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顾四爷在朝廷涩的怨怼(三)
顾瑶愕然,没想到熊孩子连镇国公都敢算计了。
本事和胆子越来越大。
“您不是一直很敬佩镇国公吗?”
曾经顾四爷对顾瑶说过,把镇国公当作偶像来着。
顾四爷就是这么对爱豆的吗?
“远香近臭,以前爷连镇国公的衣袖都摸不到,被他耀眼的军功,儒雅的气质闪瞎了眼儿,离着近了……”
顾四爷叹道:“爷依然很敬佩他的战功,在爷读书不成时,幻想过是天才将军,后来爷失望了,而且渐渐发现练武功比读书还累。”
“领兵的将军身上负担的性命太多了,爷可承担不起啊。”
顾四爷继续前行,“镇国公竟然护着德才人?太可笑了,纵然德才人就是陆皇后留下代替自己伺候陛下的,他也不该多过问。”
“有些时候他还不如爷,既然偏心陆侯爷,还想着其余儿子认为自己一碗水端平?”
“自欺欺人罢了,还不如直接就承认偏心!”
“其余儿子们还能早点认清现实,少一些波折。”
最近顾瑶总是在熊孩子的大道理面前……心悦臣服。
“臣拜见陛下。”
顾四爷乖顺又正式跪下来,面容严肃,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依然显得不紧不慢。
隆庆帝嘴角微勾,看到顾湛后,烦躁就少了。
特别喜欢见顾湛装逼。
明明就个没什么本事的人,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有重臣派头。
顾湛这等天赋,很少有人拥有。
毕竟似铮儿那样天姿纵横的人才有此自信和冷静。
按说顾湛身上带着永乐侯的爵位是需要上朝的。
以前他没有资格上朝,封爵后也没人在意他是否上朝,他不来,朝臣勋贵们也不曾故意提起。
谁都知晓永乐侯这个爵位就是好听罢了。
“陛下,臣弹劾永乐侯藐视陛下的隆恩,他以前没上过大朝。”
顾瑶心头一颤,没人提起的话,这不算大事,可一旦被挑明,顾四爷少不了多一个罪名。
隆庆帝说道:“顾湛,你可听到御史你的弹劾?你可有内情陈奏。”
倘若顾湛敢说睡懒觉起不来所以不上朝的借口,隆庆帝决定自己啥时起,就让顾湛比自己起得更早!
绝对不能让他过得比当皇帝还舒坦!
何大人等人暗暗羡慕,很明显皇上还是护着顾四爷的。
让顾四爷陈情,如同陆铮违抗圣旨入宫一样,只要顾四爷说出一个理由,隆庆帝就可揭过此事。
从何时起,顾四爷在隆庆帝面前的待遇已经堪比陆铮了?
走入朝堂的镇国公陆恒唇边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容。
他特别满意给陆铮定下的这门婚事。
不管如何,他还是盼着陆铮能过得好。
他做得不够好,隆庆帝也不比他好到哪去。
顾四爷没准比他们更好。
镇国公世子垂下眼睑。
“御史难道没听过爷的封号?”
顾四爷高高扬起下颚,用眼角轻蔑的看着御史。
在朝廷上,他依然如故,恃宠而骄!
隆庆帝暗笑不已,顾湛足够真实!
让人一眼就能看透。
不用隆庆帝费心。
比如陆恒,隆庆帝很难明白陆恒到底想些什么,弄明白陆恒到底是否记恨自己同镇国公夫人生出了陆铮。
御史:“……”
“竟然你没听过爷的名头?”
顾四爷很是吃惊,“你从哪嘎达跑出来的?什么都不知道就敢突然跳出来弹劾爷?”
“皇上,臣反弹劾他没有尽到御史的责任,连臣都没听过,他还做什么御史?!”
隆庆帝差一点笑出声,“没听过你就不配做御史了?”
“当然。”顾四爷理直气壮,“无论是臣义薄云天之名,还是永乐侯的爵位,哪个不是响当当的?”
“皇上曾经开口赐臣永乐,臣遵从圣旨,安心享乐,自然无需劳心劳力的上朝了。在朝廷上,臣就听到一些烦心的事,臣不快乐啊。”
“您看弹劾臣的御史连这都想不明白,您还指望他闻风奏事?”
“说臣抗旨不忠,臣看他才藐视陛下!”
隆庆帝:“……”
朝臣:“……”
顾瑶低头忍笑辛苦至极,恐怕君臣第一次见只享乐,不争权的侯爷!
熊孩子坦荡得令人无语。
明明不该相信,可话从顾四爷口中说出来,上至帝王,下至朝臣都信了。
顾四爷在欢快享乐的道上一路狂奔。
谁都拉不回的。
“你领着朝廷的俸禄银子,不干政务,只顾享乐,你还有理了?”
老御史气得胡须乱颤,瘦削的身体颤抖,“我从未见过似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爷没见过你这样多管闲事的蠢货!”
顾四爷毫不客气骂回去。
“你……你,老朽是……”
“老而不死谓之贼,你老得脑子都打结糊涂了,还占着御史的官职耽搁年轻人晋升成才!”
顾四爷可没怜惜老人的善良,“皇上,臣的俸禄是您给的,是国库的银子,也是您的银子,您都没嫌弃臣,这个老家伙却说臣光领俸禄,臣觉得他是把国库当作自家的了……”
老御史跪地道:“臣万万不敢有此想法,哪怕永乐侯为陛下献上一条可行于国有利之策,臣愿意自打嘴巴,向永乐侯道歉,以后绝口再弹劾他。”
敌视顾四爷的人心里暗爽,胡搅蛮缠自然是顾四爷嘴厉害。
可献上良策?
顾四爷挠破脑袋也想不出!
顾瑶寻思该怎么为熊孩子解围。
“哈,你向爷道歉磕头是磕定了。”
顾四爷冷笑连连,“你小看爷,笃定爷想不出良策了?”
老御史淡淡回道:“老朽洗耳恭听顾四爷的良策,提醒你一句,朝臣赞同于国有利才是良策!”
顾四爷自信说道:“好,臣就给陛下出一个良策。”
隆庆帝也有几分担心,“你慢慢想,朕不着急。”
顾四爷作出被老御史逼到极致:
“臣向陛下献策,朝臣年岁超过六旬后,陛下可恩准其致仕,省得似老御史这样的人占着位置,竟做一些糊涂事。”
“嗯?”
隆庆帝沉吟,颇是心动。
这个法子若是推行下去,对隆庆帝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本事和胆子越来越大。
“您不是一直很敬佩镇国公吗?”
曾经顾四爷对顾瑶说过,把镇国公当作偶像来着。
顾四爷就是这么对爱豆的吗?
“远香近臭,以前爷连镇国公的衣袖都摸不到,被他耀眼的军功,儒雅的气质闪瞎了眼儿,离着近了……”
顾四爷叹道:“爷依然很敬佩他的战功,在爷读书不成时,幻想过是天才将军,后来爷失望了,而且渐渐发现练武功比读书还累。”
“领兵的将军身上负担的性命太多了,爷可承担不起啊。”
顾四爷继续前行,“镇国公竟然护着德才人?太可笑了,纵然德才人就是陆皇后留下代替自己伺候陛下的,他也不该多过问。”
“有些时候他还不如爷,既然偏心陆侯爷,还想着其余儿子认为自己一碗水端平?”
“自欺欺人罢了,还不如直接就承认偏心!”
“其余儿子们还能早点认清现实,少一些波折。”
最近顾瑶总是在熊孩子的大道理面前……心悦臣服。
“臣拜见陛下。”
顾四爷乖顺又正式跪下来,面容严肃,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依然显得不紧不慢。
隆庆帝嘴角微勾,看到顾湛后,烦躁就少了。
特别喜欢见顾湛装逼。
明明就个没什么本事的人,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是有重臣派头。
顾湛这等天赋,很少有人拥有。
毕竟似铮儿那样天姿纵横的人才有此自信和冷静。
按说顾湛身上带着永乐侯的爵位是需要上朝的。
以前他没有资格上朝,封爵后也没人在意他是否上朝,他不来,朝臣勋贵们也不曾故意提起。
谁都知晓永乐侯这个爵位就是好听罢了。
“陛下,臣弹劾永乐侯藐视陛下的隆恩,他以前没上过大朝。”
顾瑶心头一颤,没人提起的话,这不算大事,可一旦被挑明,顾四爷少不了多一个罪名。
隆庆帝说道:“顾湛,你可听到御史你的弹劾?你可有内情陈奏。”
倘若顾湛敢说睡懒觉起不来所以不上朝的借口,隆庆帝决定自己啥时起,就让顾湛比自己起得更早!
绝对不能让他过得比当皇帝还舒坦!
何大人等人暗暗羡慕,很明显皇上还是护着顾四爷的。
让顾四爷陈情,如同陆铮违抗圣旨入宫一样,只要顾四爷说出一个理由,隆庆帝就可揭过此事。
从何时起,顾四爷在隆庆帝面前的待遇已经堪比陆铮了?
走入朝堂的镇国公陆恒唇边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容。
他特别满意给陆铮定下的这门婚事。
不管如何,他还是盼着陆铮能过得好。
他做得不够好,隆庆帝也不比他好到哪去。
顾四爷没准比他们更好。
镇国公世子垂下眼睑。
“御史难道没听过爷的封号?”
顾四爷高高扬起下颚,用眼角轻蔑的看着御史。
在朝廷上,他依然如故,恃宠而骄!
隆庆帝暗笑不已,顾湛足够真实!
让人一眼就能看透。
不用隆庆帝费心。
比如陆恒,隆庆帝很难明白陆恒到底想些什么,弄明白陆恒到底是否记恨自己同镇国公夫人生出了陆铮。
御史:“……”
“竟然你没听过爷的名头?”
顾四爷很是吃惊,“你从哪嘎达跑出来的?什么都不知道就敢突然跳出来弹劾爷?”
“皇上,臣反弹劾他没有尽到御史的责任,连臣都没听过,他还做什么御史?!”
隆庆帝差一点笑出声,“没听过你就不配做御史了?”
“当然。”顾四爷理直气壮,“无论是臣义薄云天之名,还是永乐侯的爵位,哪个不是响当当的?”
“皇上曾经开口赐臣永乐,臣遵从圣旨,安心享乐,自然无需劳心劳力的上朝了。在朝廷上,臣就听到一些烦心的事,臣不快乐啊。”
“您看弹劾臣的御史连这都想不明白,您还指望他闻风奏事?”
“说臣抗旨不忠,臣看他才藐视陛下!”
隆庆帝:“……”
朝臣:“……”
顾瑶低头忍笑辛苦至极,恐怕君臣第一次见只享乐,不争权的侯爷!
熊孩子坦荡得令人无语。
明明不该相信,可话从顾四爷口中说出来,上至帝王,下至朝臣都信了。
顾四爷在欢快享乐的道上一路狂奔。
谁都拉不回的。
“你领着朝廷的俸禄银子,不干政务,只顾享乐,你还有理了?”
老御史气得胡须乱颤,瘦削的身体颤抖,“我从未见过似你这般厚颜无耻之人!”
“爷没见过你这样多管闲事的蠢货!”
顾四爷毫不客气骂回去。
“你……你,老朽是……”
“老而不死谓之贼,你老得脑子都打结糊涂了,还占着御史的官职耽搁年轻人晋升成才!”
顾四爷可没怜惜老人的善良,“皇上,臣的俸禄是您给的,是国库的银子,也是您的银子,您都没嫌弃臣,这个老家伙却说臣光领俸禄,臣觉得他是把国库当作自家的了……”
老御史跪地道:“臣万万不敢有此想法,哪怕永乐侯为陛下献上一条可行于国有利之策,臣愿意自打嘴巴,向永乐侯道歉,以后绝口再弹劾他。”
敌视顾四爷的人心里暗爽,胡搅蛮缠自然是顾四爷嘴厉害。
可献上良策?
顾四爷挠破脑袋也想不出!
顾瑶寻思该怎么为熊孩子解围。
“哈,你向爷道歉磕头是磕定了。”
顾四爷冷笑连连,“你小看爷,笃定爷想不出良策了?”
老御史淡淡回道:“老朽洗耳恭听顾四爷的良策,提醒你一句,朝臣赞同于国有利才是良策!”
顾四爷自信说道:“好,臣就给陛下出一个良策。”
隆庆帝也有几分担心,“你慢慢想,朕不着急。”
顾四爷作出被老御史逼到极致:
“臣向陛下献策,朝臣年岁超过六旬后,陛下可恩准其致仕,省得似老御史这样的人占着位置,竟做一些糊涂事。”
“嗯?”
隆庆帝沉吟,颇是心动。
这个法子若是推行下去,对隆庆帝好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