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纠结的立场【二合一】
当日,赵昭在返回府邸后,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前的庭院。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一阵香风飘来,他肩上被披上了一件袍子,随即,有熟悉的清脆女声在旁响起:“夫君大人,怎得独自一人闷坐在此?”
一听这声音,赵昭便知道来人正是自己的爱妻嫆姬,他遂伸手轻轻拍了拍嫆姬搭在他肩膀上那只小手的手背,转过头冲着她微微笑了笑:“你怎么来了?”
“是曹量派人告诉妾身,妾身才知道夫君独自一人闷坐在此。”嫆姬轻声说道。
赵昭朝着四下瞧了瞧,这才看到在不远处的走廊中,宗卫曹量正咧嘴冲着自己笑,随即朝着这边招了招手,大概是想表达「我就不打搅两位了」的意思。
“这家伙……”
赵昭好笑地摇了摇头。
此时,就见嫆姬在丈夫的双腿上坐了下来,搂着丈夫的脖子,故作幽怨地嗔道:“最近,夫君对妾身很是冷落,就连曹量都看不过去了……”
赵昭哭笑不得,他哪里是冷落了嫆姬,不过就是国内的政务太繁重嘛。
当然他也明白,这位爱妻明显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时候解释什么都没有用,还不如坦然承认,然后许下些甜言蜜语的承诺,哄她开心。
这不,待等赵昭许下类似「过两日定带你们上街游玩」的承诺后,嫆姬脸上的表情立马乌云转晴,半个身子倚在丈夫怀中,媚眼如丝地仿佛暗示着什么,让赵昭压力很大,连连小声说道:“别别,小心有人瞧见……”
感觉到已成婚八年的丈夫仍像初次见面时那般发窘,嫆姬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此前她怎么也没想到,他父亲齐王吕僖钦定的这门婚事,竟让她得到了一位如此忠贞正直的丈夫,更要紧的是,这位丈夫还如此地钟情于她。
相比较世上无数的政治联姻,嫆姬自忖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在亲昵了一番后,嫆姬终于想起了曹量的嘱托,试探着询问道:“夫君,这两日妾身似乎见你愁眉不展,莫非有什么愁事么?”
赵昭愣了愣,在一番沉默过后,他忽然突兀地问道:“夫人,若我辞去了相位,你愿意跟我回大梁么?”
嫆姬闻言一愣,俏脸上露出了吃惊之色,但还是很快就回答道:“夫君去哪,妾身就去哪。”
虽然是齐王吕僖的女儿,但嫆姬却并没有太多关于国家大事的考量,毕竟在她看来,齐国的社稷安危,那是齐国男儿应该去考虑的事,与她一介妇人无关。
她的眼中,只有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最多再加上丈夫的妾室田菀以及后者的女儿,纵使是她的弟弟公子白,在后者成为齐王之后,嫆姬也不再怎么去关注了。
当然,虽然是这样回答,但这并不妨碍嫆姬询问一下具体的原因,倘若是有人故意针对她丈夫,那么,就别怪她以长公主的身份跑到临淄宫去大闹一番了。
不过,赵昭却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夫人切莫动怒,并非是有人针对为夫,只是……哎。”
说着,他便将整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嫆姬。
嫆姬听完后很是惊讶:“魏国,已如此强大了么?”
她当然不会忘记,当初正是魏国衰弱、无力单独抗衡楚国,眼前这位魏王之子的丈夫,才会千里迢迢跑到他齐国,向她的父亲寻求帮助,这才使他们俩有幸结成夫妇。
赵昭知道自己的妻子对外界事物不是很了解,遂点点头简洁地说道:“我大魏这些年来,一年强过一年,如今已有四十万可用于征战的甲士,前两年,韩、楚、秦三个国家以及三川、宋地联合攻打我大魏,亦被我大魏逐个击破……”
说到这里,就连赵昭就露出了几丝惊诧之色,因为就连他都没有想到,那一场仗,他出身的国家竟然能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而我大齐,因为内乱,实力已不如魏国,虽然仍是「齐鲁魏」三国联盟的盟主,但名不副实……”
经过赵昭的解释,嫆姬这才明白,目前他们的齐国,即将失去中原霸主与「齐鲁魏」三国联盟盟主的地位,倘若这个时候齐人聪明的话,就应该主动向魏国投递国书,将「中原霸主」的位置让渡给魏国,这样一来,齐国虽然失去了尊位,但仍旧能继续保持与魏国的友谊。
遗憾的是,高傲的齐人是不会接受这件事的,就比如高傒,明明是一位睿智的贤臣,但是在这件事上,他坚决反对——在高傒的建议中,齐国当拉拢越国与鲁国,纵使是原本的敌国楚国,也可以适当地释放善意,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维持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而这在赵昭看来,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只可惜,他魏公子的身份,让他无法说出「将霸主地位让渡给魏国」这种话。
“我大齐与魏国,会开战么?”嫆姬紧张地问道。
她倒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她明白,一旦齐国与魏国交恶,她的丈夫夹在两国立场当中,会非常的难做。
“开战……目前还不至于。”
赵昭摇了摇头,冷静地分析道:“依我看来,我大魏首要会解决宋地问题,然后就是韩楚两国,若无意外,三十年内,齐魏并不会交战……”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嫆姬不解地问道。
听闻此言,赵昭苦笑着摇了摇头:“三十年内不会开战,并不代表这三十年内,齐魏两国的关系就不会变……”
事实上,赵昭倒也能理解高傒等人对魏国的忌惮,毕竟魏国这些年来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若不能在这个时候想办法遏制魏国,待等魏国逐步倾吞了韩国与楚国,到时候,齐国就只能俯首称臣了。
甚至于,可能到最后连俯首称臣的机会都没有——倘若魏国果真倾吞了韩国与楚国,距离统一天下仅一步之遥,魏国会放过齐国么?想想都能知道。
如果说称霸中原是各国君王的夙愿,那么,一统天下,才是中原各国君王想且不敢提的毕生梦想。
只不过这条路太艰难,艰难到中原各国的君王们不敢去幻想罢了。
次日,赵昭在书房内,斟酌着请辞左相之职的辞表用词。
写着写着,忽然有府上的下人前来禀报:“家主,士大夫管重求见。”
“管重?”赵昭微微一愣,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见天色离午时尚早,心下着实有些惊讶。
要知道在赵昭眼中,管重可是一位非常务实可靠的贤臣,目前正负责着「审查国内垦土」、「编查国内民户」等几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会在当值期间开小差,跑到他府上来的。
『多半是为我而来了……』
想了想,赵昭吩咐道:“有请!……另外,准备好茶水。”
“是!”家仆应声而退。
片刻之后,便有那名家仆领着士大夫管重来到了赵昭的书房。
此时,赵昭已等候在书房门内,瞧见管重远远过来,便跨出门槛相迎。
“下官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左相大人莫要介意。”
在相互见礼时,管重笑着说道。
“管重大人言重了。”
摆了摆手,赵昭将管重迎到书房内的里屋,此时,另外两名家仆也已将准备好的茶水送了上来。
在寒暄了几句后,管重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来意。
毕竟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来意,能够瞒得住眼前这位左相大人。
“不瞒左相大人,其实管某此番前来,是受高傒大人与鲍叔大人两位的嘱托,想亲口询问左相大人一声……您,不会是打算辞去相位吧?”
原来,上卿高傒今日特地询问了赵昭的行踪,待听说赵昭这位左相大人今日依旧是「托病」在府后,心中便顿时感觉不妙。
想想也是,毕竟昨日在齐王吕白面前,有些事都已经说开了,并且高傒、田讳,包括是齐王吕白,都已明确表示会代赵昭处理谣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赵昭依旧托病在府,这显然不符合赵昭的性格。
于是,高傒便叫管重来探一探赵昭的口风。
听到管重的询问,赵昭顿时就沉默了。
因为就在管重前来拜访之前,他确实就在书房内斟酌着请辞左相之位的辞表。
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管重站起身来,走到赵昭的书桌前瞅了瞅,待看到书桌上摆着一份尚未写完、且墨汁都还未干的辞表时,他顾不得礼数问题,拿起在手中瞅了瞅,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由衷感觉,这位左相大人实在是过于实诚了。
在赵昭惊愕的目光下,管重唰唰将那张辞表撕碎,随即将碎纸团成一团,从窗口丢了出去。
“……”赵昭看得眼皮微跳。
事实上,他早就听关系不错的鲍叔说过,说管重是一个稳重但有时候会做出惊人之举的人,而眼下,他算是见识了。
而此时,在将那团纸丢出窗外之后,管重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朝着赵昭拱了拱手,若无其事地继续方才的对话:“恕下官直言,我大齐,如今万万离不开左相大人!”
平心而论,无论是高傒也好、鲍叔也罢,他们最慌的,倒不是赵昭向城内那些谣言所说的那样「以权谋私」,暗中为魏国谋利,因为他们了解赵昭的性格,知道这位君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他们最慌的,其实是赵昭借此事辞去相位,带着妻儿返回魏国。
他们绝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要知道,魏国已经诞生了一位「魏公子润」了,近些年来率军横扫中原,俨然已经是中原霸主的地位,倘若眼前这位「魏公子昭」返回魏国,这还得了?
别人不清楚,难道管重还会不清楚么?眼前这位左相大人,那可真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奇才,尤其是在内乱刚刚平定的那一会,这位左相大人的职务,顶的上十名贤臣的分量,且那般繁重的政务,这位左相大人依旧是游刃有余,毫无差错。
这份才能,纵使是管重也是心服口服。
若坐视这样一位大贤辞去了齐国的职务,返回了魏国,这对于齐国而言,那是莫大的损失,对于魏国而言,那却是巨大的助益。
如今仅只有一位「魏公子润」的魏国,已逐渐强大到隐隐凌驾于中原各国之上,倘若同时拥有「魏公子润」与「魏公子昭」,这对于中原各国而言,相信都是不愿看到的事。
可能是被管重方才的惊人之举所震惊,赵昭张着嘴愣了半响,这才过神来,摇摇头说道:“管重大人过于高估赵某了。”
“是左相大人过谦了才对。”管重打断了赵昭的话,郑重其事地说道:“眼下,正值我大齐破而后立之际,若失去了左相大人这等贤臣,这对于我大齐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赵昭摇了摇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无论是在魏国还是在齐国。
就比如眼前这位叫做管重的士大夫,在他看来就足以胜任齐国的相臣,只不过管重目前朝中还没有多少威望罢了,但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齐国的顶梁柱。
见赵昭摇头,管重皱了皱眉,说道:“左相大人,您还是在意那几则谣言么?恕某直言,那般粗劣的挑唆,左相大人只要无视即可。”
赵昭闻言摇了摇头,惆怅说道:“北亳军释放的谣言,只是其一,其二……”
他没有说下去,但管重却能猜到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赵昭夹在魏国与齐国之间,相当尴尬罢了。
就比如这次北亳军宋云提出的「宋地愿归属齐国」之事,虽然赵昭用名正言顺的理由拒绝了宋云,但说实话,他内心其实也是偏向魏国的。
假若换一个与魏国毫无干系的人,比如高傒,他可能就会对宋云说:这件事我大齐不好公然支持你们,但是私底下,倒是可以给你们一些帮助。
为何?难道高傒看不透这件事?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魏国这些年崛起地太快了,作为齐国这个旧日霸主国家的臣民,高傒也想私底下给魏国制造一些麻烦罢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魏国越来越强大,然后逐步取代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吧?
联弱抗强,这才是中原历来保持着国与国之间平衡的主要外交策略——谁都不会坐视一个国家突然崛起,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所以说,别看赵昭拒绝宋云的理由名正言顺,但事实上,但凡是齐人,却都不会那般干脆地拒绝宋云,在这种事情模棱两可,利用宋地给魏国这个越来越强大的盟友制造点麻烦,这才符合齐国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昭自忖无法割舍与母国的感情,以免日后在两国夹缝中越陷越深,到最后被魏人或者齐人指责,倒不如干脆点辞去相位。
见赵昭似乎主意已决,管重无奈之下唯有用出杀手锏,只见他看着赵昭幽幽说道:“左相大人,眼下正是我大齐危难之际,您抛弃我大齐,如何面对大王?百年之后,又该如何面对先王?”
听管重说什么「危难」,赵昭本来感觉好笑,毕竟在他看来,齐国已度过了最为难的时期,接下来,就该是修生养息、厉兵秣马,恢复齐王吕僖时代的荣光罢了,哪里还有什么所谓的危难?
但是到听到「大王」与「先王」这两个词时,他就笑不出来了。
管重口中的「大王」,指的便是当今的齐王吕白,他对赵昭敬如长兄,还尊称为「尚兄」,在整个齐国,吕白最信任的就是赵昭,这一点,连高傒那位王族后裔都比不上。
当初鲍叔要保管重,也是先说服了赵昭,由赵昭出面劝说,这才使齐王吕白收回了成命,赦免了管重这个「公子纠」身边的“逆臣”。
而管重口中的「先王」,那指的便是已故的齐王吕僖,他对赵昭更是没话说,非但将最疼爱的女儿嫆姬许配给了赵昭,就连「飞熊军」这支在齐国地位好比魏国「魏武军」的军队,也交给了赵昭。
说实话,齐王吕僖对待「公子诸」、「公子纠」这些亲儿子,都不及对待赵昭那般。
甚至于,齐王吕僖还在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若公子白亦不成器,你便细心教导你与嫆姬之子。
毫不夸张地说,若是赵昭有异心,他大可以册立他与嫆姬的儿子赵梁,让后者继承「姜姓吕氏」王族的名号,成为齐王。
对此,哪怕是像高傒等人,也无可奈何,因为这确实是齐王吕僖在临终前的遗嘱。
一想到齐王吕僖这位岳父,赵昭原本已经坚定的辞去相位的决定,不由地又动摇了。
他这辈子,十分幸运地有两位父亲,即魏王赵偲这位亲生父亲以及齐王吕僖这位岳父,而这两位父亲,都对都几位宠爱与器重。
而他之所以选择留在齐国,则是因为亲生父亲那边仍有弟弟赵润这位日后的雄主,足以保证魏国能立足于中原;而齐国这边,齐王吕僖的几个儿子却都不成器,哪怕是他寄托厚望的公子白,目前也还稚嫩,尚无法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担。
在这种时候辞去相位,还真像管重所言,仿佛是抛弃了齐国,辜负了齐王吕僖临终时的嘱托。
见眼前这位左相大人在听到「先王」这个词后出现了动摇,管重连忙趁热打铁,一边搬出齐王吕僖当年厚待赵昭的种种例子,一边又着重强调楚、韩两国的威胁,总算是暂时打消了赵昭想要辞去相位的念头。
这也难怪,要说服赵昭这等翩翩君子,只要找对办法,别说是管重,哪怕换一个人,也是很容易就能用「大是大非」来说服对方的。
此后,赵昭与管重又聊起了有关于北亳军的事。
管重毫不客气地说道:“我观这宋云,乃「大忠之恶」!”
所谓「大忠之恶」,即是指宋云虽然是义薄云天的豪杰,对宋国以及宋地的同胞也是忠诚不二,但他的行为,却反而会使宋地民众遭到前所未有的劫难,这比一般的奸恶之徒危害更大。
对此,赵昭深以为然。
他点点头,欣喜地询问管重道:“管重大人也觉得我大齐不当介入此事?”
听闻此言,管重稍微迟疑了片刻,有些尴尬地说道:“左相大人,管某以为,我大齐不可公然支持北亳军,但私下嘛……”
看着赵昭有些失望的目光,管重也感觉有些愧疚。
其实两者都明白,国与国之间的角力,不存在那么多的仁义可言,就那北亳军这件事来说,尽可能地利用北亳军,让他给魏国制造麻烦,尽量拖延魏国持续变得富强的脚步,这才是对于齐国来说最有利的事。
甚至于,由于魏国已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初为了联手抗衡楚国而设的「齐鲁魏三国联盟」,也逐渐变得没有什么意义——魏国都可以单挑楚国了,还要齐鲁两国这个盟友做什么?
也正是这个原因,高傒才会在昨日的会议中表示,可以适当地向楚国释放善意,缓和近二十年来的齐楚之恶。
好在魏国与齐国并不接壤,且目前还未对齐国造成什么实际的威胁,否则,像高傒等齐国的上卿,搞不好会提议与楚国结盟钳制魏国也说不定。
毕竟,「保持各国的平衡」,这才是中原各国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不让一个国家太过于弱小,导致被强国吞并;也不让一个国家过于强大,有机会吞并弱国,在诸强鼎立的局面中,伺机而动,寻找成就霸业的机会。
“来时,高傒大人曾托在下向左相大人转达,倘若左相大人不介意的话,这件事,不如就交给他吧。”
在最后,管重这般对赵昭说道。
赵昭闻言长长叹了口气。
数日后,上卿高傒出面辟谣,义正言辞地指出,北亳军没有资格与他齐国言及宋地归属的问题,且齐国也不会垂涎于盟国的国土——至于其中的「盟国」指的是魏国还是宋国,高傒却没有提及。
没过多久,北亳军就以某位宋王室后裔的名义,宣布复辟宋国,号召宋民与魏军抗争。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似乎也抱着与齐国相同的打算,公开承认了这个所谓的宋国,并呼吁魏国退还侵占宋国的领土。
待等一个月后,正在「林中」观摩魏军与林胡开战的太子赵润,收到了来自宋地的紧急消息。
只不过,他丝毫没有放在心上,随意瞄了两眼,那份密信就被他团成一团,随手丢掉了。
“传令诸军,叫诸位将军抓紧时间,剿平林胡!”
他这般对传令兵吩咐道。
不知过了多久,随着一阵香风飘来,他肩上被披上了一件袍子,随即,有熟悉的清脆女声在旁响起:“夫君大人,怎得独自一人闷坐在此?”
一听这声音,赵昭便知道来人正是自己的爱妻嫆姬,他遂伸手轻轻拍了拍嫆姬搭在他肩膀上那只小手的手背,转过头冲着她微微笑了笑:“你怎么来了?”
“是曹量派人告诉妾身,妾身才知道夫君独自一人闷坐在此。”嫆姬轻声说道。
赵昭朝着四下瞧了瞧,这才看到在不远处的走廊中,宗卫曹量正咧嘴冲着自己笑,随即朝着这边招了招手,大概是想表达「我就不打搅两位了」的意思。
“这家伙……”
赵昭好笑地摇了摇头。
此时,就见嫆姬在丈夫的双腿上坐了下来,搂着丈夫的脖子,故作幽怨地嗔道:“最近,夫君对妾身很是冷落,就连曹量都看不过去了……”
赵昭哭笑不得,他哪里是冷落了嫆姬,不过就是国内的政务太繁重嘛。
当然他也明白,这位爱妻明显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时候解释什么都没有用,还不如坦然承认,然后许下些甜言蜜语的承诺,哄她开心。
这不,待等赵昭许下类似「过两日定带你们上街游玩」的承诺后,嫆姬脸上的表情立马乌云转晴,半个身子倚在丈夫怀中,媚眼如丝地仿佛暗示着什么,让赵昭压力很大,连连小声说道:“别别,小心有人瞧见……”
感觉到已成婚八年的丈夫仍像初次见面时那般发窘,嫆姬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此前她怎么也没想到,他父亲齐王吕僖钦定的这门婚事,竟让她得到了一位如此忠贞正直的丈夫,更要紧的是,这位丈夫还如此地钟情于她。
相比较世上无数的政治联姻,嫆姬自忖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在亲昵了一番后,嫆姬终于想起了曹量的嘱托,试探着询问道:“夫君,这两日妾身似乎见你愁眉不展,莫非有什么愁事么?”
赵昭愣了愣,在一番沉默过后,他忽然突兀地问道:“夫人,若我辞去了相位,你愿意跟我回大梁么?”
嫆姬闻言一愣,俏脸上露出了吃惊之色,但还是很快就回答道:“夫君去哪,妾身就去哪。”
虽然是齐王吕僖的女儿,但嫆姬却并没有太多关于国家大事的考量,毕竟在她看来,齐国的社稷安危,那是齐国男儿应该去考虑的事,与她一介妇人无关。
她的眼中,只有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最多再加上丈夫的妾室田菀以及后者的女儿,纵使是她的弟弟公子白,在后者成为齐王之后,嫆姬也不再怎么去关注了。
当然,虽然是这样回答,但这并不妨碍嫆姬询问一下具体的原因,倘若是有人故意针对她丈夫,那么,就别怪她以长公主的身份跑到临淄宫去大闹一番了。
不过,赵昭却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夫人切莫动怒,并非是有人针对为夫,只是……哎。”
说着,他便将整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嫆姬。
嫆姬听完后很是惊讶:“魏国,已如此强大了么?”
她当然不会忘记,当初正是魏国衰弱、无力单独抗衡楚国,眼前这位魏王之子的丈夫,才会千里迢迢跑到他齐国,向她的父亲寻求帮助,这才使他们俩有幸结成夫妇。
赵昭知道自己的妻子对外界事物不是很了解,遂点点头简洁地说道:“我大魏这些年来,一年强过一年,如今已有四十万可用于征战的甲士,前两年,韩、楚、秦三个国家以及三川、宋地联合攻打我大魏,亦被我大魏逐个击破……”
说到这里,就连赵昭就露出了几丝惊诧之色,因为就连他都没有想到,那一场仗,他出身的国家竟然能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而我大齐,因为内乱,实力已不如魏国,虽然仍是「齐鲁魏」三国联盟的盟主,但名不副实……”
经过赵昭的解释,嫆姬这才明白,目前他们的齐国,即将失去中原霸主与「齐鲁魏」三国联盟盟主的地位,倘若这个时候齐人聪明的话,就应该主动向魏国投递国书,将「中原霸主」的位置让渡给魏国,这样一来,齐国虽然失去了尊位,但仍旧能继续保持与魏国的友谊。
遗憾的是,高傲的齐人是不会接受这件事的,就比如高傒,明明是一位睿智的贤臣,但是在这件事上,他坚决反对——在高傒的建议中,齐国当拉拢越国与鲁国,纵使是原本的敌国楚国,也可以适当地释放善意,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维持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而这在赵昭看来,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只可惜,他魏公子的身份,让他无法说出「将霸主地位让渡给魏国」这种话。
“我大齐与魏国,会开战么?”嫆姬紧张地问道。
她倒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她明白,一旦齐国与魏国交恶,她的丈夫夹在两国立场当中,会非常的难做。
“开战……目前还不至于。”
赵昭摇了摇头,冷静地分析道:“依我看来,我大魏首要会解决宋地问题,然后就是韩楚两国,若无意外,三十年内,齐魏并不会交战……”
“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嫆姬不解地问道。
听闻此言,赵昭苦笑着摇了摇头:“三十年内不会开战,并不代表这三十年内,齐魏两国的关系就不会变……”
事实上,赵昭倒也能理解高傒等人对魏国的忌惮,毕竟魏国这些年来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若不能在这个时候想办法遏制魏国,待等魏国逐步倾吞了韩国与楚国,到时候,齐国就只能俯首称臣了。
甚至于,可能到最后连俯首称臣的机会都没有——倘若魏国果真倾吞了韩国与楚国,距离统一天下仅一步之遥,魏国会放过齐国么?想想都能知道。
如果说称霸中原是各国君王的夙愿,那么,一统天下,才是中原各国君王想且不敢提的毕生梦想。
只不过这条路太艰难,艰难到中原各国的君王们不敢去幻想罢了。
次日,赵昭在书房内,斟酌着请辞左相之职的辞表用词。
写着写着,忽然有府上的下人前来禀报:“家主,士大夫管重求见。”
“管重?”赵昭微微一愣,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见天色离午时尚早,心下着实有些惊讶。
要知道在赵昭眼中,管重可是一位非常务实可靠的贤臣,目前正负责着「审查国内垦土」、「编查国内民户」等几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会在当值期间开小差,跑到他府上来的。
『多半是为我而来了……』
想了想,赵昭吩咐道:“有请!……另外,准备好茶水。”
“是!”家仆应声而退。
片刻之后,便有那名家仆领着士大夫管重来到了赵昭的书房。
此时,赵昭已等候在书房门内,瞧见管重远远过来,便跨出门槛相迎。
“下官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左相大人莫要介意。”
在相互见礼时,管重笑着说道。
“管重大人言重了。”
摆了摆手,赵昭将管重迎到书房内的里屋,此时,另外两名家仆也已将准备好的茶水送了上来。
在寒暄了几句后,管重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来意。
毕竟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来意,能够瞒得住眼前这位左相大人。
“不瞒左相大人,其实管某此番前来,是受高傒大人与鲍叔大人两位的嘱托,想亲口询问左相大人一声……您,不会是打算辞去相位吧?”
原来,上卿高傒今日特地询问了赵昭的行踪,待听说赵昭这位左相大人今日依旧是「托病」在府后,心中便顿时感觉不妙。
想想也是,毕竟昨日在齐王吕白面前,有些事都已经说开了,并且高傒、田讳,包括是齐王吕白,都已明确表示会代赵昭处理谣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赵昭依旧托病在府,这显然不符合赵昭的性格。
于是,高傒便叫管重来探一探赵昭的口风。
听到管重的询问,赵昭顿时就沉默了。
因为就在管重前来拜访之前,他确实就在书房内斟酌着请辞左相之位的辞表。
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管重站起身来,走到赵昭的书桌前瞅了瞅,待看到书桌上摆着一份尚未写完、且墨汁都还未干的辞表时,他顾不得礼数问题,拿起在手中瞅了瞅,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由衷感觉,这位左相大人实在是过于实诚了。
在赵昭惊愕的目光下,管重唰唰将那张辞表撕碎,随即将碎纸团成一团,从窗口丢了出去。
“……”赵昭看得眼皮微跳。
事实上,他早就听关系不错的鲍叔说过,说管重是一个稳重但有时候会做出惊人之举的人,而眼下,他算是见识了。
而此时,在将那团纸丢出窗外之后,管重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朝着赵昭拱了拱手,若无其事地继续方才的对话:“恕下官直言,我大齐,如今万万离不开左相大人!”
平心而论,无论是高傒也好、鲍叔也罢,他们最慌的,倒不是赵昭向城内那些谣言所说的那样「以权谋私」,暗中为魏国谋利,因为他们了解赵昭的性格,知道这位君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他们最慌的,其实是赵昭借此事辞去相位,带着妻儿返回魏国。
他们绝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要知道,魏国已经诞生了一位「魏公子润」了,近些年来率军横扫中原,俨然已经是中原霸主的地位,倘若眼前这位「魏公子昭」返回魏国,这还得了?
别人不清楚,难道管重还会不清楚么?眼前这位左相大人,那可真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奇才,尤其是在内乱刚刚平定的那一会,这位左相大人的职务,顶的上十名贤臣的分量,且那般繁重的政务,这位左相大人依旧是游刃有余,毫无差错。
这份才能,纵使是管重也是心服口服。
若坐视这样一位大贤辞去了齐国的职务,返回了魏国,这对于齐国而言,那是莫大的损失,对于魏国而言,那却是巨大的助益。
如今仅只有一位「魏公子润」的魏国,已逐渐强大到隐隐凌驾于中原各国之上,倘若同时拥有「魏公子润」与「魏公子昭」,这对于中原各国而言,相信都是不愿看到的事。
可能是被管重方才的惊人之举所震惊,赵昭张着嘴愣了半响,这才过神来,摇摇头说道:“管重大人过于高估赵某了。”
“是左相大人过谦了才对。”管重打断了赵昭的话,郑重其事地说道:“眼下,正值我大齐破而后立之际,若失去了左相大人这等贤臣,这对于我大齐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赵昭摇了摇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无论是在魏国还是在齐国。
就比如眼前这位叫做管重的士大夫,在他看来就足以胜任齐国的相臣,只不过管重目前朝中还没有多少威望罢了,但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齐国的顶梁柱。
见赵昭摇头,管重皱了皱眉,说道:“左相大人,您还是在意那几则谣言么?恕某直言,那般粗劣的挑唆,左相大人只要无视即可。”
赵昭闻言摇了摇头,惆怅说道:“北亳军释放的谣言,只是其一,其二……”
他没有说下去,但管重却能猜到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赵昭夹在魏国与齐国之间,相当尴尬罢了。
就比如这次北亳军宋云提出的「宋地愿归属齐国」之事,虽然赵昭用名正言顺的理由拒绝了宋云,但说实话,他内心其实也是偏向魏国的。
假若换一个与魏国毫无干系的人,比如高傒,他可能就会对宋云说:这件事我大齐不好公然支持你们,但是私底下,倒是可以给你们一些帮助。
为何?难道高傒看不透这件事?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魏国这些年崛起地太快了,作为齐国这个旧日霸主国家的臣民,高傒也想私底下给魏国制造一些麻烦罢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魏国越来越强大,然后逐步取代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吧?
联弱抗强,这才是中原历来保持着国与国之间平衡的主要外交策略——谁都不会坐视一个国家突然崛起,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所以说,别看赵昭拒绝宋云的理由名正言顺,但事实上,但凡是齐人,却都不会那般干脆地拒绝宋云,在这种事情模棱两可,利用宋地给魏国这个越来越强大的盟友制造点麻烦,这才符合齐国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昭自忖无法割舍与母国的感情,以免日后在两国夹缝中越陷越深,到最后被魏人或者齐人指责,倒不如干脆点辞去相位。
见赵昭似乎主意已决,管重无奈之下唯有用出杀手锏,只见他看着赵昭幽幽说道:“左相大人,眼下正是我大齐危难之际,您抛弃我大齐,如何面对大王?百年之后,又该如何面对先王?”
听管重说什么「危难」,赵昭本来感觉好笑,毕竟在他看来,齐国已度过了最为难的时期,接下来,就该是修生养息、厉兵秣马,恢复齐王吕僖时代的荣光罢了,哪里还有什么所谓的危难?
但是到听到「大王」与「先王」这两个词时,他就笑不出来了。
管重口中的「大王」,指的便是当今的齐王吕白,他对赵昭敬如长兄,还尊称为「尚兄」,在整个齐国,吕白最信任的就是赵昭,这一点,连高傒那位王族后裔都比不上。
当初鲍叔要保管重,也是先说服了赵昭,由赵昭出面劝说,这才使齐王吕白收回了成命,赦免了管重这个「公子纠」身边的“逆臣”。
而管重口中的「先王」,那指的便是已故的齐王吕僖,他对赵昭更是没话说,非但将最疼爱的女儿嫆姬许配给了赵昭,就连「飞熊军」这支在齐国地位好比魏国「魏武军」的军队,也交给了赵昭。
说实话,齐王吕僖对待「公子诸」、「公子纠」这些亲儿子,都不及对待赵昭那般。
甚至于,齐王吕僖还在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若公子白亦不成器,你便细心教导你与嫆姬之子。
毫不夸张地说,若是赵昭有异心,他大可以册立他与嫆姬的儿子赵梁,让后者继承「姜姓吕氏」王族的名号,成为齐王。
对此,哪怕是像高傒等人,也无可奈何,因为这确实是齐王吕僖在临终前的遗嘱。
一想到齐王吕僖这位岳父,赵昭原本已经坚定的辞去相位的决定,不由地又动摇了。
他这辈子,十分幸运地有两位父亲,即魏王赵偲这位亲生父亲以及齐王吕僖这位岳父,而这两位父亲,都对都几位宠爱与器重。
而他之所以选择留在齐国,则是因为亲生父亲那边仍有弟弟赵润这位日后的雄主,足以保证魏国能立足于中原;而齐国这边,齐王吕僖的几个儿子却都不成器,哪怕是他寄托厚望的公子白,目前也还稚嫩,尚无法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担。
在这种时候辞去相位,还真像管重所言,仿佛是抛弃了齐国,辜负了齐王吕僖临终时的嘱托。
见眼前这位左相大人在听到「先王」这个词后出现了动摇,管重连忙趁热打铁,一边搬出齐王吕僖当年厚待赵昭的种种例子,一边又着重强调楚、韩两国的威胁,总算是暂时打消了赵昭想要辞去相位的念头。
这也难怪,要说服赵昭这等翩翩君子,只要找对办法,别说是管重,哪怕换一个人,也是很容易就能用「大是大非」来说服对方的。
此后,赵昭与管重又聊起了有关于北亳军的事。
管重毫不客气地说道:“我观这宋云,乃「大忠之恶」!”
所谓「大忠之恶」,即是指宋云虽然是义薄云天的豪杰,对宋国以及宋地的同胞也是忠诚不二,但他的行为,却反而会使宋地民众遭到前所未有的劫难,这比一般的奸恶之徒危害更大。
对此,赵昭深以为然。
他点点头,欣喜地询问管重道:“管重大人也觉得我大齐不当介入此事?”
听闻此言,管重稍微迟疑了片刻,有些尴尬地说道:“左相大人,管某以为,我大齐不可公然支持北亳军,但私下嘛……”
看着赵昭有些失望的目光,管重也感觉有些愧疚。
其实两者都明白,国与国之间的角力,不存在那么多的仁义可言,就那北亳军这件事来说,尽可能地利用北亳军,让他给魏国制造麻烦,尽量拖延魏国持续变得富强的脚步,这才是对于齐国来说最有利的事。
甚至于,由于魏国已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初为了联手抗衡楚国而设的「齐鲁魏三国联盟」,也逐渐变得没有什么意义——魏国都可以单挑楚国了,还要齐鲁两国这个盟友做什么?
也正是这个原因,高傒才会在昨日的会议中表示,可以适当地向楚国释放善意,缓和近二十年来的齐楚之恶。
好在魏国与齐国并不接壤,且目前还未对齐国造成什么实际的威胁,否则,像高傒等齐国的上卿,搞不好会提议与楚国结盟钳制魏国也说不定。
毕竟,「保持各国的平衡」,这才是中原各国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的事:不让一个国家太过于弱小,导致被强国吞并;也不让一个国家过于强大,有机会吞并弱国,在诸强鼎立的局面中,伺机而动,寻找成就霸业的机会。
“来时,高傒大人曾托在下向左相大人转达,倘若左相大人不介意的话,这件事,不如就交给他吧。”
在最后,管重这般对赵昭说道。
赵昭闻言长长叹了口气。
数日后,上卿高傒出面辟谣,义正言辞地指出,北亳军没有资格与他齐国言及宋地归属的问题,且齐国也不会垂涎于盟国的国土——至于其中的「盟国」指的是魏国还是宋国,高傒却没有提及。
没过多久,北亳军就以某位宋王室后裔的名义,宣布复辟宋国,号召宋民与魏军抗争。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似乎也抱着与齐国相同的打算,公开承认了这个所谓的宋国,并呼吁魏国退还侵占宋国的领土。
待等一个月后,正在「林中」观摩魏军与林胡开战的太子赵润,收到了来自宋地的紧急消息。
只不过,他丝毫没有放在心上,随意瞄了两眼,那份密信就被他团成一团,随手丢掉了。
“传令诸军,叫诸位将军抓紧时间,剿平林胡!”
他这般对传令兵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