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郎威武_364
佑德帝在朝堂上发了好一通脾气,便再恼火,此时灾情下来,也要赶紧先派大臣前去灾区稳定灾情救治灾民,粮食、药材、银子一样都不能缺少,如果再引发疫情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京城倒是持续了好一段时间不见一颗雨滴降下,上朝之前他叫来了钦天鉴的人,证实南方的确多雨。
退了朝后,佑德帝把几位重臣包括骆晋源一起叫到了御书房继续议事,尤其是赈灾一事。
三皇子四皇子皆在列,二人皆上前主动请命前去江南救治受难百姓,佑德帝目光深沉地看着皆一副大义凛然模样的二人,最后伸手点了点三皇子:“这次就由三皇子作为钦差大臣,务必阻止水患的继续蔓延,让受灾存量发行早日脱离困境。”
并且还点了一个中立派的官员协同一起奔赴灾区。
三皇子内心得意,暗暗瞥了一眼受挫后神色有些阴沉的四皇子,心说老四连这点气都沉不住,还想跟他斗,不过面上却是一副凝重忧国忧民之色,领了命就匆匆离开,准备第二日就启程,一刻不敢耽搁。
等朝臣都离开后,就剩下了骆晋源,之前的事情他并未发表看法,作为一个武将,他的意见恐怕也不会被其他大人看重,但对于陛下选择三皇子而舍弃四皇子心里有些异样。
佑德帝叹了口气说:“晨哥儿的琉璃作坊无大碍吧。”
果然是与此事有关,回京后肖恒就向他汇报了琉璃作坊一案的进展情况,要不是他们派人盯着,送进牢里的那些人第二天就会没了性命,到时不仅俞晨就是英武侯的名声都要受到影响,落得一个仗势欺人之嫌,就连琉璃作坊都要受到嫌疑,也许就正好给了旁人名正言顺插手琉璃作坊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是孙钱两家各推出一个旁系成员认下了罪名,罪名刚认下,就传来了二人畏罪自缢身亡的消息,这两家的铺子也撤出了京城,这个案子仍给一些人留下了县主和侯爷势大让人不敢与之争锋的印象,瞧瞧,侯爷与县主都将这两户商家逼得在京城里待不下去的结果了。
可琉璃作坊来银子太快,连佑德帝不免都关注几分,在骆晋源与俞晨成亲之夜有人前去作坊生事,人被拿下送进了官府,佑德帝自然也都知道了,并关注了整个审案过程,哪里看不出其中的内情。
他知道,直接指使人是四皇子这个沉不住气的东西,然而三皇子也有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嫌疑,琉璃作坊安生无事,则四生子与英武侯及俞晨之间的嫌隙就结下了,倘若琉璃作坊出了事,他不仅可以让人揭穿四皇子在中间扮演的角色,还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总之,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但目前在这两位稍有起色的皇子中间,佑德帝只能选择表面看上去过错较小的三皇子,也借此机会希望四皇子能够反省,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给他头上敲一记警钟。
“陛下,作坊无事。”其实昨晚与晨哥儿就分析过这件事,猜得到眼下的局面,料到陛下会低调处理。
就算真拿到了两位皇子险险造成作坊爆炸工作丧命的证据,恐怕对这两位皇子最多也只是申斥一顿,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治,何况现在还拿不到证据,一切只是推断。
“朕知道晨哥儿的琉璃作坊招了一些人的眼,不过你回去让晨哥儿放心,朕不会眼看着他受委曲的,这本帐朕都记在心里,后君一直惦记着你们小两口,让晨哥儿有空多进宫陪陪后君。”
“陛下,不敢,臣代晨哥儿多谢陛下与后君的爱护,臣会把话带到。”骆晋源一板一眼地回道。
佑德帝挥挥手,骆晋源恭敬地告退,左安送他出去。
离开前左安小声地说:“之前三皇子进宫将四皇子告了状,说琉璃作坊是四皇子派人动的手,不过老奴看陛下对三皇子也有怀疑,可权衡利弊之下此次还是用上了三皇子,侯爷让县主稍安勿躁。”
“多谢公公提醒!”骆晋源郑重抱拳道谢。
骆晋源回府后将这事与陛下的态度说了,以及左安的提醒,心里也知道是晨哥儿给左安的药丸起了作用,才让左安偏向晨哥儿,这些无伤大雅的消息透露给他们并不会引来陛下的猜疑。
俞晨也不意外,早料到估德帝会是这样的态度,甚至可能在佑德帝看来,是他的琉璃作坊太招眼才惹来两个皇子相争,所以也没什么好难过失望的。
不过这也让他决定除了琉璃作坊和酒馆,不会再去经营其他生意了,除了太过打眼,他民懒得去折腾,挣再多的银子花不了,摆在那里让人看着眼红不成?
倒是江南出现了灾情,让他多关心了几句,从末世里过来的人,恐怕对“灾”这个字眼都比较敏感:“三皇子去赈灾,有用吗?眼睛京城气温都偏高偏燥,这南方恐怕更加温热,导致病菌增生……”
骆晋源抓住俞晨的手捏了捏说:“陛下派了两名御医跟随,我也希望三皇子能好好办差,净粮食和银子都用到实处。不过现在京城天气也偏干,庄子上种下去的土豆会不会受影响?”
俞晨摇头说:“现在这情况影响不会太大,再说庄子上都打了井,只要不是太早,暂时还影响不到用水问题,反而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土豆仍然能够高产丰收的话,相信陛下会更加重视。”他对这点还是极有信心的。
“你去忙你的吧,我没事,李公公在外面等我。”俞晨拍拍骆晋源的手说。
“好。”
骆晋源离开,旁边的小白这才将脑袋伸过来靠在俞晨腿上,朝骆晋源离开的方向呲了呲牙,又朝俞晨委曲地呜呜叫了两声。
俞晨好笑地摸摸它的大脑袋,这一人一狼还真是较上劲了,甭以为他不知道背着他都打过一架了,其结果是小白身上掉了几缕白毛,骆晋源手背上多了一道爪痕,还跟自己说是无意间擦到的伤。
“县主,小的给县主请安。”李公公从外面走进来。
京城倒是持续了好一段时间不见一颗雨滴降下,上朝之前他叫来了钦天鉴的人,证实南方的确多雨。
退了朝后,佑德帝把几位重臣包括骆晋源一起叫到了御书房继续议事,尤其是赈灾一事。
三皇子四皇子皆在列,二人皆上前主动请命前去江南救治受难百姓,佑德帝目光深沉地看着皆一副大义凛然模样的二人,最后伸手点了点三皇子:“这次就由三皇子作为钦差大臣,务必阻止水患的继续蔓延,让受灾存量发行早日脱离困境。”
并且还点了一个中立派的官员协同一起奔赴灾区。
三皇子内心得意,暗暗瞥了一眼受挫后神色有些阴沉的四皇子,心说老四连这点气都沉不住,还想跟他斗,不过面上却是一副凝重忧国忧民之色,领了命就匆匆离开,准备第二日就启程,一刻不敢耽搁。
等朝臣都离开后,就剩下了骆晋源,之前的事情他并未发表看法,作为一个武将,他的意见恐怕也不会被其他大人看重,但对于陛下选择三皇子而舍弃四皇子心里有些异样。
佑德帝叹了口气说:“晨哥儿的琉璃作坊无大碍吧。”
果然是与此事有关,回京后肖恒就向他汇报了琉璃作坊一案的进展情况,要不是他们派人盯着,送进牢里的那些人第二天就会没了性命,到时不仅俞晨就是英武侯的名声都要受到影响,落得一个仗势欺人之嫌,就连琉璃作坊都要受到嫌疑,也许就正好给了旁人名正言顺插手琉璃作坊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是孙钱两家各推出一个旁系成员认下了罪名,罪名刚认下,就传来了二人畏罪自缢身亡的消息,这两家的铺子也撤出了京城,这个案子仍给一些人留下了县主和侯爷势大让人不敢与之争锋的印象,瞧瞧,侯爷与县主都将这两户商家逼得在京城里待不下去的结果了。
可琉璃作坊来银子太快,连佑德帝不免都关注几分,在骆晋源与俞晨成亲之夜有人前去作坊生事,人被拿下送进了官府,佑德帝自然也都知道了,并关注了整个审案过程,哪里看不出其中的内情。
他知道,直接指使人是四皇子这个沉不住气的东西,然而三皇子也有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嫌疑,琉璃作坊安生无事,则四生子与英武侯及俞晨之间的嫌隙就结下了,倘若琉璃作坊出了事,他不仅可以让人揭穿四皇子在中间扮演的角色,还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总之,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但目前在这两位稍有起色的皇子中间,佑德帝只能选择表面看上去过错较小的三皇子,也借此机会希望四皇子能够反省,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给他头上敲一记警钟。
“陛下,作坊无事。”其实昨晚与晨哥儿就分析过这件事,猜得到眼下的局面,料到陛下会低调处理。
就算真拿到了两位皇子险险造成作坊爆炸工作丧命的证据,恐怕对这两位皇子最多也只是申斥一顿,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治,何况现在还拿不到证据,一切只是推断。
“朕知道晨哥儿的琉璃作坊招了一些人的眼,不过你回去让晨哥儿放心,朕不会眼看着他受委曲的,这本帐朕都记在心里,后君一直惦记着你们小两口,让晨哥儿有空多进宫陪陪后君。”
“陛下,不敢,臣代晨哥儿多谢陛下与后君的爱护,臣会把话带到。”骆晋源一板一眼地回道。
佑德帝挥挥手,骆晋源恭敬地告退,左安送他出去。
离开前左安小声地说:“之前三皇子进宫将四皇子告了状,说琉璃作坊是四皇子派人动的手,不过老奴看陛下对三皇子也有怀疑,可权衡利弊之下此次还是用上了三皇子,侯爷让县主稍安勿躁。”
“多谢公公提醒!”骆晋源郑重抱拳道谢。
骆晋源回府后将这事与陛下的态度说了,以及左安的提醒,心里也知道是晨哥儿给左安的药丸起了作用,才让左安偏向晨哥儿,这些无伤大雅的消息透露给他们并不会引来陛下的猜疑。
俞晨也不意外,早料到估德帝会是这样的态度,甚至可能在佑德帝看来,是他的琉璃作坊太招眼才惹来两个皇子相争,所以也没什么好难过失望的。
不过这也让他决定除了琉璃作坊和酒馆,不会再去经营其他生意了,除了太过打眼,他民懒得去折腾,挣再多的银子花不了,摆在那里让人看着眼红不成?
倒是江南出现了灾情,让他多关心了几句,从末世里过来的人,恐怕对“灾”这个字眼都比较敏感:“三皇子去赈灾,有用吗?眼睛京城气温都偏高偏燥,这南方恐怕更加温热,导致病菌增生……”
骆晋源抓住俞晨的手捏了捏说:“陛下派了两名御医跟随,我也希望三皇子能好好办差,净粮食和银子都用到实处。不过现在京城天气也偏干,庄子上种下去的土豆会不会受影响?”
俞晨摇头说:“现在这情况影响不会太大,再说庄子上都打了井,只要不是太早,暂时还影响不到用水问题,反而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土豆仍然能够高产丰收的话,相信陛下会更加重视。”他对这点还是极有信心的。
“你去忙你的吧,我没事,李公公在外面等我。”俞晨拍拍骆晋源的手说。
“好。”
骆晋源离开,旁边的小白这才将脑袋伸过来靠在俞晨腿上,朝骆晋源离开的方向呲了呲牙,又朝俞晨委曲地呜呜叫了两声。
俞晨好笑地摸摸它的大脑袋,这一人一狼还真是较上劲了,甭以为他不知道背着他都打过一架了,其结果是小白身上掉了几缕白毛,骆晋源手背上多了一道爪痕,还跟自己说是无意间擦到的伤。
“县主,小的给县主请安。”李公公从外面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