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粮食欠收
吐蕃地处大楚王朝西南,位于高原之上,生活条件相当恶劣。高原地区呼吸困难,阳光照射强烈,常年劳作使得他们看上去比大楚王朝的同龄百姓要年老,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生存,也因此他们觊觎大楚王朝那偌大的平原疆土许久。
前朝,吐蕃曾与其他国家联合攻入腹地,后来被打了回去,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锲而不舍的骚扰边境。
镇国公府常年镇守边境,前几年以为已经将对方打的服软了,却没想到吐蕃是个走猥琐战术的国家,打不过就乖乖的跪,积攒了精力就再一次来挑衅。
这一次,实在是伤的太狠了,他们也不知道大楚王朝已经没有了完全歼灭他们的力气,为了己身着想,向大楚王朝递出议和的请求。
其实,朝堂上的官员们谁都知道吐蕃他们的无耻,但是考虑到己方,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跟对方议和。
看过了奏折之后,义德帝将奏折在大臣们之间传阅了一番,然后问:“众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看完之后冷笑了一声,“三千两黄金,上等香料一斤,珍贵宝石两匣子,葡萄酒百坛,还有上等羊毛地毯八十张。”
“吐蕃多良驹,再不济山羊也行啊,还可以杀了吃肉。结果就送来一些金银珠宝和没什么用的酒、羊毛毯?吐蕃这贡品精明的很,每年是不是还要从我国拿走一些粮食养活他们自己人?”户部尚书冷嗤道。
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
兵部尚书站出来附和道:“户部尚书说的是极,世人皆知西域的汗血宝马乃是马中上等,吐蕃将这些资源留给自己,却送些没什么用的玩意过来就想议和,算盘打的倒是不错。”
“咱们大楚王朝驻扎在西南的兵马每年吃掉多少粮食,用掉多少兵饷,只得来这么点东西,就跟他们议和,从此一家亲?”
被大臣们这么一说,义德帝的脸色也有点不好看。
他主张亲弟弟礼亲王前去吐蕃商谈议和示意,在对方挨打的情况下谈成了这么个玩意,让百姓们知道了还不说他没有识人之智,只顾着自家兄弟?
而且,听取了众大臣的意见,他突然觉得这样真的太亏了,他点点头,“既然吐蕃吃了败仗,想要跟咱们大楚王朝议和,那么总该派使者前来谈判才是。”
封寒笙站在下面听了一耳朵,对这些倒是并不在意,反正以吐蕃现在的情况,这份朝贡的单子不过是在试探大楚王朝罢了,便是让他们割肉放血,以如今的吐蕃之势,也只能低头认了。
他此时满心都是今年秋收的事情,再不下雨,或者说不下几场能浇头土地的大雨,北方秋收的粮食还能有多少?若是各州都涌过来了,京都当如何管理?
他曾经在台州治理过灾民,但是那时候台州并不是大家首选的停留之地,便是灾民多,分散开来了也勉强能承受。但京都乃是一国首府,大家遇到天灾,肯定都以为首府当最富饶才是,为了活命也会一路往这边来。
吐蕃议和之事讨论出结果以后,义德帝看向钦天监的监正,“爱卿可有法子降雨?”
监正抬头正对上义德帝眸色深深的眼神,浑身一抖,只觉得若是自己说没有法子会不会要倒霉啊?
他闭了闭眼,想了半天,道:“陛下乃是金龙,自古龙行有雨,臣以为,陛下可登坛向上天祈求降雨,贡品以整猪、整羊……”
义德帝听了,心知监正这是没什么法子了,在敷衍他。但是如果真的能如他所说的龙行有雨,求一求,老天就给降雨,那也是个大好事,当即点头后看向对方,“既然如此,这件事朕就交给爱卿来操办了,今夜之前,给朕一个具体祈雨的日期,需要的贡品也都准备好。”
监正点头应下,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在义德帝看不到的地方擦了擦汗,松了一口气。
……
上完早朝,封寒笙回府衙办公,先是将上午堆积的公事办完,然后召来管理步兵营的下官,“陛下要为百姓祈雨,届时必定要封路,你且去安排。”
那下官在京都府任职多年,已经习惯了这些操作的流程,点头应下后就要下去了。
而封寒笙想了想,叫住了他,“且慢,这事不要闹得太大。”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知府大人认为,这次祈雨不一定能成?”
封寒笙不说话,只定定的看着他。后者反应过来了,连忙道:“下官知道该怎么办了,多谢大人提点。”
他离开后,封寒笙开始研究府衙库房中还有多少存粮,这些粮食足够多少灾民吃的,越算越发愁。
与此同时,负责封府采购的下人回来了,向林诗茵禀报道:“夫人,今儿老奴去采买,发现物价都上涨了。”
“那些家养的足够三斤的老母鸡,原来不过四十五文上下,今儿竟然需要足足五十五文,涨了十文的价格。还有大米,每斤也涨了足足一文。其他的鸭肉、鹅肉和鱼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那新鲜的蔬菜最贵,每斤蔬菜竟要三文钱,原来一文还要挑挑拣拣的,现下那些蔬菜都蔫了。”
“就这样,那些蔬菜摊子都围满了人哄抢,老奴都凑不上去。”
张老夫人正坐在林诗茵身侧,因为她年纪大了不管家,以往是不掺和这些事情的,现在听到了这个婆子说的物价,当即道:“这是要乱啊!”
“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平日里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手里的银钱都会精打细算,蔬菜价格都涨成这样了还抢着购买,只希望如果真的干旱了,不会出现翻个十倍八倍的粮价。”
林诗茵也是这么觉得的,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希望会没事。”
说罢,她看了眼那个婆子,让她下去休息,召来管她各个庄子的蔷薇问道:“现下这样的时候,京都新鲜的蔬菜瓜果极为难买,你回头带你家男人到庄子上让庄头派人送来一批,并且提醒他们一定要多备一些粮食,至少够吃一年的,记住了吗?”
蔷薇办事向来靠谱,点点头就下去了。
想到封大哥和封大嫂的府邸,林诗茵又叫来二翠,让她去跟封大嫂传个口信。虽然之前曾经隐晦的提醒过婆家、娘家和相熟的人家,但林诗茵觉得情势越发逼人,再说一次也是应该的。
林诗茵靠坐在椅背上,看着正在那兴致勃勃的看曾外祖父左右手对弈的章哥儿,眼中透出一丝坚定。
……
钦天监事情很快就办妥了,七月二十一日,依旧是艳阳高照的仿佛要把人晒死的天气。
一大早,义德帝带着百官前往雨师坛,此乃前些年干旱的时候重新建造的。
封寒笙身为可以上大朝和小朝的三品官,也跟着一起来了,烈日炎炎,穿着厚重的官服,他只觉得幸好自己体魄还算康健,得了茵茵的提醒也没有穿厚重的中衣,不然怕是要晒晕在这里。
目光所及,有几位大臣嘴唇泛白、面色发青,身子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了一般,封寒笙赶紧收回视线低下头,尽量避开阳光直射脸。
待得时辰到,义德帝上前声音庄重的念出亲手书写的祈雨诗,讲述国土现下的情况,请天降下雨水挽救这片土地的百姓们。
一整套祈雨的礼仪复杂而漫长,太阳高挂,封寒笙忍不住看向烹制的色香味俱全的祭品。那烤乳猪经过御厨的巧手,烹制出枣红色的表皮,看着就皮薄肉嫩可口的很。
这会已经过了午时了,饶是清晨的时候他被小妻子喂了三个大肉包,两碗羊羹和一碟子鲜虾烧卖,这会也已经开始觉得腹中饥饿了。
等漫长的仪式结束,已经是未时初了,这么晒了半天,义德帝的脸色很不好看,一旁的大太监连忙送上茶杯给义德帝,待他狠狠的喝了两杯水后,又送上浸湿了井水的帕子给义德帝擦脸,总算让他不至于热晕过去。
祭拜仪式已经结束,但是天边还是艳阳高照、没有降下雨来,义德帝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等封寒笙回到府衙,就见管步兵营的那个下官凑上前来,拱手道:“这次还要多谢知府大人的指点。”
封寒笙摇摇头,“不必言谢。”
说罢,又问起街道上的情况,“今日京都街道上的情况可有好转?”
那个官员听了,苦着脸摇摇头,“现下天气炎热,就连井水都不复以往的出水量,为了打到足够的井水,不少百姓都发生了冲突,甚至拿着扁担木桶干仗的也有不少,今儿就关了十余人到牢房中,再这样抓下去,怕是牢房都塞不下了。”
说到最后,他又无奈的道:“今儿下官还听见一个犯了事的百姓小声言语,说是现下粮食这么贵,被关在牢房中能凉快一些不说,还要饭食吃,便是被关上一个夏天也是使得的。”
封寒笙哭笑不得的说:“他们竟然觉得还是好事不成?”
……
皇宫中,义德帝自雨师坛回来之后就晕过去了,好在太医就守在一旁,诊脉过后直接开药方,“陛下这就是中暑了,喝上几贴子降暑药之后就好了。”
听到宫女禀报,急忙跑来的皇后静静的看着义德帝。
义德帝年岁大了,眼看着皮相都衰老了很多,眼角、眼下,还有嘴角两侧都有着深深的纹路,让他看着更多了几分威严。
平心而论,他未必是个好丈夫,但是对这个国家的子民当真是用心。皇后娘娘静默片刻,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求上苍赐雨给这片大地吧。”
一旁的十二皇子见了,也学着母后的样子默默的双手合十祈祷。
义德帝不知道何时醒来了,看到皇后和最小的儿子的举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祈雨没有成功,钦天监上下尤其是监正天天战战兢兢的担忧自己被降罪的时候,七月二十四日,清晨寅时初的时候天上终于降下了大雨。
说是大雨也不完全符合事实,不过是细雨蒙蒙罢了,在天色还昏暗的时辰,这样的一场大雨当真是让人浑身舒爽。
义德帝起来的时候见到外面下雨也十分开心,连日的劳累似乎都在这一场雨中得到了缓解,上朝的时候也不板着脸了,直到工部尚书站出来禀报第一艘船已经做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更是抑制不住了。
“这艘船多长?吃重多少?能装货物多少?”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工部尚书都很熟练的解答,义德帝满意的点头,道:“今日下午,朕便去看看这艘船。”
其实,每年江南一带税粮税银大多是由船运过来的,海禁只是禁止商户去往海外进行贸易往来,并不禁止商户用船运输个什么东西。
但是,远洋航海的船跟运粮运银的钱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范明之前拿出来的种种东西让义德帝对他的水平处于一个很高的期待值,因此格外好奇这次的成品。
不过,下午义德帝还是没能前去工部。因为,礼亲王带着众多前往边境谈判的大臣们回来了!
这日清晨林诗茵起来的时候也看到了外面的雨幕,当即笑着宣布今日家中吃锅子,然后跑去主院跟二老报喜讯。
半上午的时候,张氏也带着林诗茵的小妹妹过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锅子看着外面的雨,做着美好的憧憬,“只盼着这雨下个一天一夜,彻底把地给浇透了才好呢。这样地里的庄稼也能喝饱了水,下个月农民们收庄稼也不至于收货太少。”
林诗茵也是这么想的,倒是张老夫人看看外面的雨幕,再看看一脸憧憬的女儿和孙女,沉默着没说话。
结果,这场雨都没坚持到午时末,天边挂上特别漂亮的彩虹,阳光又出来普照大地,下午府上收到台州来的封乐兰写的信的时候,地上的雨水已经被晒没了,虽然没有往日那么热,但是清晨上午的凉意已经彻底消失了。
等晚间封寒笙回来,林诗茵难得的没有带着两个孩子来迎接他,只有丫鬟茉莉站在门口向他行礼,“爷,夫人和两位少爷都在主院那里。夫人吩咐,看到您回来了就请您过去。”
封寒笙有些好奇,往主院去,远远的就看到主院张灯结彩的特别漂亮,那些花色的灯笼都是林诗茵闲来没事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做的。有些灯笼上面题了字,有些灯笼上面画了图,却是林诗茵磨着两位老人帮忙写画上去的。
封寒笙笑了下,想起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来了之后开朗许多的性格,觉得他能娶回来茵茵还是很幸运的,家中一下子热闹了很多,让那几年守孝而变得沉闷的他都忍不住参与进去。
林诗茵一直掐算着时辰盯着大门呢,见到封寒笙过来了,连忙招手道:“夫君快过来,快过来!”
封寒笙不明所以,走过去却见正堂中央铺着大大的地毯,而他的小儿子此时正在上面磕磕绊绊的走路呢。
他眼眶瞬间湿润了一下。
之前,修哥儿已经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虽然小腿颤巍巍的,但是也很不容易了。偏偏在封府的时候被宝哥儿那么一推,修哥儿屁股受了伤不说,似乎有了阴影,再很少在他们面前扶着东西站起来了。
不得不说,封寒笙因为自己没有完全注意到孩子的这一点而自责过。
但是,现在修哥儿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了,虽然磕磕绊绊的不时摔倒在地毯上,但是他不排斥这个了。
“修哥儿什么时候会走路的?”封寒笙带着鼻音的问。
林诗茵没听出来,她此时也沉浸在惊喜当中,“今儿下午的时候,我看过他要离开,修哥儿就在床上站起来了。”
说到这,心里有些后怕,“要不是水仙看的紧紧的,扶的及时,一个弄不好修哥儿能直接从床上栽下来。”
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笑眯眯的看了他们一眼,分坐两头的两人一人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轻轻的摇晃着,修哥儿听到声音想去抓,只能来回跑着。
章哥儿静静的坐在一旁,往日里必定捧着的书也放下了,手里拿着一个摇铃不时的逗一逗修哥儿,等他摇摇晃晃的扑过来之后,再抱住他狠狠的亲一口。
晚间林诗茵和封寒笙一起将累的不行的修哥儿哄睡了,章哥儿也回屋子乖乖睡觉了。林诗茵随着封寒笙回房,一边帮他脱掉外衫,一边笑着说:“今儿收到乐兰自台州寄过来的信了。她六月初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姑娘,足有五斤多呢,看着就壮实,可把乐兰开心坏了。”
封寒笙勾起唇角,“姑娘也挺好的。”
林诗茵点头,“左右焦起的母亲到不了台州那么远,只要焦起护着乐兰,生儿生女没什么区别,再说这才第一胎呢,他们还年轻着呢。倒是咱们庄子上的应季蔬菜和水果今儿也送过来了,我做主给大哥家、娘家、焦家,还有几家关系好的人家各送去了一些。”
“虽然不怎么值钱,但是现下这个情况新鲜的蔬果还是很难买到的,尝尝鲜也是好的。”
封寒笙眼神更加柔和,低头亲了亲林诗茵白嫩的脸颊,“茵茵做的很好。”
林诗茵抬眼笑,回了他一个吻。
……
此时,封府。
封大嫂伺候丈夫换了衣裳,送上一杯温茶之后笑着说:“前些日子弟妹使人来传讯,说是这天气不对头,物价也在上涨,让我趁机多买一些米面粮之类的备着。”
“我将信将疑的买了一些,今儿看着倒是又开始下雨了,向来应该不会有之前的情况那么严重。”
封大哥年前谋了个鸿胪寺的职位,乃是正五品的少卿,这些日子整个鸿胪寺因着吐蕃议和的事情忙的团团转,他白日里累的狠了,此时听到封大嫂阴阳怪气的说话,心里不耐烦的很,“所以,你是觉得弟妹的提醒是错的?”
封大嫂动了动唇,呐呐道:“我也知弟妹是好意,可是今儿不是下雨了吗?”
封大哥更加不耐烦,“所以,老天爷下雨了也是错了?”
这话封大嫂可不敢说。
封大哥看着她有些委屈的样子,心里腻歪的站起来,“我今晚去前院休息,本来白日里就够忙的了,还要给你断这些没什么用的官司。”
他拢了拢衣袖就要走,临走前,顿下脚步提醒道:“今儿下雨了,明儿、后天就一定能下雨?你可见这雨不过下了一个上午,中午太阳一晒直接化为乌有了?你有你的小心思这无可厚非,但是做当家主母的,为人多少还是大方一些的好,若是你以后再这样,虎哥儿他们就放到前院由我来教养。”
这话有些重,除了那些府上有婆婆、重婆婆的,将孙子、曾孙抱到身边来养,只要是主母的哪有不能将孩子养在身边的?
封大嫂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不也是为了咱们府上嘛?”
林府。
林诗婉制冰之后送了些到封府,此时一家人围坐在老太君的慈安院中开心的讨论,“真好,今年年底瑜哥儿就能调回京都了?”
林大伯母点点头。
林诗瑜寄来的信是昨晚到的,她看了信之后哭了一宿,此时眼圈还红红的,但是眼中却迸发出亮光来,“对,瑜哥儿来信说的。”
“这一次,不能让他再外放了。”说着,她认真严肃的看向林大伯。
林大伯摸摸鼻子,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稀罕的,但是林诗瑜外放不过两轮,想要留下做京官总是有些艰难的,而他又不想儿子从八品开始熬资历,这就有点难两全了。
老太君看了他们一眼,没说什么,只是问,“瑜哥儿的婚事可有章程了?”
林大伯母笑了下,“之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见到好的姑娘也不敢给他定下来,如今确定了他回来的时间,明儿我就寻官媒来问一问。”
老太君点点头,只叮嘱道:“你要上心,打听了姑娘家的品行,更要打听她亲生父母的品行。这父母与子女相处多年,言传身教,要是父母就是那种不着调的,子女多半也有点缺陷。便是是好姑娘,有那样的断不了的亲缘,于咱们家也是个麻烦。”
这个林大伯母也懂,而且她就这一个儿子,论起婚姻来只会更谨慎一些。
七月很快就过去,但是让大多人失望的是,除了七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场雨,京都再也没有下雨,朝堂上气氛越发的紧张,封寒笙每日也更加忙碌,有几日来不及回家,让小厮、护卫回来交代一声,便睡在了府衙。
时间进入了八月,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因为天气依旧炎热,京都周边的庄稼长势都不大行了,米面粮油等价格越来越高,好在林诗茵提早准备了白面等物,带着家人开始做月饼。
他们的手艺自然是比不过厨房的大厨和厨娘们的巧手的,不过是带着两个孩子半玩着做这些罢了,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在院子里的树下悠闲的对弈,林诗茵带着两个孩子笨拙的按压月饼,旁边负责教授他们的婆子手巧极了,趁着空闲时间做了一连串大小相同的月饼摆在那里,把林诗茵和两个哥儿衬得越发没眼看了。
此时,他们还能这样比较悠闲,但是在京都以北的县镇里,很多百姓都绝望了。
熬了一年,就等着这些粮食果腹呢,结果因为没有雨,麦子蔫的不行,错开一看,里面包着薄薄的浆水,完全不能吃。
北方多种麦子、粟米和稷米,除了麦子之外,粟米和稷米也收获不多。
有的孩子多的人家狠狠心直接将孩子卖给来村上收孩子的牙婆,想要用孩子的卖身银换来一家人下半年的嚼果,但是等他们到镇上和县城里一看,那价格贵的让人绝望,翻了四倍都不止。
虽然大楚王朝完全不支持商人在天灾的时候将粮食涨价,甚至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会直接将这些商家处置。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是有商家挺而冒险的,更何况大楚王朝腹地极大,相隔几个州县,想要一天之内知道彼此之间的消息都是很难的。
因为朝堂上对这些掌控的力度不够强,导致北方百姓们开始受罪。
……
过了中秋节,义德帝已经知道北方的情况不好了,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收上来的粮食只能勉强够几个人吃小半年的。就这还是他下旨免了遭灾地方的赋税的缘故。
这些日子,林诗茵越发的难见到封寒笙了。
他每日早出晚归的忙碌,偶尔还会在府衙里直接休息,有时候连续一两天都不能回来。林诗茵也没有办法,一边给他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让人送过去,一边交代厨房每日定时定点的给封寒笙做一份单独的口味清淡的饭菜着人送过去。
就在九月初的时候,距离京都比较近的营州百姓来到了京都外。
封寒笙这些日子有做准备,一边让这些灾民们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营地,一边算计着粮食给他们足以支撑一天劳动量但是却并不能完全饱腹的粮食。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朝堂上近几次朝会的重点都是如何安置灾民,户部尚书站出来,沉痛的说:“因为先前北部几个州没能管控好商家趁灾难时期将米粮涨价出售的情况,按照户籍统计,预计京都会接收二十万到三十五万之间的灾民。”
这个灾民数量,直接把大多数人都给打蒙了。
以大楚王朝现在的户籍登记状况来看,一个税收上等的州,可能也就十万左右的百姓,而下等的州,也就六七万百姓,有些边境的州县,一州可能也就一两万百姓。
一下子可能要承担几十万的灾民,饶是京都也有些承受不了。
封寒笙听了,不由面色发苦起来,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义德帝沉默了许久,看向封寒笙,“爱卿可有把握?”
前朝,吐蕃曾与其他国家联合攻入腹地,后来被打了回去,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锲而不舍的骚扰边境。
镇国公府常年镇守边境,前几年以为已经将对方打的服软了,却没想到吐蕃是个走猥琐战术的国家,打不过就乖乖的跪,积攒了精力就再一次来挑衅。
这一次,实在是伤的太狠了,他们也不知道大楚王朝已经没有了完全歼灭他们的力气,为了己身着想,向大楚王朝递出议和的请求。
其实,朝堂上的官员们谁都知道吐蕃他们的无耻,但是考虑到己方,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跟对方议和。
看过了奏折之后,义德帝将奏折在大臣们之间传阅了一番,然后问:“众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看完之后冷笑了一声,“三千两黄金,上等香料一斤,珍贵宝石两匣子,葡萄酒百坛,还有上等羊毛地毯八十张。”
“吐蕃多良驹,再不济山羊也行啊,还可以杀了吃肉。结果就送来一些金银珠宝和没什么用的酒、羊毛毯?吐蕃这贡品精明的很,每年是不是还要从我国拿走一些粮食养活他们自己人?”户部尚书冷嗤道。
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
兵部尚书站出来附和道:“户部尚书说的是极,世人皆知西域的汗血宝马乃是马中上等,吐蕃将这些资源留给自己,却送些没什么用的玩意过来就想议和,算盘打的倒是不错。”
“咱们大楚王朝驻扎在西南的兵马每年吃掉多少粮食,用掉多少兵饷,只得来这么点东西,就跟他们议和,从此一家亲?”
被大臣们这么一说,义德帝的脸色也有点不好看。
他主张亲弟弟礼亲王前去吐蕃商谈议和示意,在对方挨打的情况下谈成了这么个玩意,让百姓们知道了还不说他没有识人之智,只顾着自家兄弟?
而且,听取了众大臣的意见,他突然觉得这样真的太亏了,他点点头,“既然吐蕃吃了败仗,想要跟咱们大楚王朝议和,那么总该派使者前来谈判才是。”
封寒笙站在下面听了一耳朵,对这些倒是并不在意,反正以吐蕃现在的情况,这份朝贡的单子不过是在试探大楚王朝罢了,便是让他们割肉放血,以如今的吐蕃之势,也只能低头认了。
他此时满心都是今年秋收的事情,再不下雨,或者说不下几场能浇头土地的大雨,北方秋收的粮食还能有多少?若是各州都涌过来了,京都当如何管理?
他曾经在台州治理过灾民,但是那时候台州并不是大家首选的停留之地,便是灾民多,分散开来了也勉强能承受。但京都乃是一国首府,大家遇到天灾,肯定都以为首府当最富饶才是,为了活命也会一路往这边来。
吐蕃议和之事讨论出结果以后,义德帝看向钦天监的监正,“爱卿可有法子降雨?”
监正抬头正对上义德帝眸色深深的眼神,浑身一抖,只觉得若是自己说没有法子会不会要倒霉啊?
他闭了闭眼,想了半天,道:“陛下乃是金龙,自古龙行有雨,臣以为,陛下可登坛向上天祈求降雨,贡品以整猪、整羊……”
义德帝听了,心知监正这是没什么法子了,在敷衍他。但是如果真的能如他所说的龙行有雨,求一求,老天就给降雨,那也是个大好事,当即点头后看向对方,“既然如此,这件事朕就交给爱卿来操办了,今夜之前,给朕一个具体祈雨的日期,需要的贡品也都准备好。”
监正点头应下,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在义德帝看不到的地方擦了擦汗,松了一口气。
……
上完早朝,封寒笙回府衙办公,先是将上午堆积的公事办完,然后召来管理步兵营的下官,“陛下要为百姓祈雨,届时必定要封路,你且去安排。”
那下官在京都府任职多年,已经习惯了这些操作的流程,点头应下后就要下去了。
而封寒笙想了想,叫住了他,“且慢,这事不要闹得太大。”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知府大人认为,这次祈雨不一定能成?”
封寒笙不说话,只定定的看着他。后者反应过来了,连忙道:“下官知道该怎么办了,多谢大人提点。”
他离开后,封寒笙开始研究府衙库房中还有多少存粮,这些粮食足够多少灾民吃的,越算越发愁。
与此同时,负责封府采购的下人回来了,向林诗茵禀报道:“夫人,今儿老奴去采买,发现物价都上涨了。”
“那些家养的足够三斤的老母鸡,原来不过四十五文上下,今儿竟然需要足足五十五文,涨了十文的价格。还有大米,每斤也涨了足足一文。其他的鸭肉、鹅肉和鱼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那新鲜的蔬菜最贵,每斤蔬菜竟要三文钱,原来一文还要挑挑拣拣的,现下那些蔬菜都蔫了。”
“就这样,那些蔬菜摊子都围满了人哄抢,老奴都凑不上去。”
张老夫人正坐在林诗茵身侧,因为她年纪大了不管家,以往是不掺和这些事情的,现在听到了这个婆子说的物价,当即道:“这是要乱啊!”
“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平日里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手里的银钱都会精打细算,蔬菜价格都涨成这样了还抢着购买,只希望如果真的干旱了,不会出现翻个十倍八倍的粮价。”
林诗茵也是这么觉得的,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希望会没事。”
说罢,她看了眼那个婆子,让她下去休息,召来管她各个庄子的蔷薇问道:“现下这样的时候,京都新鲜的蔬菜瓜果极为难买,你回头带你家男人到庄子上让庄头派人送来一批,并且提醒他们一定要多备一些粮食,至少够吃一年的,记住了吗?”
蔷薇办事向来靠谱,点点头就下去了。
想到封大哥和封大嫂的府邸,林诗茵又叫来二翠,让她去跟封大嫂传个口信。虽然之前曾经隐晦的提醒过婆家、娘家和相熟的人家,但林诗茵觉得情势越发逼人,再说一次也是应该的。
林诗茵靠坐在椅背上,看着正在那兴致勃勃的看曾外祖父左右手对弈的章哥儿,眼中透出一丝坚定。
……
钦天监事情很快就办妥了,七月二十一日,依旧是艳阳高照的仿佛要把人晒死的天气。
一大早,义德帝带着百官前往雨师坛,此乃前些年干旱的时候重新建造的。
封寒笙身为可以上大朝和小朝的三品官,也跟着一起来了,烈日炎炎,穿着厚重的官服,他只觉得幸好自己体魄还算康健,得了茵茵的提醒也没有穿厚重的中衣,不然怕是要晒晕在这里。
目光所及,有几位大臣嘴唇泛白、面色发青,身子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了一般,封寒笙赶紧收回视线低下头,尽量避开阳光直射脸。
待得时辰到,义德帝上前声音庄重的念出亲手书写的祈雨诗,讲述国土现下的情况,请天降下雨水挽救这片土地的百姓们。
一整套祈雨的礼仪复杂而漫长,太阳高挂,封寒笙忍不住看向烹制的色香味俱全的祭品。那烤乳猪经过御厨的巧手,烹制出枣红色的表皮,看着就皮薄肉嫩可口的很。
这会已经过了午时了,饶是清晨的时候他被小妻子喂了三个大肉包,两碗羊羹和一碟子鲜虾烧卖,这会也已经开始觉得腹中饥饿了。
等漫长的仪式结束,已经是未时初了,这么晒了半天,义德帝的脸色很不好看,一旁的大太监连忙送上茶杯给义德帝,待他狠狠的喝了两杯水后,又送上浸湿了井水的帕子给义德帝擦脸,总算让他不至于热晕过去。
祭拜仪式已经结束,但是天边还是艳阳高照、没有降下雨来,义德帝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等封寒笙回到府衙,就见管步兵营的那个下官凑上前来,拱手道:“这次还要多谢知府大人的指点。”
封寒笙摇摇头,“不必言谢。”
说罢,又问起街道上的情况,“今日京都街道上的情况可有好转?”
那个官员听了,苦着脸摇摇头,“现下天气炎热,就连井水都不复以往的出水量,为了打到足够的井水,不少百姓都发生了冲突,甚至拿着扁担木桶干仗的也有不少,今儿就关了十余人到牢房中,再这样抓下去,怕是牢房都塞不下了。”
说到最后,他又无奈的道:“今儿下官还听见一个犯了事的百姓小声言语,说是现下粮食这么贵,被关在牢房中能凉快一些不说,还要饭食吃,便是被关上一个夏天也是使得的。”
封寒笙哭笑不得的说:“他们竟然觉得还是好事不成?”
……
皇宫中,义德帝自雨师坛回来之后就晕过去了,好在太医就守在一旁,诊脉过后直接开药方,“陛下这就是中暑了,喝上几贴子降暑药之后就好了。”
听到宫女禀报,急忙跑来的皇后静静的看着义德帝。
义德帝年岁大了,眼看着皮相都衰老了很多,眼角、眼下,还有嘴角两侧都有着深深的纹路,让他看着更多了几分威严。
平心而论,他未必是个好丈夫,但是对这个国家的子民当真是用心。皇后娘娘静默片刻,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求上苍赐雨给这片大地吧。”
一旁的十二皇子见了,也学着母后的样子默默的双手合十祈祷。
义德帝不知道何时醒来了,看到皇后和最小的儿子的举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祈雨没有成功,钦天监上下尤其是监正天天战战兢兢的担忧自己被降罪的时候,七月二十四日,清晨寅时初的时候天上终于降下了大雨。
说是大雨也不完全符合事实,不过是细雨蒙蒙罢了,在天色还昏暗的时辰,这样的一场大雨当真是让人浑身舒爽。
义德帝起来的时候见到外面下雨也十分开心,连日的劳累似乎都在这一场雨中得到了缓解,上朝的时候也不板着脸了,直到工部尚书站出来禀报第一艘船已经做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更是抑制不住了。
“这艘船多长?吃重多少?能装货物多少?”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工部尚书都很熟练的解答,义德帝满意的点头,道:“今日下午,朕便去看看这艘船。”
其实,每年江南一带税粮税银大多是由船运过来的,海禁只是禁止商户去往海外进行贸易往来,并不禁止商户用船运输个什么东西。
但是,远洋航海的船跟运粮运银的钱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范明之前拿出来的种种东西让义德帝对他的水平处于一个很高的期待值,因此格外好奇这次的成品。
不过,下午义德帝还是没能前去工部。因为,礼亲王带着众多前往边境谈判的大臣们回来了!
这日清晨林诗茵起来的时候也看到了外面的雨幕,当即笑着宣布今日家中吃锅子,然后跑去主院跟二老报喜讯。
半上午的时候,张氏也带着林诗茵的小妹妹过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锅子看着外面的雨,做着美好的憧憬,“只盼着这雨下个一天一夜,彻底把地给浇透了才好呢。这样地里的庄稼也能喝饱了水,下个月农民们收庄稼也不至于收货太少。”
林诗茵也是这么想的,倒是张老夫人看看外面的雨幕,再看看一脸憧憬的女儿和孙女,沉默着没说话。
结果,这场雨都没坚持到午时末,天边挂上特别漂亮的彩虹,阳光又出来普照大地,下午府上收到台州来的封乐兰写的信的时候,地上的雨水已经被晒没了,虽然没有往日那么热,但是清晨上午的凉意已经彻底消失了。
等晚间封寒笙回来,林诗茵难得的没有带着两个孩子来迎接他,只有丫鬟茉莉站在门口向他行礼,“爷,夫人和两位少爷都在主院那里。夫人吩咐,看到您回来了就请您过去。”
封寒笙有些好奇,往主院去,远远的就看到主院张灯结彩的特别漂亮,那些花色的灯笼都是林诗茵闲来没事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做的。有些灯笼上面题了字,有些灯笼上面画了图,却是林诗茵磨着两位老人帮忙写画上去的。
封寒笙笑了下,想起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来了之后开朗许多的性格,觉得他能娶回来茵茵还是很幸运的,家中一下子热闹了很多,让那几年守孝而变得沉闷的他都忍不住参与进去。
林诗茵一直掐算着时辰盯着大门呢,见到封寒笙过来了,连忙招手道:“夫君快过来,快过来!”
封寒笙不明所以,走过去却见正堂中央铺着大大的地毯,而他的小儿子此时正在上面磕磕绊绊的走路呢。
他眼眶瞬间湿润了一下。
之前,修哥儿已经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虽然小腿颤巍巍的,但是也很不容易了。偏偏在封府的时候被宝哥儿那么一推,修哥儿屁股受了伤不说,似乎有了阴影,再很少在他们面前扶着东西站起来了。
不得不说,封寒笙因为自己没有完全注意到孩子的这一点而自责过。
但是,现在修哥儿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了,虽然磕磕绊绊的不时摔倒在地毯上,但是他不排斥这个了。
“修哥儿什么时候会走路的?”封寒笙带着鼻音的问。
林诗茵没听出来,她此时也沉浸在惊喜当中,“今儿下午的时候,我看过他要离开,修哥儿就在床上站起来了。”
说到这,心里有些后怕,“要不是水仙看的紧紧的,扶的及时,一个弄不好修哥儿能直接从床上栽下来。”
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笑眯眯的看了他们一眼,分坐两头的两人一人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轻轻的摇晃着,修哥儿听到声音想去抓,只能来回跑着。
章哥儿静静的坐在一旁,往日里必定捧着的书也放下了,手里拿着一个摇铃不时的逗一逗修哥儿,等他摇摇晃晃的扑过来之后,再抱住他狠狠的亲一口。
晚间林诗茵和封寒笙一起将累的不行的修哥儿哄睡了,章哥儿也回屋子乖乖睡觉了。林诗茵随着封寒笙回房,一边帮他脱掉外衫,一边笑着说:“今儿收到乐兰自台州寄过来的信了。她六月初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姑娘,足有五斤多呢,看着就壮实,可把乐兰开心坏了。”
封寒笙勾起唇角,“姑娘也挺好的。”
林诗茵点头,“左右焦起的母亲到不了台州那么远,只要焦起护着乐兰,生儿生女没什么区别,再说这才第一胎呢,他们还年轻着呢。倒是咱们庄子上的应季蔬菜和水果今儿也送过来了,我做主给大哥家、娘家、焦家,还有几家关系好的人家各送去了一些。”
“虽然不怎么值钱,但是现下这个情况新鲜的蔬果还是很难买到的,尝尝鲜也是好的。”
封寒笙眼神更加柔和,低头亲了亲林诗茵白嫩的脸颊,“茵茵做的很好。”
林诗茵抬眼笑,回了他一个吻。
……
此时,封府。
封大嫂伺候丈夫换了衣裳,送上一杯温茶之后笑着说:“前些日子弟妹使人来传讯,说是这天气不对头,物价也在上涨,让我趁机多买一些米面粮之类的备着。”
“我将信将疑的买了一些,今儿看着倒是又开始下雨了,向来应该不会有之前的情况那么严重。”
封大哥年前谋了个鸿胪寺的职位,乃是正五品的少卿,这些日子整个鸿胪寺因着吐蕃议和的事情忙的团团转,他白日里累的狠了,此时听到封大嫂阴阳怪气的说话,心里不耐烦的很,“所以,你是觉得弟妹的提醒是错的?”
封大嫂动了动唇,呐呐道:“我也知弟妹是好意,可是今儿不是下雨了吗?”
封大哥更加不耐烦,“所以,老天爷下雨了也是错了?”
这话封大嫂可不敢说。
封大哥看着她有些委屈的样子,心里腻歪的站起来,“我今晚去前院休息,本来白日里就够忙的了,还要给你断这些没什么用的官司。”
他拢了拢衣袖就要走,临走前,顿下脚步提醒道:“今儿下雨了,明儿、后天就一定能下雨?你可见这雨不过下了一个上午,中午太阳一晒直接化为乌有了?你有你的小心思这无可厚非,但是做当家主母的,为人多少还是大方一些的好,若是你以后再这样,虎哥儿他们就放到前院由我来教养。”
这话有些重,除了那些府上有婆婆、重婆婆的,将孙子、曾孙抱到身边来养,只要是主母的哪有不能将孩子养在身边的?
封大嫂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不也是为了咱们府上嘛?”
林府。
林诗婉制冰之后送了些到封府,此时一家人围坐在老太君的慈安院中开心的讨论,“真好,今年年底瑜哥儿就能调回京都了?”
林大伯母点点头。
林诗瑜寄来的信是昨晚到的,她看了信之后哭了一宿,此时眼圈还红红的,但是眼中却迸发出亮光来,“对,瑜哥儿来信说的。”
“这一次,不能让他再外放了。”说着,她认真严肃的看向林大伯。
林大伯摸摸鼻子,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稀罕的,但是林诗瑜外放不过两轮,想要留下做京官总是有些艰难的,而他又不想儿子从八品开始熬资历,这就有点难两全了。
老太君看了他们一眼,没说什么,只是问,“瑜哥儿的婚事可有章程了?”
林大伯母笑了下,“之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见到好的姑娘也不敢给他定下来,如今确定了他回来的时间,明儿我就寻官媒来问一问。”
老太君点点头,只叮嘱道:“你要上心,打听了姑娘家的品行,更要打听她亲生父母的品行。这父母与子女相处多年,言传身教,要是父母就是那种不着调的,子女多半也有点缺陷。便是是好姑娘,有那样的断不了的亲缘,于咱们家也是个麻烦。”
这个林大伯母也懂,而且她就这一个儿子,论起婚姻来只会更谨慎一些。
七月很快就过去,但是让大多人失望的是,除了七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场雨,京都再也没有下雨,朝堂上气氛越发的紧张,封寒笙每日也更加忙碌,有几日来不及回家,让小厮、护卫回来交代一声,便睡在了府衙。
时间进入了八月,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因为天气依旧炎热,京都周边的庄稼长势都不大行了,米面粮油等价格越来越高,好在林诗茵提早准备了白面等物,带着家人开始做月饼。
他们的手艺自然是比不过厨房的大厨和厨娘们的巧手的,不过是带着两个孩子半玩着做这些罢了,张老爷子和张老夫人在院子里的树下悠闲的对弈,林诗茵带着两个孩子笨拙的按压月饼,旁边负责教授他们的婆子手巧极了,趁着空闲时间做了一连串大小相同的月饼摆在那里,把林诗茵和两个哥儿衬得越发没眼看了。
此时,他们还能这样比较悠闲,但是在京都以北的县镇里,很多百姓都绝望了。
熬了一年,就等着这些粮食果腹呢,结果因为没有雨,麦子蔫的不行,错开一看,里面包着薄薄的浆水,完全不能吃。
北方多种麦子、粟米和稷米,除了麦子之外,粟米和稷米也收获不多。
有的孩子多的人家狠狠心直接将孩子卖给来村上收孩子的牙婆,想要用孩子的卖身银换来一家人下半年的嚼果,但是等他们到镇上和县城里一看,那价格贵的让人绝望,翻了四倍都不止。
虽然大楚王朝完全不支持商人在天灾的时候将粮食涨价,甚至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会直接将这些商家处置。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是有商家挺而冒险的,更何况大楚王朝腹地极大,相隔几个州县,想要一天之内知道彼此之间的消息都是很难的。
因为朝堂上对这些掌控的力度不够强,导致北方百姓们开始受罪。
……
过了中秋节,义德帝已经知道北方的情况不好了,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收上来的粮食只能勉强够几个人吃小半年的。就这还是他下旨免了遭灾地方的赋税的缘故。
这些日子,林诗茵越发的难见到封寒笙了。
他每日早出晚归的忙碌,偶尔还会在府衙里直接休息,有时候连续一两天都不能回来。林诗茵也没有办法,一边给他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让人送过去,一边交代厨房每日定时定点的给封寒笙做一份单独的口味清淡的饭菜着人送过去。
就在九月初的时候,距离京都比较近的营州百姓来到了京都外。
封寒笙这些日子有做准备,一边让这些灾民们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营地,一边算计着粮食给他们足以支撑一天劳动量但是却并不能完全饱腹的粮食。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朝堂上近几次朝会的重点都是如何安置灾民,户部尚书站出来,沉痛的说:“因为先前北部几个州没能管控好商家趁灾难时期将米粮涨价出售的情况,按照户籍统计,预计京都会接收二十万到三十五万之间的灾民。”
这个灾民数量,直接把大多数人都给打蒙了。
以大楚王朝现在的户籍登记状况来看,一个税收上等的州,可能也就十万左右的百姓,而下等的州,也就六七万百姓,有些边境的州县,一州可能也就一两万百姓。
一下子可能要承担几十万的灾民,饶是京都也有些承受不了。
封寒笙听了,不由面色发苦起来,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义德帝沉默了许久,看向封寒笙,“爱卿可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