为四个字,我记下了。”
  ‘我记下了’这几个字,就像是一句重如磐石的承诺般,深深的印刻在了魏尧的心中。
  第210章
  因为皇帝的一句话, 使得原本暗潮汹涌的朝政变得更加波涛汹涌了, 薛相让刑部发通缉令直接将抚远侯擒回京城,刑部尚书赵畅和定王魏尧皆以抚远侯未审讯定罪为由,拒绝签发通缉公文,薛相气极,想把这事儿禀告皇上知晓,想告刑部和定王不配合, 然而他的奏折送入宫中, 就被驳回, 理由是皇上有令, 抚远侯案未有结果之前,不得再禀。
  薛相无奈,只好跟晋王商议, 由晋王派人去岭南,将抚远侯请回京城来协助审理案情。但谁都知道抚远侯的势力有多大, 如何选人却成了晋王最头疼的问题, 最终选了一个袁家旁支远亲前往岭南, 言明需客客气气的把抚远侯请回京城。
  这件事进行期间,魏尧和刑部就没什么紧要的事情要做, 魏尧乐得每天在家里陪伴云招福,跟云招福身边的奶娘学了好几天, 从每天吃什么,要注意什么,多长时间要起来走一圈, 坐躺分别是多长时间合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事无巨细,尽数掌握。
  到现在大半个月过去了,魏尧已经掌握了很多技能,包括已经会煮简单的面条和煮鸡蛋了,这源于有一日夜里,云招福肚子饿的难受,厨子才刚刚回去歇着,云招福不愿把人家再喊起来,想忍一忍的,没想到魏尧自告奋勇去厨房,奋斗好长时间都不回来,云招福怕他把厨房给烧了,于是起床去看他,就见厨房地上,桌面上一片狼藉,不过魏尧手里却端了一碗仿佛闪着金光的面条,还很专业的加了个鸡蛋,可把云招福给感动的要命啊。
  尽管那碗面条现在回想起来淡而无味,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觉得很好吃。
  在魏尧的精心喂养之下,云招福觉得自己至少圆了好几圈,走起路来都有些吃力的感觉。
  一个月以后,抚远侯终于被晋王‘请’回了京城,云招福以为,这下魏尧得有事干了,没想到,他还是成天窝在家里陪她,弄得云招福都有点拿不准了,问他:
  “抚远侯回京了,你怎么不去审讯?”
  魏尧拿着本书,躺在阴凉的紫藤花架下面,一边吃水果,一边漫不经心的回道:“审讯有薛相在就成了,我不便干涉太多。”
  云招福看着魏尧,略微狐疑的看着他,一语就猜中他的意图:
  “你们想害薛相?”
  魏尧将书本放下,与云招福四目相对,习习凉风吹来,飘着池塘里的荷花香,魏尧的眼睛里满是光亮,一闪一闪的透着狡黠:
  “也不能这么说,薛相他博古通今,又壮志凌云,刚正不阿,抚远侯到底是我嫡母的兄长,沾着亲呢,我不便插手。”
  魏尧的这理由也是够冠冕堂皇的,云招福暗自替薛相捏一把老汗,这薛相现在就觉得自己已经把控了朝政,宁王被抓,太子重伤不愈,仿佛这储君的位置已经到了晋王的手中,而朝中大半官员,也在表面上对他表现出了臣服,薛相对现在的形势相当满意,所以,才不会非要拉着魏尧一起审讯抚远侯呢,魏尧在他眼中,依旧是个没有前途的皇子,何必让魏尧跟着他打酱油,占便宜呢。
  夫妻俩目光交错,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双双忍不住笑了起来,云招福捧着肚子,笑的肚子一动一动的,魏尧立刻坐起来,把手放在她肚子上,仔细观察着肚子里的小家伙有没有跟着动起来。
  云招福好笑的看着他:“嬷嬷说了,孩子越大,动的越少,昨儿晚上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魏尧不死心:“我有感觉,他今儿会动。”
  云招福:……
  等了好半晌,肚子也没什么动静,魏尧只得放手,摸摸鼻子:“那个……兴许是睡着了吧。”
  将手一拿开,正端起一杯茶要喝,肚子就幅度很大的动了一下,把云招福都动的眉头蹙了起来,魏尧见状,赶忙把手里的茶杯放下,可等他把手回到云招福肚子上的时候,肚子又恢复了平静。
  看着魏尧那恨不得把小家伙揪出来打一顿的样子,云招福笑的不行。
  这边定王府一派祥和安静,外面可就波诡云谲,翻天覆地了。
  先是抚远侯回京以后,没有先为自己申辩,而是把这些年在岭南做的功绩翻出来说了一遍,从他如何保家卫国,安民除匪,到他怎么节约军费粮草,为民请命,一桩桩一件件也都罗列出来。
  然后再将薛相命人罗列出来的那些罪行一一对应辩解,虽仍有洗不干净的嫌疑,却也终于让薛相察觉到这个对手不是想象中那么弱。
  朝中有不少官员,在抚远侯没回来之前,与薛相站在一边的,可是当抚远侯回京以后,就直接调转矛头,站到了抚远侯那边,一时间两方势力不断攻歼,来回数十招都未见胜负分晓。
  在这场薛相和抚远侯的争斗中,原本应该是主理的刑部反而退到了后面,每当薛相要求赵尚书要履行职责的时候,赵尚书都以调查中作为搪塞,拒绝与抚远侯正面对上,薛相就以为刑部惧怕抚远侯的势力,甚至还觉得这是刑部和定王讨好抚远侯的手段,害怕他们连成一气,于是越发纠缠抚远侯一党纠缠的紧。
  抚远侯不胜其烦,却也无可奈何。
  来到宫中,见到了皇后娘娘,又一同去看望了受伤未愈的太子,离开东宫以后,皇后与抚远侯坐到殿中说话。
  皇后从见到抚远侯开始,就一直哭诉:
  “那些见风使舵的人简直可恶,见太子重伤不愈,便断定了皇上会让晋王上位做储君,处处针对本宫,针对兄长,针对袁家,兄长如今还被他们以那些可笑的理由请回来协助调查,还不就是欺负我们袁家无人了嘛。”
  抚远侯是个近五十岁的高瘦男人,看着有些文弱,留着山羊胡,一身武将的朝服穿在他身上颇具威严,不理皇后哭诉,自顾自问道:
  “只有两个问题,第一,太子的伤真的好不了了吗?第二,皇上的身子到底怎么样?”
  皇后擦拭了眼泪,对抚远侯回道:“太子的伤,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伤了肺脉却是难以改变的,只要呼吸就会牵动肺脉,今儿咳嗽不止,久而久之,身子只会越来越弱,虚不受补,怕事难恢复从前康健了。至于皇上的身子,我也悄悄找太医院问过,甚至把太医院的脉案都抄录了一份出来,并无不妥之处,只说皇上因为日夜炼丹,休息不好,肝火旺盛……兄长有所不知,皇上最近的脾气真是大的惊人啊,我去见了他几回,都被他骂出来,那之后,我就再不敢去找他了。只是让人盯着淑妃宫里。”
  抚远侯眉头紧锁:“皇上为何会对你如此,从前对你就算不亲热,却也绝不会这样……可有发生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没有发生什么的话,那么皇上这样的行为绝对担的上‘性情大变’四个字。
  皇后思前想后,回道:“也许就是那件事吧。太子受伤之时,我曾命人去请皇上来瞧瞧太子,可皇上不仅没来,还让太监送了几罐他自己炼的丹药过来,我一时气不过,就把他的丹药给砸了,从那之后我再去见他,他对我就这样暴躁了。”
  “那淑妃呢?皇上把炼丹炉设在淑妃宫中……是淑妃让皇上沉迷炼丹的吗?”
  抚远侯总觉得皇帝这突然喜欢上炼丹很奇怪,虽然京中曾经传过这消息去岭南,但抚远侯还是想问问皇后,其中是否又什么他不知道的隐情,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打仗,总要了解清楚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提及皇上炼丹,皇后不禁一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