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融资扩股
通过第一个提议之后,杨辰又再次开口道:“恒指暴跌,造成市场动荡,恒生股价也随之下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一二。
为了避免恒生再次重蹈覆辙,我提议,在场各位董事股东,内部融资扩股,我个人先出资二十亿,诸位出多少,随意。”
“轰…”
杨辰话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任谁也没有想到,杨辰竟然一开口就是几十亿融资扩股。
要知道这个时候恒生银行市值才三十亿左右,现在杨辰一出手就要融资扩股三十亿,这实在出乎众人意料。
要说反对吧,可是对方说的也确实有理,恒指暴跌,要说受到冲击最大的,除了一众上市公司,剩下的就是各家银行了。
这种情况下,贷款收不回来,还得不断借钱出去给一众合作公司度过难关,如果不借,一旦那些公司渡不过去,一夜之间破产,那就糟了。
如果是一两家还无所谓,糟糕的是一大堆人出事,那就真的完犊子了。
特别是恒生银行这种服务于中小企业,在大股灾面前,那些中小企业尤其脆弱,稍有不慎,恒生银行就会跟着倒霉。
坐在首位的何善横虽然清楚杨辰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不得不说,杨辰这一手,令谁都无话可说。
毕竟,六五年银行危机教训太深刻,任谁也忘不了。
六五年银行危机,恒生一夕之间易主,何善横几人一番辛苦,最后全部为汇丰做了嫁衣。
事实上,恒生银行当初遭遇挤兑,完全是受到连累,遭池鱼之殃,甚至是有人在背后故意为之。
按照政府的规定,各家银行套现率需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只要银行套现率达到这个标准,基本上不会出现所谓的挤兑。
在六五年那场银行危机中,恒生银行套现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比政府规定的还要多。
华人一向喜欢步步为营,何善横等人经营恒生银行,也没有任何冒险之举,毕竟在这外资洋行林立的地方,恒生银行又太过耀眼,难免会遭人惦记。
小心谨慎些,总是没有错的。
然而,就是这样,恒生银行依旧免不了被收购的命运。
六五年银行危机,恒生银行发生了什么,就一个,‘挤兑’。短时间内大量存款流失,导致恒生银行一时间资金周转不开。
七个亿的总存款,贷出去四亿多,留下两亿多套现,避免资金断裂。
一切合乎情理,毕竟银行要给存户利息,他们必须要把钱贷出去,从企业哪里赚取更高的利息。
只是当时银行危机爆发,所有都人吵着来取钱,恒生银行一时拿不出去那么多钱给存户提款,问题也就随之爆发了。
低价出售股份,以此获得汇丰银行的支持,成为了当时恒生银行度过难关的最佳选择。
如果恒生一直有汇丰银行支持,自然不用害怕银行危机,汇丰银行作为香江‘准央行’,在大家看来,它最不缺的就是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恒生再次易主,汇丰银行已经不再是恒生银行的大股东,一旦再次爆发银行危机,那么恒生能不能挺过去,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杨辰提议融资扩股,大家还真不好说什么,只不过谁都有小心思。
如今恒指暴跌,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想要短时间内凑够这些钱,可不那么容易的。
“当然了,大家如果不愿意,我也不强求,如果有谁愿意出售手上的股票,我愿意以现在恒生现有股价收购。
在这里先提醒一下各位,从今天起,我以大股东身份决定,恒生银行从此以后不会再向股东派发一分钱股息红利。
也就是说,以后诸位手上的恒生银行股票,只能买卖,不再享受一分钱股息红利,其中包括我手上的百分之五十一的恒生股份。”
“轰…”整个会议室,再次沸腾起来。
先是推何善横为名誉董事长,接着又融资扩股,现在又要取消股息红利,大家都被杨辰一拳接着一拳的连环重击给打懵了。
不给股东派发股息红利,这样的公司谁还愿意长期持有,杨辰最后的决定,比前面的融资扩股,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杨生”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何善横终于发话了。
随着何善横开口,大家都自觉得停止了议论。
杨辰:“何董,你老叫我阿辰就好。”
何善横摆了摆手道:“杨生,融资扩股我没有意见,但不给股东派发红利,别说香江,就是其他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公司。”
杨辰摇头道:“何董,其他公司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要说的是恒生,晚辈之所以从汇丰银行手上收购恒生银行股份,为的并非是一味的赚钱,而是如何更好的发展好恒生银行。
不派发股息,目的是为了恒生银行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只有股东们相信公司,公司才能发展的更好。”
后世巴菲特旗下公司股票几十万一股,而且还是美元,原因就在于不分红这条规矩,他们每年都把公司所赚去的利润,重新投入到公司扩张上面。
就算公司不扩张,这些钱也可以当作公司的流动资金,以此保证公司不受资金缺乏影响。
那种不断的钱生钱的手段,才是最好的保值操作。
要知道货币是会贬值的,而将钱用作公司扩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手上钞票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进而越聚越多。
同时,手持公司股票的股东们,如果真的缺钱,可以出售股票获得资金,不愿意出售股票的股东,也可以将股票拿到银行抵押,获得贷款。
相比较股票分红,公司增值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这年头,公司赚了钱不分红,这对股东们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毕竟,香江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经受股灾风波了,任谁也不想手里握着一家公司的股票,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
为了避免恒生再次重蹈覆辙,我提议,在场各位董事股东,内部融资扩股,我个人先出资二十亿,诸位出多少,随意。”
“轰…”
杨辰话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任谁也没有想到,杨辰竟然一开口就是几十亿融资扩股。
要知道这个时候恒生银行市值才三十亿左右,现在杨辰一出手就要融资扩股三十亿,这实在出乎众人意料。
要说反对吧,可是对方说的也确实有理,恒指暴跌,要说受到冲击最大的,除了一众上市公司,剩下的就是各家银行了。
这种情况下,贷款收不回来,还得不断借钱出去给一众合作公司度过难关,如果不借,一旦那些公司渡不过去,一夜之间破产,那就糟了。
如果是一两家还无所谓,糟糕的是一大堆人出事,那就真的完犊子了。
特别是恒生银行这种服务于中小企业,在大股灾面前,那些中小企业尤其脆弱,稍有不慎,恒生银行就会跟着倒霉。
坐在首位的何善横虽然清楚杨辰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不得不说,杨辰这一手,令谁都无话可说。
毕竟,六五年银行危机教训太深刻,任谁也忘不了。
六五年银行危机,恒生一夕之间易主,何善横几人一番辛苦,最后全部为汇丰做了嫁衣。
事实上,恒生银行当初遭遇挤兑,完全是受到连累,遭池鱼之殃,甚至是有人在背后故意为之。
按照政府的规定,各家银行套现率需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只要银行套现率达到这个标准,基本上不会出现所谓的挤兑。
在六五年那场银行危机中,恒生银行套现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比政府规定的还要多。
华人一向喜欢步步为营,何善横等人经营恒生银行,也没有任何冒险之举,毕竟在这外资洋行林立的地方,恒生银行又太过耀眼,难免会遭人惦记。
小心谨慎些,总是没有错的。
然而,就是这样,恒生银行依旧免不了被收购的命运。
六五年银行危机,恒生银行发生了什么,就一个,‘挤兑’。短时间内大量存款流失,导致恒生银行一时间资金周转不开。
七个亿的总存款,贷出去四亿多,留下两亿多套现,避免资金断裂。
一切合乎情理,毕竟银行要给存户利息,他们必须要把钱贷出去,从企业哪里赚取更高的利息。
只是当时银行危机爆发,所有都人吵着来取钱,恒生银行一时拿不出去那么多钱给存户提款,问题也就随之爆发了。
低价出售股份,以此获得汇丰银行的支持,成为了当时恒生银行度过难关的最佳选择。
如果恒生一直有汇丰银行支持,自然不用害怕银行危机,汇丰银行作为香江‘准央行’,在大家看来,它最不缺的就是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恒生再次易主,汇丰银行已经不再是恒生银行的大股东,一旦再次爆发银行危机,那么恒生能不能挺过去,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杨辰提议融资扩股,大家还真不好说什么,只不过谁都有小心思。
如今恒指暴跌,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想要短时间内凑够这些钱,可不那么容易的。
“当然了,大家如果不愿意,我也不强求,如果有谁愿意出售手上的股票,我愿意以现在恒生现有股价收购。
在这里先提醒一下各位,从今天起,我以大股东身份决定,恒生银行从此以后不会再向股东派发一分钱股息红利。
也就是说,以后诸位手上的恒生银行股票,只能买卖,不再享受一分钱股息红利,其中包括我手上的百分之五十一的恒生股份。”
“轰…”整个会议室,再次沸腾起来。
先是推何善横为名誉董事长,接着又融资扩股,现在又要取消股息红利,大家都被杨辰一拳接着一拳的连环重击给打懵了。
不给股东派发股息红利,这样的公司谁还愿意长期持有,杨辰最后的决定,比前面的融资扩股,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杨生”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何善横终于发话了。
随着何善横开口,大家都自觉得停止了议论。
杨辰:“何董,你老叫我阿辰就好。”
何善横摆了摆手道:“杨生,融资扩股我没有意见,但不给股东派发红利,别说香江,就是其他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公司。”
杨辰摇头道:“何董,其他公司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要说的是恒生,晚辈之所以从汇丰银行手上收购恒生银行股份,为的并非是一味的赚钱,而是如何更好的发展好恒生银行。
不派发股息,目的是为了恒生银行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只有股东们相信公司,公司才能发展的更好。”
后世巴菲特旗下公司股票几十万一股,而且还是美元,原因就在于不分红这条规矩,他们每年都把公司所赚去的利润,重新投入到公司扩张上面。
就算公司不扩张,这些钱也可以当作公司的流动资金,以此保证公司不受资金缺乏影响。
那种不断的钱生钱的手段,才是最好的保值操作。
要知道货币是会贬值的,而将钱用作公司扩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手上钞票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进而越聚越多。
同时,手持公司股票的股东们,如果真的缺钱,可以出售股票获得资金,不愿意出售股票的股东,也可以将股票拿到银行抵押,获得贷款。
相比较股票分红,公司增值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这年头,公司赚了钱不分红,这对股东们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毕竟,香江已经不止一次两次经受股灾风波了,任谁也不想手里握着一家公司的股票,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