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趋之若鹜的海商
“这不就对了吗?人生在世,与其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还不如放手一搏,人生还长,难道你还真的愿意这样苟且一辈子?”陈松劝说着郑大胜。
郑大胜脸上的表情逐渐坚定下来,他看向陈松,说道:“大人,下官想明白了,这次去了高丽,一定将事情办好,不负大人给下官找来的这个机会。”
陈松笑道:“当然了,你也不要太害怕。等你出发的时候,陛下派遣来的京营人马就会到达。
有这些人保护你,在高丽,你也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就放宽心吧。”
“下官明白!”郑大胜长出一口气。
为了能让郑大胜将事情办好,朱元璋特意给郑大胜安排了差不多一百人的护卫,这些护卫都是从京营当中挑选出来的,使用的武器都是新式火铳。
这个时代,因为陈松的存在,所以朱元璋对高丽非常看重,不然的话,也不会给郑大胜调配如此数量的护卫。
马车缓缓向前,进了松江府城门。
此时的郑大胜已经卸任了松江府知府的职位,于是被陈松带着朝着松江府市舶司衙门走去。
来到市舶司衙门的时候,并没有人来迎接陈松,因为市舶司衙门当中的人不知道陈松今天会来。
马车停在市舶司衙门的大门前,大门前除了门口的衙役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
这些衙役看到停下来的马车,围了上去。
等他们看向陈松的面貌之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了。
陈松跳下马车,看向这些衙役,问道:“怎么看上去没什么人?他们都去哪了?”
一个衙役一脸恭谨的回道:“大人,大人们不知道您今天会来,他们都去码头看那艘三千料的大船去了。”
“三千料大船?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陈松嘀咕两声,看向这几个衙役,“我过去看看,你们在这里好好守着。”
陈松说罢,带着郑大胜以及随从朝着码头走去。
码头距离市舶司衙门没有多远,那艘三千料的大船横在码头上,陈松老远就看到了。
三千料的大船就像是小山一样,出现在陈松的视野当中。
陈松感慨不已,“三千料的大船就已经如此巨大了,要是历史上五千料的宝船出现,那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些撮尔小国在看到如此巨大的宝船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只可惜,郑和下西洋的场景,也不过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罢了。”
“这个时代,我来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过是一个起点罢了!”
陈松带着笑容,朝着码头走去。
没走几步路,陈松来到了码头上。
只是,码头上的那些官员都看着眼前的三千料大船,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陈松的到来。
郑大胜就像是一个狗腿子一样,跑到陈松的面前,冲着那些人的背影大喊:“陈大人来了,你们还看什么呢?”
一瞬间,这些官员转过身子,朝着后面看去。
只见陈松背着双手,面带笑容的看着他们。
夏杨率先反应了过来,他走到陈松面前,朝着陈松拱手行礼,“见过大人!”
“见过大人,大人此番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俞敏来到陈松面前,行了一礼之后询问道。
陈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了三千料大船的正前方。
陈松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这艘三千料大船。
俞敏站在陈松的身旁,细心的解释着:“大人,这艘大船用料三千料。比如今水师使用的战船大上不知道多少倍,上面可以安装大量的火炮,携带的士兵数量以及物资,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要是运用好,对水师的作用很大,对市舶司的作用也很大。”
陈松点点头,说道:“陛下能将这艘战船交给市舶司,就已经证明了陛下对市舶司的态度,以后,可要再接再厉啊。”
“下官定然不会辜负陛下的看重,定然不会辜负大人的抬爱。”夏杨说道。
俞敏也一脸郑重的保证,“大人就放心吧,末将定然不会辜负陛下和大人。”
“行了,不说这些事情了。这次的物资准备的怎么样了?这艘大船你们什么时候能掌控?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船队就要出发了。这次的任务有些重,可不仅仅是贸易之事,还有一系列的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今天晚上再详细的说吧。”陈松说道。
夏杨道:“陛下,物资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随时都可以出发。只是,只是......”
说到这里,夏杨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俞敏的样子和夏杨差不多,也是一脸为难。
看着两人这个样子,陈松以为他们遇到了什么难事,便问道:“可是市舶司遇到了什么难事?尽管说出来,市舶司目前对朝廷很重要,可不能有任何事情。”
见陈松这样说,夏杨深吸一口气,说道:“大人,是这样的,这件事情还要从上次回来之后说起.....”
夏杨一脸凝重的说了起来。
陈松的面色也跟着凝重起来,等夏杨说完之后,陈松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成了一个“川”字。
“你是说,自从上次回来之后,没多久,就有江浙一带的海商跑到市舶司来了,还想跟着出海?”陈松看向夏杨。
夏杨点点头,说道:“回大人,正是如此,而且数量还不少。
有一部分是开着海船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走路过来的。
开着海船过来的海商数量很少,之前陛下焚毁了很多江浙一带的海船。”
“大人,这个样子不足为奇。
商人都是逐利的,以前海路被陛下断绝,现在只剩下了松江府市舶司。
上次市舶司成功回来的消息被他们这些海商知道之后,他们就来了。”夏杨说道。
陈松皱眉思考,这个事情其实在陈松的预料之内,只是没有想到会来了这么早。
在陈松看来,市舶司最起码应该成功两三次之后,才能吸引到海商,可没想到,这才一次机会,就吸引到了这些海商。
陈松低估了这个时代海商的趋利心以及冒险心。
“既然他们不请自来,那可要好好地利用一番,利用的好了,好处无穷.....”
陈松收回心神,看向夏杨,“他们这些人现在还在吗?”
夏杨道:“回大人,他们这些人自从来了之后,就没有离开过。
因为不知道咱们第二次出海会不会带上他们,所以他们这些人就没有采买货物。
但下官估计,恐怕他们这些人早已经联系好了渠道,要是咱们这边开口,估计货物会很快到位。”
陈松点点头,道:“这样吧,明天早上将他们这些人给我找来,我有些事情要安排。这些商人用好了,对市舶司甚至对大明,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夏杨拱手道:“是!”
陈松在众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三千料大船。
站在大船的甲板上,陈松才知道这艘大船的宏伟。
这哪里是大船啊,这就是一艘会行走的高楼。
这个时代,依靠着木头,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足以证明这个国家的厉害。
太阳西斜,夕阳将陈松的身影拉的很长,夕阳的余晖为陈松披上了一层金辉,海鸟鸣叫着从陈松的头顶上略过。平静的海面上,粼粼海波反射着夕阳。世界一片祥和,陈松看向高丽方向,眼睛中多了不少的厉芒。
......
夜晚降临,天地一片安静,市舶司衙门的前厅中,蜡烛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大厅。
陈松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的环视一周。
市舶司的大小官员,全都坐在陈松左右手两侧。
“诸位,陛下打算攻略高丽,但不会直接派兵......”
陈松将计划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郑大胜坐在陈松的下手位置,脸上多了不少自豪。
刚开始时虽然抗拒,但是现在他已经看开了,这是一次立功的大好机会。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郑大胜,其中,俞敏的脸上多了不少羡慕。
俞敏毕竟是军人,对功劳可要比文官渴望的多。
“咱们市舶司要全力配合这次的任务,所以,这次市舶司去高丽贸易,一部分船只要留在那里,等郑大胜将事情办好。
高丽局势诡谲云涌,一个不好就可能回不来了。我希望你们能够克服困难,也希望你们都能做好心理准备。”陈松说的很郑重,大厅中的气氛很凝重,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俞敏站了起来,冲着陈松说道:“大人,您放心吧,军人自当马革裹尸还,末将定然会完美的完成这次任务。”
有俞敏打头,剩下的人都开始表达自己的决心。
其实,这个任务,市舶司的压力并不大,毕竟又不是他们和李成桂接触。
接下来的时间,陈松就这次任务,和这些人进行了探讨,一直持续到后半夜。
商议完事情之后,陈松并没有急着睡觉,而是来到了书房,开始书写奏折。
郑大胜脸上的表情逐渐坚定下来,他看向陈松,说道:“大人,下官想明白了,这次去了高丽,一定将事情办好,不负大人给下官找来的这个机会。”
陈松笑道:“当然了,你也不要太害怕。等你出发的时候,陛下派遣来的京营人马就会到达。
有这些人保护你,在高丽,你也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就放宽心吧。”
“下官明白!”郑大胜长出一口气。
为了能让郑大胜将事情办好,朱元璋特意给郑大胜安排了差不多一百人的护卫,这些护卫都是从京营当中挑选出来的,使用的武器都是新式火铳。
这个时代,因为陈松的存在,所以朱元璋对高丽非常看重,不然的话,也不会给郑大胜调配如此数量的护卫。
马车缓缓向前,进了松江府城门。
此时的郑大胜已经卸任了松江府知府的职位,于是被陈松带着朝着松江府市舶司衙门走去。
来到市舶司衙门的时候,并没有人来迎接陈松,因为市舶司衙门当中的人不知道陈松今天会来。
马车停在市舶司衙门的大门前,大门前除了门口的衙役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
这些衙役看到停下来的马车,围了上去。
等他们看向陈松的面貌之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了。
陈松跳下马车,看向这些衙役,问道:“怎么看上去没什么人?他们都去哪了?”
一个衙役一脸恭谨的回道:“大人,大人们不知道您今天会来,他们都去码头看那艘三千料的大船去了。”
“三千料大船?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陈松嘀咕两声,看向这几个衙役,“我过去看看,你们在这里好好守着。”
陈松说罢,带着郑大胜以及随从朝着码头走去。
码头距离市舶司衙门没有多远,那艘三千料的大船横在码头上,陈松老远就看到了。
三千料的大船就像是小山一样,出现在陈松的视野当中。
陈松感慨不已,“三千料的大船就已经如此巨大了,要是历史上五千料的宝船出现,那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些撮尔小国在看到如此巨大的宝船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只可惜,郑和下西洋的场景,也不过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罢了。”
“这个时代,我来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过是一个起点罢了!”
陈松带着笑容,朝着码头走去。
没走几步路,陈松来到了码头上。
只是,码头上的那些官员都看着眼前的三千料大船,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陈松的到来。
郑大胜就像是一个狗腿子一样,跑到陈松的面前,冲着那些人的背影大喊:“陈大人来了,你们还看什么呢?”
一瞬间,这些官员转过身子,朝着后面看去。
只见陈松背着双手,面带笑容的看着他们。
夏杨率先反应了过来,他走到陈松面前,朝着陈松拱手行礼,“见过大人!”
“见过大人,大人此番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俞敏来到陈松面前,行了一礼之后询问道。
陈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了三千料大船的正前方。
陈松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这艘三千料大船。
俞敏站在陈松的身旁,细心的解释着:“大人,这艘大船用料三千料。比如今水师使用的战船大上不知道多少倍,上面可以安装大量的火炮,携带的士兵数量以及物资,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要是运用好,对水师的作用很大,对市舶司的作用也很大。”
陈松点点头,说道:“陛下能将这艘战船交给市舶司,就已经证明了陛下对市舶司的态度,以后,可要再接再厉啊。”
“下官定然不会辜负陛下的看重,定然不会辜负大人的抬爱。”夏杨说道。
俞敏也一脸郑重的保证,“大人就放心吧,末将定然不会辜负陛下和大人。”
“行了,不说这些事情了。这次的物资准备的怎么样了?这艘大船你们什么时候能掌控?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船队就要出发了。这次的任务有些重,可不仅仅是贸易之事,还有一系列的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今天晚上再详细的说吧。”陈松说道。
夏杨道:“陛下,物资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随时都可以出发。只是,只是......”
说到这里,夏杨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俞敏的样子和夏杨差不多,也是一脸为难。
看着两人这个样子,陈松以为他们遇到了什么难事,便问道:“可是市舶司遇到了什么难事?尽管说出来,市舶司目前对朝廷很重要,可不能有任何事情。”
见陈松这样说,夏杨深吸一口气,说道:“大人,是这样的,这件事情还要从上次回来之后说起.....”
夏杨一脸凝重的说了起来。
陈松的面色也跟着凝重起来,等夏杨说完之后,陈松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成了一个“川”字。
“你是说,自从上次回来之后,没多久,就有江浙一带的海商跑到市舶司来了,还想跟着出海?”陈松看向夏杨。
夏杨点点头,说道:“回大人,正是如此,而且数量还不少。
有一部分是开着海船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走路过来的。
开着海船过来的海商数量很少,之前陛下焚毁了很多江浙一带的海船。”
“大人,这个样子不足为奇。
商人都是逐利的,以前海路被陛下断绝,现在只剩下了松江府市舶司。
上次市舶司成功回来的消息被他们这些海商知道之后,他们就来了。”夏杨说道。
陈松皱眉思考,这个事情其实在陈松的预料之内,只是没有想到会来了这么早。
在陈松看来,市舶司最起码应该成功两三次之后,才能吸引到海商,可没想到,这才一次机会,就吸引到了这些海商。
陈松低估了这个时代海商的趋利心以及冒险心。
“既然他们不请自来,那可要好好地利用一番,利用的好了,好处无穷.....”
陈松收回心神,看向夏杨,“他们这些人现在还在吗?”
夏杨道:“回大人,他们这些人自从来了之后,就没有离开过。
因为不知道咱们第二次出海会不会带上他们,所以他们这些人就没有采买货物。
但下官估计,恐怕他们这些人早已经联系好了渠道,要是咱们这边开口,估计货物会很快到位。”
陈松点点头,道:“这样吧,明天早上将他们这些人给我找来,我有些事情要安排。这些商人用好了,对市舶司甚至对大明,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夏杨拱手道:“是!”
陈松在众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三千料大船。
站在大船的甲板上,陈松才知道这艘大船的宏伟。
这哪里是大船啊,这就是一艘会行走的高楼。
这个时代,依靠着木头,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足以证明这个国家的厉害。
太阳西斜,夕阳将陈松的身影拉的很长,夕阳的余晖为陈松披上了一层金辉,海鸟鸣叫着从陈松的头顶上略过。平静的海面上,粼粼海波反射着夕阳。世界一片祥和,陈松看向高丽方向,眼睛中多了不少的厉芒。
......
夜晚降临,天地一片安静,市舶司衙门的前厅中,蜡烛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大厅。
陈松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的环视一周。
市舶司的大小官员,全都坐在陈松左右手两侧。
“诸位,陛下打算攻略高丽,但不会直接派兵......”
陈松将计划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郑大胜坐在陈松的下手位置,脸上多了不少自豪。
刚开始时虽然抗拒,但是现在他已经看开了,这是一次立功的大好机会。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郑大胜,其中,俞敏的脸上多了不少羡慕。
俞敏毕竟是军人,对功劳可要比文官渴望的多。
“咱们市舶司要全力配合这次的任务,所以,这次市舶司去高丽贸易,一部分船只要留在那里,等郑大胜将事情办好。
高丽局势诡谲云涌,一个不好就可能回不来了。我希望你们能够克服困难,也希望你们都能做好心理准备。”陈松说的很郑重,大厅中的气氛很凝重,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俞敏站了起来,冲着陈松说道:“大人,您放心吧,军人自当马革裹尸还,末将定然会完美的完成这次任务。”
有俞敏打头,剩下的人都开始表达自己的决心。
其实,这个任务,市舶司的压力并不大,毕竟又不是他们和李成桂接触。
接下来的时间,陈松就这次任务,和这些人进行了探讨,一直持续到后半夜。
商议完事情之后,陈松并没有急着睡觉,而是来到了书房,开始书写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