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
虽然你们不在意但是还是要说作者君引用诗歌什么的都会控制字数,不影响购买点数哦。
第125章三国(五十六)上
帝王泰山之行过后,不只是祭文起效了上天给了他面子,还是因为国家大力投下资金建造水利设施的效果,大汉迎来了近三年的相对平稳发展期,只是虽无大灾,小灾却也难免,但是军阀均安分老实的境况下,于民生倒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因天气逐渐转冷,耕地的最北锋线逐渐南移,北方部分田地迫于无奈只能在一年春天仅零散破土几根麦苗的情况下,放弃原来的冬麦大豆轮种,继续在暖和的春夏秋种植一季黍或者一季麦。
但是好在由于种植器械的改善,还有水利的推进,畜力的推广,百姓的耕地面积亦是有所增长,虽有损失,但远比前几年要好得多。
不过因为没有战争的储粮需求,加上国家在收货税粮时候接受麦子,农民们的种植种类渐渐倾向于种麦,因为麦子的产量要高于粟米,而在一些并不为田地的地方,大家栽了些苜宿草,等苜宿草到了春日收割后,又在那些地方接着种了些粟米,粟米不需要过多照料,这种想起来巴拉几下的种植方式收货自然不丰,但是也多少也算是个添头。
另一方面,火炕技术的普及使得冬天因为寒冷而冻死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因为之前的连番灾祸,大汉的人口较之于灵帝时期降低了将近八分之一。
其中还包括落草为寇的、出生时候并未正常登记户籍的、以及各种在户籍上失踪了的隐性人口。
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上那样只剩下五分之一的严重程度,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有近400年历史的大汉朝廷来说,这一数据已经非常的触目惊心。
人口的减少将会直接带来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的减少带来的结果自不必提,无论是国家收入,当地的守备力量,人口基数和增长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所以,当紧张得等着这三年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官员们,得知这一年的人口数量终于稳住了下降的落势,并且有缓慢抬升的趋势时,大汉的官员们都高兴坏了。
而火炕技术,自然也被带到了洛阳。
事实上,在重建洛阳城的时候,洛阳城的宫殿内就预留了烟道,等到了冬天在外头点起了灶台,热气灌入,才保证了这些需要光脚上朝的大臣们没有在寒风中御前失仪流下两管鼻涕。
当然,冬天的时候,按照规定,臣子们是可以穿上袜子的,只不过需要脱掉鞋子而已。
而此时的袜子没有松紧带,和现代的完全不一样,就是一个布套子,口子上用绳子缚住,至于材料,品衔低的用麻布,品衔高的可以用丝绢,闷骚的还能绣个花,因为大家上朝时候为表示恭敬还是要低头的,袜子也是一个很有必要比对的目标。
但是这些袜子都有一个巨大的缺陷——不保暖。
麻也好,绢也好,哪怕是最高级的丝,在夏天极为舒适,清爽又不闷脚,但是当它们没了鞋子的遮挡露在空气中……哪怕朝堂燃有炭炉,但是在一个穿风的大空间内,炭炉的保暖效果并不好。
地暖的出现拯救了大臣们。
就冲着这一个地暖,汉室的臣子就要领曹孟德的情,但是也有耿直的臣子在计算如此地暖所耗如何,最后得到消息,这地暖本质上只是个寻常建筑而已,它的热量来源就是灶台,最后大家才消停下来。
至于灶台要烧一个晚上的柴火消耗,这个他们倒是不算的,作为小皇帝这点子特权还是被允许,而且说到底小皇帝也是为了造福诸位大臣。
嘿呀还别说,这地上还怪暖和的,而且还没炭炉有味道……再一打听这个技术在兖州、豫州已经基本普及开了,让大家忍不住在心里面喷一下奢侈的曹孟德不厚道,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事他们也不占理,总不能逼着人把技术提供出来吧。
然而,没用多久他们就开始夸奖贴心的曹孟德了,小皇帝迁都的当年天刚转冷时,就有一支从东面来的队伍说来帮大家盘坑了。
汉室臣子们激情代言,使得这一技术很快在洛阳城内辐射开来。
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铺开,工匠们自然得在洛阳当地招收帮手,技术也是藏不住的,但是造火坑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材料就是需要耐火砖,目前耐火砖……只有兖州才出产。
也不是没有人试过使用普通的青砖或是红砖,偶尔也有因为工艺巧妙或是不敢将灶温抬得过高,也能安全过关的,但是大部分还是会遇到砖块破裂使得一整个火炕结构崩塌的情况。
最后大家只能在劳务费之外再加上一笔工本费。
除了火炕以外,自南方还传来了一个新生事物,正是竹炭。
价格比之寻常木炭更为便宜,虽比之柴火要更昂贵些,但是考虑到耐烧、控温的优点,洛阳城的人民群众还是很支持的。
自打刘协迁都回了洛阳之后,洛阳民众嘴上虽然说着说着希望小皇帝不要来,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禁卫军一到位,他们就陆陆续续回到了故地,洛阳城虽然造过损坏,但是也就是王城损毁较为严重,外头的城区极其大概结构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
尤其是洛阳人富庶,又是几百年的古都,住在皇城的人家底都不薄,否则也经不起董卓一轮又一轮割韭菜一样的搜刮了。大家的房子基本都是砖石结构,如今稍稍修葺一下就能继续住。
而且如今的人,很少是单个人,大部分都是以家族为单位。
既然是家族,虽然洛阳的这一支被收了一茬叶子,但是根到底还在,只要给个水浇个肥立刻就能蹿天。
帝王迁都就是水。
而帝王祭天,就是肥。
水肥双管齐下,对于当今的信息建立了之后,又有介于左右地盘都是大忠臣曹操打下来了由汉室派人去治理的,曹孟德还是个打完了就走半点不停留的主,一看就和董贼不一样。
第125章三国(五十六)上
帝王泰山之行过后,不只是祭文起效了上天给了他面子,还是因为国家大力投下资金建造水利设施的效果,大汉迎来了近三年的相对平稳发展期,只是虽无大灾,小灾却也难免,但是军阀均安分老实的境况下,于民生倒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因天气逐渐转冷,耕地的最北锋线逐渐南移,北方部分田地迫于无奈只能在一年春天仅零散破土几根麦苗的情况下,放弃原来的冬麦大豆轮种,继续在暖和的春夏秋种植一季黍或者一季麦。
但是好在由于种植器械的改善,还有水利的推进,畜力的推广,百姓的耕地面积亦是有所增长,虽有损失,但远比前几年要好得多。
不过因为没有战争的储粮需求,加上国家在收货税粮时候接受麦子,农民们的种植种类渐渐倾向于种麦,因为麦子的产量要高于粟米,而在一些并不为田地的地方,大家栽了些苜宿草,等苜宿草到了春日收割后,又在那些地方接着种了些粟米,粟米不需要过多照料,这种想起来巴拉几下的种植方式收货自然不丰,但是也多少也算是个添头。
另一方面,火炕技术的普及使得冬天因为寒冷而冻死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因为之前的连番灾祸,大汉的人口较之于灵帝时期降低了将近八分之一。
其中还包括落草为寇的、出生时候并未正常登记户籍的、以及各种在户籍上失踪了的隐性人口。
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上那样只剩下五分之一的严重程度,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有近400年历史的大汉朝廷来说,这一数据已经非常的触目惊心。
人口的减少将会直接带来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的减少带来的结果自不必提,无论是国家收入,当地的守备力量,人口基数和增长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所以,当紧张得等着这三年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官员们,得知这一年的人口数量终于稳住了下降的落势,并且有缓慢抬升的趋势时,大汉的官员们都高兴坏了。
而火炕技术,自然也被带到了洛阳。
事实上,在重建洛阳城的时候,洛阳城的宫殿内就预留了烟道,等到了冬天在外头点起了灶台,热气灌入,才保证了这些需要光脚上朝的大臣们没有在寒风中御前失仪流下两管鼻涕。
当然,冬天的时候,按照规定,臣子们是可以穿上袜子的,只不过需要脱掉鞋子而已。
而此时的袜子没有松紧带,和现代的完全不一样,就是一个布套子,口子上用绳子缚住,至于材料,品衔低的用麻布,品衔高的可以用丝绢,闷骚的还能绣个花,因为大家上朝时候为表示恭敬还是要低头的,袜子也是一个很有必要比对的目标。
但是这些袜子都有一个巨大的缺陷——不保暖。
麻也好,绢也好,哪怕是最高级的丝,在夏天极为舒适,清爽又不闷脚,但是当它们没了鞋子的遮挡露在空气中……哪怕朝堂燃有炭炉,但是在一个穿风的大空间内,炭炉的保暖效果并不好。
地暖的出现拯救了大臣们。
就冲着这一个地暖,汉室的臣子就要领曹孟德的情,但是也有耿直的臣子在计算如此地暖所耗如何,最后得到消息,这地暖本质上只是个寻常建筑而已,它的热量来源就是灶台,最后大家才消停下来。
至于灶台要烧一个晚上的柴火消耗,这个他们倒是不算的,作为小皇帝这点子特权还是被允许,而且说到底小皇帝也是为了造福诸位大臣。
嘿呀还别说,这地上还怪暖和的,而且还没炭炉有味道……再一打听这个技术在兖州、豫州已经基本普及开了,让大家忍不住在心里面喷一下奢侈的曹孟德不厚道,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事他们也不占理,总不能逼着人把技术提供出来吧。
然而,没用多久他们就开始夸奖贴心的曹孟德了,小皇帝迁都的当年天刚转冷时,就有一支从东面来的队伍说来帮大家盘坑了。
汉室臣子们激情代言,使得这一技术很快在洛阳城内辐射开来。
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铺开,工匠们自然得在洛阳当地招收帮手,技术也是藏不住的,但是造火坑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材料就是需要耐火砖,目前耐火砖……只有兖州才出产。
也不是没有人试过使用普通的青砖或是红砖,偶尔也有因为工艺巧妙或是不敢将灶温抬得过高,也能安全过关的,但是大部分还是会遇到砖块破裂使得一整个火炕结构崩塌的情况。
最后大家只能在劳务费之外再加上一笔工本费。
除了火炕以外,自南方还传来了一个新生事物,正是竹炭。
价格比之寻常木炭更为便宜,虽比之柴火要更昂贵些,但是考虑到耐烧、控温的优点,洛阳城的人民群众还是很支持的。
自打刘协迁都回了洛阳之后,洛阳民众嘴上虽然说着说着希望小皇帝不要来,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禁卫军一到位,他们就陆陆续续回到了故地,洛阳城虽然造过损坏,但是也就是王城损毁较为严重,外头的城区极其大概结构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
尤其是洛阳人富庶,又是几百年的古都,住在皇城的人家底都不薄,否则也经不起董卓一轮又一轮割韭菜一样的搜刮了。大家的房子基本都是砖石结构,如今稍稍修葺一下就能继续住。
而且如今的人,很少是单个人,大部分都是以家族为单位。
既然是家族,虽然洛阳的这一支被收了一茬叶子,但是根到底还在,只要给个水浇个肥立刻就能蹿天。
帝王迁都就是水。
而帝王祭天,就是肥。
水肥双管齐下,对于当今的信息建立了之后,又有介于左右地盘都是大忠臣曹操打下来了由汉室派人去治理的,曹孟德还是个打完了就走半点不停留的主,一看就和董贼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