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高门宠媳 第9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氏心口猛地一跳,在心中大骂三字经,面上端得稳稳的,笑道,“群芳院多少姨娘,娘您又不是不知道。这能不能添丁,可不是我能做得了主儿的。我说句拿大的话,如今我们四房是未来的乾王岳家,这家风家教,可不单是自家人的事。
  早前锵儿和铨儿还想着和乾王殿下多走动走动,哪知乾王殿下只看得上我们铭哥儿。我一想可不就是,皇后娘娘膝下只有太子殿下和乾王殿下,乾王殿下看不上庶出的,倒也无可厚非。
  而乾王府里虽有通房侍妾,这么些年,也没见乾王殿下抬举哪个。乾王殿下尚且如此,老爷如今也不是那爱流连内院的愣头青,自然有自己的规划。您想抱孙子,回头可得亲自和老爷提。”
  说着一顿,眨眼看杨氏,“您早年还给乾王殿下送过节礼,要是老爷不听您的话,不如您给乾王殿下透个话,殿下的提点,老爷定是要听的。”
  谢氏根本不在乎理由站不站得住脚,她就是要拿权势压老太太。
  老太太提旧事,她也提旧事。
  一提萧寒潜,就让杨氏再次想起接连两回,被汪曲“委婉”规劝的话来。
  萧寒潜明摆着不虞杨氏手伸的太长。
  当着一屋子小辈的面,杨氏又气又羞,指着谢氏的手险些乱抖,嘴一张又改了方向,冲李英歌摆手道,“乖孙女,且跟你堂兄弟、姐妹们下去说话。”
  李英歌本就旁观得无趣,闻言看一眼谢氏,得到暗示,就和纷纷起身的堂兄姐们出了堂屋。
  孙子辈一走,杨氏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拍着桌子扫视一圈,似笑非笑,“老四媳妇也不用左一句殿下右一句殿下,拿外人来压我这个老婆子。老大、老二、老三,既然老四媳妇开了口,你们是什么意思,也想分家,好甩了我这老不死的老婆子?”
  这话哪个敢应。
  三房老爷们忙撩袍跪下,不管心里如何想,都斩钉截铁地正色道,“儿子不敢。儿子未曾想过分家。”
  男人们一跪,三位太太也忙跟着跪下。
  谢氏慢吞吞的起身,谢妈妈早已知机的拿起原本用作谢氏、李英歌磕头见礼的跪垫,慢慢悠悠地递给谢氏。
  谢氏亦是动作缓慢,假作铺跪垫。
  今日她初进澧县,特意穿了全套的诰命服饰,表示朝廷诰命服不好弄脏。
  杨氏看得眼角直跳,闭眼深吸了口气,懒得再看谢氏做张做致。
  桌子也不拍了,忽而冷声道,“很好。你们都不同意,我老婆子就领这份孝顺。老四媳妇,你想分家,行,除非我老婆子的八十大寿成了葬礼,否则,休想!”
  这样晦气的话都说出来了,显见杨氏气急。
  谢氏见怪不怪。
  三房主子们却是心惊肉跳,忙开口劝和。
  谢氏口中附和,内心却没有丝毫波动。
  明的不行来暗的。
  惹恼老太婆不过是一小蝶开胃菜罢了。
  她冷眼看着老太太和三房人唱着白脸红脸,数着数儿熬过了过场,就施施然退出了堂屋。
  不管堂屋内有何后续,谢氏回了暂住的院子,就让人喊来李英歌,交待道,“这些日子不妨和那几个堂兄姐多走动。这老宅是你高祖父那辈传下来的,园景在常州府都是有名的。你不用总待在屋子里,多去园子里走动。”
  李英歌只当谢氏不愿她过多掺和,乖乖点头应下。
  ☆、第146章 不走寻常路
  谢氏留下谢妈妈和常青,挥退其他下人,娘儿俩坐到一块儿说话,边剥果子,边淡淡道,“要说这澧县有什么值得来的,一是绫罗绸缎,二就是瓜果水灵。以前你父亲还未任京官前,在常州府待过六年,离着澧县族里近,家里本地产的新鲜蔬果就从没断过”
  她说着话,手中动作不知不觉慢了下来。
  曾几何时,她和李子昌也有过郎情妾意。
  晓得他爱吃族里果园产的水果,她就亲自带着陪嫁丫鬟们,每一旬都回澧县亲自挑拣,带回家洗净切好,摆成漂亮的果盘,捧着迎他下衙归家,她拿着签子喂他,他笑着让着她。
  那时李姝的生母还是她最得力的大丫鬟,那时李子昌还是个满腹抱负的青涩少年。
  如今他有庶子姨娘,而她只剩相敬如冰。
  触景伤情太没出息,谢氏微一皱眉,就将纷转画面逐出脑海。
  她亲手喂了李英歌半块果子,接过帕子擦了擦手,若有所思道,“老太太既然开了口,你就带着常青住到老太太的院子里去。晨昏定省别落下,也就这段日子辛苦些。
  有常青在,老太太不会明着为难你,要是私下问你什么话,只管往娘身上推就是了。照我刚才交待的,只管和你堂兄姐们顽儿。你那几个哥哥姐姐,说得难听点,都被老太太管教得废了,不以为惧。你平时怎么跟我卖乖讨巧的,照样用到他们身上就是。只一点,身边要时刻带着常青,若是到园子里玩儿,就把小福丁儿也带上。让他就近守着。”
  小福丁儿长着张娃娃脸,生得又瘦换下大理寺的衙服套上小厮短衫,丢到下人堆里丝毫不起眼。又是幼年时净身做了太监的,叫谢妈妈一顿捯饬,说是年纪尚小的内院小厮,倒也无人多想。
  现下有常青在,并不急着道破小福丁儿的来路。
  李英歌了然,见谢妈妈和常青端了果子剥,就靠在谢氏肩头,低声道,“我听您的。只是看祖母的态度,似乎并不容易松口。您让人来喊我时,李福正被请进祖母的堂屋里,大伯父他们也都在呢。
  父亲尚且不知道您的打算,就算李福胳膊肘晓得往里拐,恐怕也架不住祖母拿身份压人。我看李福未必帮得上忙”
  “不需要李福帮忙。他就是个通风报信的幌子。”谢氏眯眼笑,眼中笑意透着成竹在胸,“族里分家的事,得在你父亲来前、老太太大寿之前敲定。忤逆老太太的事,上下谁都做不得,尤其是你父亲,老娘却是不在乎。
  你那几位伯父、伯娘是什么脾性,想必你也多少看得出。个个都是抱孙子的年纪了,还得事事都听老太太的,只要脑袋里装的不是草包,但凡有点志气的,谁受得了一辈子装孙子?
  我自有好处能打动他们,站到我这边来。就算不能明着帮我,也不会再一味顺着老太太的意思。至于族里的叔公、耄耋们,不过是挂名管事的,靠的还不是你父亲?
  要说服他们支持我们分家,不难。何况分的不是全族,只是我们这一支嫡出房头。”
  族里大小收支,靠的是公中的祭田和产业。
  不说李子昌入阁后给族里扩充了多少田产,只说任京官前,除了在常州府连任两届知府外,还曾辗转北直隶多处州府任父母官,外地官员不比京官矜贵不假,但捞钱的渠道能上天也是真。
  李子昌身家颇丰,谢氏有底气豪。
  族老们怎会不识趣。
  李英歌想得通透,唯有一点不明白,“您说的这两种手段,只能暗地里操持。却无法摆到明面上来说。到时候真要分家,总是要将诸位长辈请来作保、商议的。只要祖母咬死了不松口,光族中长辈和伯父他们私下点头,却是助力不大。”
  如果老太太杨氏被逼急了,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一旦不讲起理来,谁能奈何她?
  以前世亲眼所见的观感来看,杨氏要是真想和谢氏撕破脸,估计十有**就敢丢开脸面不要,摆出这种泼妇阵仗来。
  不孝忤逆可是大罪,轻则受人诟病遭皮肉之刑,重则判处流放。
  杨氏有持无恐。
  李英歌心念数转,正打算出个“坏”主意,就见谢氏忽然笑起来。
  “谁说我要跟老太太讲道理,按常理办分家的事?”谢氏看着女儿,眼中光芒大盛,让人看不透其中情绪,“我说的做的,一是为分老太太的心,二是趁机铺排好后路,省得以后族里再来瞎扯皮。
  至于分家的事老太太同不同意?哈!她不同意也得同意。我可不是要说动她,而是要捏着把柄逼她不得不点头。”
  谢氏从没想过好聚好散,一早打的就是以势压人,威胁老太太杨氏的主意。
  倒也符合谢氏一贯善于釜底抽薪的果决。
  李英歌只觉脑中有亮光一闪而过,一时却抓不住,不由奇道,“祖母能有什么把柄?”
  要是有,谢氏怎么会按奈到今时今日?
  谢氏眼神微动,深看了李英歌一眼,摸了摸女儿的头,不动声色的岔开话题,“让你别掺和,你就别掺和。这回带你来,就是让你做出个姿态,叫族里看看我们四房的人没忘本,是有意和族中多走动的。”
  说罢喊常青,“把英哥儿的行装拾掇拾掇,搬到老太太院子里去。记得我的吩咐,好好陪英哥儿过几天松乏日子。”
  这次要在族里暂住,谢氏却不许李英歌带任何书籍,也不准她在外透出会玄术的事,只让她带了女红针线。
  常青眨了眨眼,忙丢开果子,笑嘻嘻拉着李英歌就走。
  谢氏似乎言语不尽不实。
  李英歌住进老太太的暖阁之后,少不得暗中留意谢氏的动作。
  只是除了每天照三餐和杨氏皮笑肉不笑地唇枪舌战外,老宅中似乎只有她们到来的欢喜气氛,没有其他任何异常。
  春雨纷纷。
  直到祭祖这日,老太太杨氏当着挑大梁祭拜的族老们的面,才略带讥讽地提了提谢氏意欲分家的事。只是话头才起,乍然听闻此事的族中各房当家少不得面面相觑,看了眼显然不以为然的杨氏,又去看能话事的族公、耄耋们。
  得到的,却是一阵蹙眉沉默。
  杨氏转眼看谢氏,不屑冷笑。
  澧县李氏多少族人,要看李子昌的面子不假,但她这个老封君也不是没用的摆设。
  谢氏却仿佛事不关己,即不解释也不辩驳。
  直到祭祖归来,各回各院之后,才喊来谢妈妈以及这次带来的陪房婆子们,大手一挥道,“去,照我之前交待的,把该约的人约好,该给的东西备上。该去会一会那些牛鬼蛇神了。”
  众人低声应是,各自领命而去。
  清明节后不过几天,常青就矮身凑近李英歌跟前,神神秘秘地道,“小姐,我才刚从谢妈妈那里听来的消息。那几位有话事权的族老们,都收了夫人的重礼,还签了个什么契约。昨儿才办成的事,今天就有人上门,正往老太太屋里去呢。”
  所谓契约,八成是保证四房分家后,也不会断了给族里的供给。
  而族里来人,多半是来替谢氏做说客的。
  这些都不难猜到。
  李英歌唯独看不透的,是谢氏所谓的不走寻常路,到底怎么个不按常理出牌法?
  她放下手中针线,抬眼问常青,“这几天祖母院里没什么动静?”
  “没有。夫人做事不遮掩,老太太明明知道夫人带着人四处交游,却是没有任何反应。”常青摇头,面上倒是没有多少担忧,反而还有功夫感叹道,“都说姜还是老的辣,这话还真对。我看这些小打小闹,动摇不了老太太。”
  李英歌闻言失笑,“你平日最爱喳呼,怎么现在事情不如预期的效果如人意,你反倒不担心了?”
  常青哑然,似乎被问得不知所措,愣了愣正要开口,就听小丫鬟在门外禀报,“二小姐,大房、二房、三房的姐儿哥儿们来找您了。”
  这段日子谢氏忙,李英歌也没闲着。
  她不耐烦和老太太杨氏打太极,就一味装傻卖萌,逮着机会就寻借口避开,长此以往,反倒成了三房小辈们的孩子王。
  她虽哭笑不得,却也无法。
  和那些已为人父母的堂兄姐们玩不到一块儿,还不如和侄子侄女们在一起,好歹小孩子心思浅,就算得了大人的交待,也招架不住李英歌四两拨千斤,愣是什么都试探不出来。
  是以李英歌干脆敞开心怀,只当这趟真是来游玩踏春的。
  一听小家伙们又找上门来,就让常青带上常备着的零嘴,放下针线起身道,“走,去园子里晒晒太阳。”
  春雨时停时下,这一日却是个暖阳天。
  三房的孙子孙女辈都才丁点大,闹着李英歌玩闹,不到片刻就四散着疯玩起来。
  常青收起零嘴分个精光的包袱皮,抹了把虚汗,正打算回凉亭里伺候李英歌,就听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循声看去,却是个面生的丫鬟。
  看穿戴却不像园子里的粗使,常青眼珠子一转儿,折身走进两步,神色憨憨道,“这位姐姐有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