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唯天子方有王命
张昭等家里给他收拾好行装,与张承一道,跟着荀彧一起前去郯县州府。
张昭才刚出彭城县未久,孙乾就先他到了州府。
孙乾家在北海高密,由郯县而去高密,路途之长远过於从郯县到彭城,为何孙乾却能在张昭刚出彭城县未久就到了州府?这乃是因为:孙乾现不在青州,而在泰山郡的南城县。
孙乾和大儒郑玄同乡,是郑玄的弟子。去年,郑玄为避青州黄巾,遂南下兖州到泰山郡的南城县,在山上选了一处石室,住了进去。因南城县是泰山郡最南边一县的缘故,所以此县与东海郡接壤,离郯县只有二百里地,当时陶谦对郑玄非常热情,待以师友之礼,常遣人问候。荀贞得了徐州,也一样派人去问候郑玄,派去问候郑玄的使者回来,正碰上被荀攸遣去召辟孙乾的使者准备出发,便告诉他:“孙公祐去年从郑公南下泰山,现在南城,从於郑公左右。”
却原来:去年,孙乾陪侍郑玄一起南下,同到了泰山南城。郑玄的弟子很多,如赵商、崔琰、王基、国渊、郗虑等都是他的学生,门生常愈千人之多,陪他一起南下的人数不少,孙乾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荀贞竟是不知孙乾已经不在北海,而在南城,离他二百里之远罢了。
因此之故,使者便不需再去北海,改而去南城便是。从郯县到南城比从郯县到彭城的距离稍微近一点,这个使者去的时候路上又赶得快,因此,张昭还没到州府,孙乾已至。
在得到荀贞的召辟后,孙乾其实是不想来的,而是想侍奉老师郑玄,但是郑玄对他说:“荀氏多贤,荀侯可定徐州,今既召汝,汝可往之。”孙乾这才接了召辟,跟着使者来了郯县。
不意孙乾居然是头一个到的,荀贞忙出府相迎。
见了面,问过郑玄的身体如何后,荀贞对孙乾笑道:“君清雅高士,不欲以杂务劳之,请君暂屈州儒林从事,何如?”
州府从事的正式编额里是没有儒林从事的,只有别驾从事、治中从事、部郡国从事、簿曹从事,有兵事的时候可以再设置一个兵曹从事,这几个才是州府从事的固定名额,但是而今天下乱争,只这几个从事的名额明显是不够用来招揽士人的,所以荀贞又另设了几个从事。
儒林从事便是其一。
顾名知义,所谓“儒林从事”,自然指的便是学问深厚的儒士了。在荀贞看来,孙乾是郑玄的弟子,学问是没得说了,正好可做此从事。而在孙乾想来,他本就不是一个长於政务、军事的人,也不想掺和进政事、军事里边,这个儒林从事却是正合他的心意。他当下欣然领命。
召辟人才,不是把人才召辟来了就行了的,还得知人善任,分别委任以合适的职务给他们,只有这样,才既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又可使他们乐於就任。否则,本来没有这个能力,却偏要让他去负责这件事,那便既是用其之短,时日稍久,也必会引起其人的厌烦,早晚会自辞而去,留不住人。
孙乾到后没两天,张昭来到。
荀贞出城相迎。
迎得张昭进到城中,来入府内,对坐相谈。
张昭进言,举了四条事,俱是抚士人、养民力、除贪浊、正风气之类。
荀贞听完,高兴地说道:“今得公辅助,徐民安矣!”凡张昭所提的四件事,俱皆采纳。
张昭见自己的意见都被荀贞虚心接受,也很愉悦,心道:“正如我料,荀徐州宽仁,从谏如顺流。”又对荀贞说道,“今天子在西京,明公如定欲安定徐方,何不遣使奉承王命?”
这是在建议荀贞遣使去长安谒见天子了。
这个建议,在打下徐州后,荀彧等人也曾提出来过,只是当时荀贞忙於军务和安抚州中,所以迟迟未能顾上此事。
这时,见张昭也提出了这个建议,荀贞心道:“徐州今已初定,是可以腾出手来办这件事了。也不知周昂会何时提兵与文台争豫,但只要他起兵,我就非得援文台不可,到那时,定会与袁本初反目,也的确是需要尽快遣使去长安,见见今天子,要个诏书王命了。”
现今天下人皆视荀贞为袁绍一党,於政治资本上,荀贞不缺,可一旦与袁绍反目,袁家的政治底蕴和资源,荀贞就用不成了,那么就需要再找一个政治上的靠山。遍数海内,还有哪个政治势力能比今天子更适合当靠山的?尽管今天子半点实权也无,可天子就是正统,王命就是大义,——而也正因为今天子半点实权也无,所以才恰恰是最好的政治上的“靠山”。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荀贞讨董时不遗余力,董卓必然非常忌恨他,所以也不知他的使者到了长安后,董卓会如何对待?也许会不让他们见天子,但也有可能会为了分化关东诸侯,而反而“不计前仇”地大力笼络荀贞。如是后者,自然很好,如是前者,那便是白跑一趟。
不过话又说回来,与收获相比,“白跑一趟”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於说董卓会不会杀了他的使者?这却是不太可能。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况乎现下?并且,能被荀贞派去见天子的,肯定是州郡名士,既为名士,和董卓又没仇,董卓也不会因为荀贞就乱杀。
所以,这个去见天子的使者的确是该要尽快派出了。
荀贞心道:“派谁去见天子?这个人选,得与文若好好商量一下。”
心里边的这些想法都是转念而过,荀贞口中回答张昭,说道:“公言甚是。文若、志才、公达诸君此前也曾有此提议,待我备好进贡的礼物,便依公言,择适当之人赴西京面圣。”
与张昭叙谈了一个多时辰,荀贞命人把治中从事的衣冠印绶拿来,亲自捧给了张昭,又叫人取来幕府舍人的衣冠印绶,令给张承。
张昭、张承接了衣冠印绶,俱下拜给荀贞行礼。
接受印绶之前,还可以算是宾主,接下了印绶,那便是臣与君了。
荀贞忙把他两人扶起,笑对张昭说道:“公路上辛苦。治中舍内多樱花,今俱开矣!花美香盈,或可稍洗风尘。公可且先入居之,休养精神。待到明日,我再召集州臣,设下酒宴,为公接风。”
张昭才刚出彭城县未久,孙乾就先他到了州府。
孙乾家在北海高密,由郯县而去高密,路途之长远过於从郯县到彭城,为何孙乾却能在张昭刚出彭城县未久就到了州府?这乃是因为:孙乾现不在青州,而在泰山郡的南城县。
孙乾和大儒郑玄同乡,是郑玄的弟子。去年,郑玄为避青州黄巾,遂南下兖州到泰山郡的南城县,在山上选了一处石室,住了进去。因南城县是泰山郡最南边一县的缘故,所以此县与东海郡接壤,离郯县只有二百里地,当时陶谦对郑玄非常热情,待以师友之礼,常遣人问候。荀贞得了徐州,也一样派人去问候郑玄,派去问候郑玄的使者回来,正碰上被荀攸遣去召辟孙乾的使者准备出发,便告诉他:“孙公祐去年从郑公南下泰山,现在南城,从於郑公左右。”
却原来:去年,孙乾陪侍郑玄一起南下,同到了泰山南城。郑玄的弟子很多,如赵商、崔琰、王基、国渊、郗虑等都是他的学生,门生常愈千人之多,陪他一起南下的人数不少,孙乾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荀贞竟是不知孙乾已经不在北海,而在南城,离他二百里之远罢了。
因此之故,使者便不需再去北海,改而去南城便是。从郯县到南城比从郯县到彭城的距离稍微近一点,这个使者去的时候路上又赶得快,因此,张昭还没到州府,孙乾已至。
在得到荀贞的召辟后,孙乾其实是不想来的,而是想侍奉老师郑玄,但是郑玄对他说:“荀氏多贤,荀侯可定徐州,今既召汝,汝可往之。”孙乾这才接了召辟,跟着使者来了郯县。
不意孙乾居然是头一个到的,荀贞忙出府相迎。
见了面,问过郑玄的身体如何后,荀贞对孙乾笑道:“君清雅高士,不欲以杂务劳之,请君暂屈州儒林从事,何如?”
州府从事的正式编额里是没有儒林从事的,只有别驾从事、治中从事、部郡国从事、簿曹从事,有兵事的时候可以再设置一个兵曹从事,这几个才是州府从事的固定名额,但是而今天下乱争,只这几个从事的名额明显是不够用来招揽士人的,所以荀贞又另设了几个从事。
儒林从事便是其一。
顾名知义,所谓“儒林从事”,自然指的便是学问深厚的儒士了。在荀贞看来,孙乾是郑玄的弟子,学问是没得说了,正好可做此从事。而在孙乾想来,他本就不是一个长於政务、军事的人,也不想掺和进政事、军事里边,这个儒林从事却是正合他的心意。他当下欣然领命。
召辟人才,不是把人才召辟来了就行了的,还得知人善任,分别委任以合适的职务给他们,只有这样,才既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又可使他们乐於就任。否则,本来没有这个能力,却偏要让他去负责这件事,那便既是用其之短,时日稍久,也必会引起其人的厌烦,早晚会自辞而去,留不住人。
孙乾到后没两天,张昭来到。
荀贞出城相迎。
迎得张昭进到城中,来入府内,对坐相谈。
张昭进言,举了四条事,俱是抚士人、养民力、除贪浊、正风气之类。
荀贞听完,高兴地说道:“今得公辅助,徐民安矣!”凡张昭所提的四件事,俱皆采纳。
张昭见自己的意见都被荀贞虚心接受,也很愉悦,心道:“正如我料,荀徐州宽仁,从谏如顺流。”又对荀贞说道,“今天子在西京,明公如定欲安定徐方,何不遣使奉承王命?”
这是在建议荀贞遣使去长安谒见天子了。
这个建议,在打下徐州后,荀彧等人也曾提出来过,只是当时荀贞忙於军务和安抚州中,所以迟迟未能顾上此事。
这时,见张昭也提出了这个建议,荀贞心道:“徐州今已初定,是可以腾出手来办这件事了。也不知周昂会何时提兵与文台争豫,但只要他起兵,我就非得援文台不可,到那时,定会与袁本初反目,也的确是需要尽快遣使去长安,见见今天子,要个诏书王命了。”
现今天下人皆视荀贞为袁绍一党,於政治资本上,荀贞不缺,可一旦与袁绍反目,袁家的政治底蕴和资源,荀贞就用不成了,那么就需要再找一个政治上的靠山。遍数海内,还有哪个政治势力能比今天子更适合当靠山的?尽管今天子半点实权也无,可天子就是正统,王命就是大义,——而也正因为今天子半点实权也无,所以才恰恰是最好的政治上的“靠山”。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荀贞讨董时不遗余力,董卓必然非常忌恨他,所以也不知他的使者到了长安后,董卓会如何对待?也许会不让他们见天子,但也有可能会为了分化关东诸侯,而反而“不计前仇”地大力笼络荀贞。如是后者,自然很好,如是前者,那便是白跑一趟。
不过话又说回来,与收获相比,“白跑一趟”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於说董卓会不会杀了他的使者?这却是不太可能。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况乎现下?并且,能被荀贞派去见天子的,肯定是州郡名士,既为名士,和董卓又没仇,董卓也不会因为荀贞就乱杀。
所以,这个去见天子的使者的确是该要尽快派出了。
荀贞心道:“派谁去见天子?这个人选,得与文若好好商量一下。”
心里边的这些想法都是转念而过,荀贞口中回答张昭,说道:“公言甚是。文若、志才、公达诸君此前也曾有此提议,待我备好进贡的礼物,便依公言,择适当之人赴西京面圣。”
与张昭叙谈了一个多时辰,荀贞命人把治中从事的衣冠印绶拿来,亲自捧给了张昭,又叫人取来幕府舍人的衣冠印绶,令给张承。
张昭、张承接了衣冠印绶,俱下拜给荀贞行礼。
接受印绶之前,还可以算是宾主,接下了印绶,那便是臣与君了。
荀贞忙把他两人扶起,笑对张昭说道:“公路上辛苦。治中舍内多樱花,今俱开矣!花美香盈,或可稍洗风尘。公可且先入居之,休养精神。待到明日,我再召集州臣,设下酒宴,为公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