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
其实我也是会写感情戏哒!
=====
作者君摸摸下巴,今天似乎没什么小知识点呢~
科举就是这样,宋朝的学生其实挺苦逼的,但是另一方面说出来,他们的含金量比明清更高,其实在考过第一门的时候每个地方的前三一般都会得到所在郡县的资助,或者当地有钱人的资助,其实也不是真的完全靠自己的实力。
古代以地方为准,一般同一地区的人自成一派,而当地也会全力供养一个学子……咳,如果不幸遇到同一地方出了两三个学子这个就……看运气啦!
但是哪怕如此,大部分学子都住不起开封,他们一般都是住在开封府附近的几个城市的。就好像你要是在北京考试时候住到五环外一样,所以因为科举不固定,由此可见北宋的官场是多么滴……乱,就好像是有人病假了你永远不知道啥时候能来人帮忙的那种无助感,还不能撂挑子辞职(每个职场人士必有的悲惨体会。)
稳定的新人来源可以源源不断带来新鲜的血液,但是缺点是北宋底盘就那么点,很快官场就满了。
其实宋比明清还好一些,毕竟明清的职场新血更多,但是明清的地方大呀!
之前的章节里面有说过,古代官场有个潜规则,那就是越是富余的地方官员越多,因为没有计算机帮忙的古代人劳动力不够,所以需要细分,但是再细分也有限度,北宋三冗,如今还冗二。
仁宗是盛世,也是问题的开始。
激动地搓搓手。
第166章北宋(三十五)
一行三人走到了大相国寺寺庙下的小镇。
大相国寺虽然处于汴京城中,但是由于寺庙的特殊性质极其定位,以及僧田不需要交税的特性所在,使得大相国寺寺庙的附近自发的聚集出了一个小镇。
此处的居民要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要么就是给大相国寺种田的佃农,当然还有冲着此处商贸以及有着大相国寺庇佑而自发聚集过来的商人。
作为大宋的国寺,大相国寺自己所拥有的田产并不在少数,这些田地,除了少部分用来应付寺中僧人的开支之外,其余大部分则是大相国寺的额外收入,还有部分就承担大相国寺的第三产业的原材料成本的身份。
这里指的就是大相国寺占据很大一部分收入的产业——斋饭。
大相国寺的寺庙中长期收容经济困难的民众,包拯、公孙策都被其收留过,这些人可以在寺内免去吃住费用,只是并不免穿衣、沐浴热水等费用,但对于无路可走之人来说已经能够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只是这一笔被免去的资金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且大相国寺还常常承担接收重病者或是伤患的责任,在宋朝,各地寺庙多少都有承担当地救济院的隐晦职责,正因此,上头才对寺内一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收留的人基数大了,总能出人才。
据传大相国寺如今的素斋配方曾是一名神厨给调味的,此人极其擅长使用料汁烹饪,以料汁带出食材的鲜味,滋味绝佳。
当时前任主持收留了这位落了难的神厨,给予了庇佑,神厨在沉沦数年后忽有一日前来告辞,前主持并未问其为何顿悟,只静静收下了神厨书写下的数份菜谱。
神厨此后一去不回,大相国寺素斋却在这满是美食的汴京城打下了一片名声,香客在拜佛念经后用上一顿斋饭再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陆小凤见夏安然在听闻他说大相国寺素斋滋味极佳之后,连眼睛都在发光,便笑着对他说自己认识一个名曰苦瓜大师,这位僧人制作出的素斋也可谓天下一绝。
苦瓜大师轻易不动手,但是他陆小凤能在这位大师面前还有几分颜面,哪日方便,可以请夏安然一同去尝一尝这一顿素宴,夏安然立刻欢喜得应下来了。
但是在场的三人都很清楚,这个邀约何时能够实现,还要看夏安然何时能够重获自由,但就目前的迹象来说,短时间内应该是不可能的。
只是好在他们如今年岁尚小,还有时间等得起。
众人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山脚下,再往上就是一片需要攀爬的石阶。
但凡是宗教场所,尤其是较为大型的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宗教场所,基本都会设置长长的阶梯。
一来是因为,这些场所都会被建立在更加靠近天空的位置,基本为山巅之上,此为天人感应。但若要上下山,寺中僧人便也罢了,若是寻常香客爬山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他们走陡峭的山道。
阶梯便是一种方便建造、也便于攀登的产物,而且在攀登阶梯的过程当中无形之中,因为身体受累,人心也会得到某一种净化。
此符合宗教场所存在的意义。
一般来说,像这种阶梯都是需要香客自己爬的,极少数身体素质实在不好的香客,也可以雇用小轿子将人接上去,只是这种情况实在是少有。
因为大宋朝本身,就是一个不推荐人们使用人力当做运力的存在,尤其是不推荐官员们、以及稍有些有权势的富人们使用类似于轿子之类需要耗费人力,将人代替与牲畜使用的设备。
所以稍微有钱些的官员上班都是乘坐马车,或者自己骑马、驴,而稍微贫穷些的也是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当然也有干脆走着上下班的,只是这些人不多。
基本上,不会有官员乘坐人力的轿子,除非是极少数的意外,否则这些官员前脚乘了轿子,后脚便是要被弹劾。
=====
作者君摸摸下巴,今天似乎没什么小知识点呢~
科举就是这样,宋朝的学生其实挺苦逼的,但是另一方面说出来,他们的含金量比明清更高,其实在考过第一门的时候每个地方的前三一般都会得到所在郡县的资助,或者当地有钱人的资助,其实也不是真的完全靠自己的实力。
古代以地方为准,一般同一地区的人自成一派,而当地也会全力供养一个学子……咳,如果不幸遇到同一地方出了两三个学子这个就……看运气啦!
但是哪怕如此,大部分学子都住不起开封,他们一般都是住在开封府附近的几个城市的。就好像你要是在北京考试时候住到五环外一样,所以因为科举不固定,由此可见北宋的官场是多么滴……乱,就好像是有人病假了你永远不知道啥时候能来人帮忙的那种无助感,还不能撂挑子辞职(每个职场人士必有的悲惨体会。)
稳定的新人来源可以源源不断带来新鲜的血液,但是缺点是北宋底盘就那么点,很快官场就满了。
其实宋比明清还好一些,毕竟明清的职场新血更多,但是明清的地方大呀!
之前的章节里面有说过,古代官场有个潜规则,那就是越是富余的地方官员越多,因为没有计算机帮忙的古代人劳动力不够,所以需要细分,但是再细分也有限度,北宋三冗,如今还冗二。
仁宗是盛世,也是问题的开始。
激动地搓搓手。
第166章北宋(三十五)
一行三人走到了大相国寺寺庙下的小镇。
大相国寺虽然处于汴京城中,但是由于寺庙的特殊性质极其定位,以及僧田不需要交税的特性所在,使得大相国寺寺庙的附近自发的聚集出了一个小镇。
此处的居民要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要么就是给大相国寺种田的佃农,当然还有冲着此处商贸以及有着大相国寺庇佑而自发聚集过来的商人。
作为大宋的国寺,大相国寺自己所拥有的田产并不在少数,这些田地,除了少部分用来应付寺中僧人的开支之外,其余大部分则是大相国寺的额外收入,还有部分就承担大相国寺的第三产业的原材料成本的身份。
这里指的就是大相国寺占据很大一部分收入的产业——斋饭。
大相国寺的寺庙中长期收容经济困难的民众,包拯、公孙策都被其收留过,这些人可以在寺内免去吃住费用,只是并不免穿衣、沐浴热水等费用,但对于无路可走之人来说已经能够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只是这一笔被免去的资金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且大相国寺还常常承担接收重病者或是伤患的责任,在宋朝,各地寺庙多少都有承担当地救济院的隐晦职责,正因此,上头才对寺内一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收留的人基数大了,总能出人才。
据传大相国寺如今的素斋配方曾是一名神厨给调味的,此人极其擅长使用料汁烹饪,以料汁带出食材的鲜味,滋味绝佳。
当时前任主持收留了这位落了难的神厨,给予了庇佑,神厨在沉沦数年后忽有一日前来告辞,前主持并未问其为何顿悟,只静静收下了神厨书写下的数份菜谱。
神厨此后一去不回,大相国寺素斋却在这满是美食的汴京城打下了一片名声,香客在拜佛念经后用上一顿斋饭再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陆小凤见夏安然在听闻他说大相国寺素斋滋味极佳之后,连眼睛都在发光,便笑着对他说自己认识一个名曰苦瓜大师,这位僧人制作出的素斋也可谓天下一绝。
苦瓜大师轻易不动手,但是他陆小凤能在这位大师面前还有几分颜面,哪日方便,可以请夏安然一同去尝一尝这一顿素宴,夏安然立刻欢喜得应下来了。
但是在场的三人都很清楚,这个邀约何时能够实现,还要看夏安然何时能够重获自由,但就目前的迹象来说,短时间内应该是不可能的。
只是好在他们如今年岁尚小,还有时间等得起。
众人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山脚下,再往上就是一片需要攀爬的石阶。
但凡是宗教场所,尤其是较为大型的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宗教场所,基本都会设置长长的阶梯。
一来是因为,这些场所都会被建立在更加靠近天空的位置,基本为山巅之上,此为天人感应。但若要上下山,寺中僧人便也罢了,若是寻常香客爬山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他们走陡峭的山道。
阶梯便是一种方便建造、也便于攀登的产物,而且在攀登阶梯的过程当中无形之中,因为身体受累,人心也会得到某一种净化。
此符合宗教场所存在的意义。
一般来说,像这种阶梯都是需要香客自己爬的,极少数身体素质实在不好的香客,也可以雇用小轿子将人接上去,只是这种情况实在是少有。
因为大宋朝本身,就是一个不推荐人们使用人力当做运力的存在,尤其是不推荐官员们、以及稍有些有权势的富人们使用类似于轿子之类需要耗费人力,将人代替与牲畜使用的设备。
所以稍微有钱些的官员上班都是乘坐马车,或者自己骑马、驴,而稍微贫穷些的也是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当然也有干脆走着上下班的,只是这些人不多。
基本上,不会有官员乘坐人力的轿子,除非是极少数的意外,否则这些官员前脚乘了轿子,后脚便是要被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