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创业记 第279节
“你们家还有祠堂啊?”
“有啊,老宅那边有个小的。这还幸亏我们不是潮汕人,潮汕人才重视这些呢。我一个潮汕客户生平所求,惟愿能够在族谱上占据一个c位。他喝高了还说过,回头要是武力□□,他要多多的捐钱做军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接下来小半个月,老年团查缺补漏的又去逛了北京不那么出名的一些景点。
8月27号,她们跟着秦歌去看即将开业的门店。
秦歌过去四合院把越野车开了出来,载上她们三个和芳姐过去。
陈老师道:“这车这么新就拿来出租了?”
反正秦歌现在是买不起车的,机票都是21号才给她们订的。
而且她成天复习,出门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必要此时买车。
“嗯。”秦歌含糊应了一声。
外婆道:“越野车好,高一些。”
就是上车的时候费事一点。不过小歌给她弄了个脚踏板,踩着就上了。
秦歌心道:老太太,你之前踩的脚踏板多半是古董来着。
她顺手在四合院里搬的。货真价实的脚踏,好像是紫檀木的。还挺重,幸亏只有小小的一个。
反正又踩不坏,物尽其用。临时也找不到更何用的。
说到车外婆叹口气,“如今小孩子读个书怎么竞争那么大呢?买了房子还不够,还得攀比车。你表哥说只能把那辆大众车开上来先凑合几个月。回头他预备在西门再开一家门店。这样多挣点钱,争取早日换辆好一点的车。不然孩子在学校容易自卑。”
西门的店,如果能有东门这样的生意,那两边加起来一个月利润是1.5万。
再加上在小歌的店寄售,又是1.5万。
这样一年差不多有40万。俩孩子的学费,供房、供车,一家四口过日子,差不多是够了。
以后小歌的店开得多了,代售的茶叶利润也能水涨船高。
秦歌道:“那还只是蓉城的私立学校而已。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更吓人。一个月学费都以万计,一年二十万没跑。还要学什么马术课、钢琴课之类的,外教就更是寻常了。”
陈老师看她一眼,她觉得秦歌就是想以后送小孩上这样的学校。
嗯,只要她有这个能力就行。
她问道:“小歌,你在北京、上海买了房子,以后能转户口么?”
对中国人来说,户口可是顶顶重要的。而且万一上不起一年二十万的私立,那不还能往公立送么。
秦歌摇头,“北京、上海买房落户的政策前几年就取消了。回头等有了北京分公司,我再让人事部的人去问问相关部门,怎么给员工和我自己转户口。”
能解决员工子弟的读书问题,和购买公积金一样,都是把公司规模做大、人才留下的一个基础啊。
虽然她的下属都还年轻,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的。
当老板不容易!
张灏租了连在一起的三个房间,一个做外送店,一个做奶茶店,还有一个是小卖部。
至于秦氏小馆,目前才开了三家。连把蓉城铺遍都难!
以后外送生意做起来了,可以在本地找大师傅,但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外送店和奶茶店都是三个人轮班,一个熟手两个新人。
外送店二十四个人,八个熟手两个新人。
熟手是来□□店的老员工。新人都是张灏在校园网上发招聘启事找来的兼职的大学生。
有些人暑期本来就留京打散工,有些是在老家逛校园网或者听同学说了之后打电话联系,然后提前来校的。
张灏开的时薪是实习期6元,转正7元。
至于来帮店的老员工,加上出差补助肯定与此相当。不过他们可是包吃包住的。
回头张灏
是打算把人留下的,沟通好了。如果生意能做得下去,等北京分公司成立就把他们转到北京。
这里头大多原来就是北京人或者北方人。
他们自己也有回来的意愿。
秦歌看了看他们自己在墙上挂的手绘版1:50的商圈图,“哪找来的人才啊?不错。”
张灏道:“请美院的人帮着画的。为了收集这些数据,可费了不少工时。不过有这个图就方便多了。秦总,那越野车车是你的哇?”
“朋友的车,你别打拿它送大单或者进货的主意。该租就去租吧!”
张灏点点头道:“我们开这个店,成本可比在西南高多了。就贵在房租和人力成本这两个方面。小卖部进的货倒是还便宜些,因为少了中间商。”
秦歌已经看过他报上来的帐了。跑商圈的人力成本是西南的两倍,这是不可避免的。
房租贵一些,差不多是两倍。
广告费也贵些,在大学里打印传单的价格差不多。但请人发传单是时薪就贵了。
传单上印着四方网的网址,上头两次采访的剪辑短视频都在。上头还是cd1台的台标。
电瓶车、电脑等设备倒是和西南一个价。
也是幸亏电瓶车的价格没有double啊,不然又得多出两万开店费用。
这半个月陆陆续续花出去4万5,小卖部和奶茶店订货还花了八千。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如今北京的账上就千把块看家了。
来的时候张灏带了六万。
临走前,徐昭佩看过秦歌签了字的请款单拨款,忍不住对张灏道:“争取早点回馈总部啊。”
外送店的公账上一共就13万,跟小卖部借了30万腾挪,但算是北京这家店8月要开13家店了。
3.5*12=42万,这家店6万。
光开店就需要48万。
还幸亏8月外送这块能有14万左右进账。内单的外送费又是十日一结。
不然借30万还不够呢。
不过这样一来,外送店就一共有45个了。整体资产达到200-30=170万。
达成目标的七分之一了。
小卖部和奶茶店自身的资产不多,除了囤的货就很少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两样一直都是赚钱的。借了30万给外送店,自有资金还有30万。
而且小卖部还压了三个月180万的货款没付。账面上是相当充裕的。
就过去的一年吧,奶茶店和小卖部给外卖店做了挺多贡献的。
秦歌已经让徐昭佩算一下奶茶店一直以来的利润,回头把10%的利润清清楚楚的给顾阳。
这样才能一点起龃龉的隐患都不留。
算清楚了,9月份一并给他,正好凑钱买房子。
这会儿张灏提到盈利的压力大,秦歌道:“争取提高订单数目吧,也没有别的办法。”
8月28号开业,针对的也是开学季。大学生这时候陆陆续续就要到校了。
然后就是九月初军训的那一波。
张灏的第二家店已经准备上了,9月6号开业。目标就是军训那一波生意!
现在看来第二家店要想不再继续伸手,难!
这中间就隔了九天,刚开始还需要养人气。要卖出四万实在是不可能。
那差不多是西南的店暑假一个月的销量了。
然后就不急了,国庆黄金周后再说。不然在北京开四薪,真负担不起!
第三家店是10月12号开,争取不再伸手。
那三个老太太发现这儿跟别处的店装修一般无二,就没什么兴趣了。结伴到这个大学的校园里去逛。
秦歌让她们记清楚这里是xx院8栋108。
三个老太太下楼没走多远,遇上了从车里探头出来,拿着地址问路的、王明远的助理袁樱。
王明远坐在驾驶座在等她问清楚了路好开车。
袁樱看到三个老太太,本着老年人在这附近住得比较久多半知道路怎么走的原则,就礼貌地询问她们。
外婆她们本来打算摆手说不清楚,毕竟她们也是头回来这里。
然后一听这姑娘说的是四川味的普通话,再一听这不是秦歌让她们熟记的地址么。
陈老师道:“你们找秦歌外送店?”
“是啊、是啊。您三位知道啊?”袁樱露出
喜色。
“我是秦歌的母亲。前面路口转弯,左转再开百来米就到了。”
王明远听说是秦歌的母亲便开门下车。
“原来是阿姨啊,您好、您好!我是......”
陈老师看清楚道:“我知道,你是王总。”
外婆看陈老师不冷不热的,忙热情地笑道:“王总,小歌和张灏都等着您呢。您快过去吧——”
“您是......
“我是小歌的外婆。”
“原来是外婆啊,您精气神真是健旺。”
“还行。”
王明远又转向马老师,“那这位老太太是......”
“我是小歌的邻居。”
“有啊,老宅那边有个小的。这还幸亏我们不是潮汕人,潮汕人才重视这些呢。我一个潮汕客户生平所求,惟愿能够在族谱上占据一个c位。他喝高了还说过,回头要是武力□□,他要多多的捐钱做军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接下来小半个月,老年团查缺补漏的又去逛了北京不那么出名的一些景点。
8月27号,她们跟着秦歌去看即将开业的门店。
秦歌过去四合院把越野车开了出来,载上她们三个和芳姐过去。
陈老师道:“这车这么新就拿来出租了?”
反正秦歌现在是买不起车的,机票都是21号才给她们订的。
而且她成天复习,出门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必要此时买车。
“嗯。”秦歌含糊应了一声。
外婆道:“越野车好,高一些。”
就是上车的时候费事一点。不过小歌给她弄了个脚踏板,踩着就上了。
秦歌心道:老太太,你之前踩的脚踏板多半是古董来着。
她顺手在四合院里搬的。货真价实的脚踏,好像是紫檀木的。还挺重,幸亏只有小小的一个。
反正又踩不坏,物尽其用。临时也找不到更何用的。
说到车外婆叹口气,“如今小孩子读个书怎么竞争那么大呢?买了房子还不够,还得攀比车。你表哥说只能把那辆大众车开上来先凑合几个月。回头他预备在西门再开一家门店。这样多挣点钱,争取早日换辆好一点的车。不然孩子在学校容易自卑。”
西门的店,如果能有东门这样的生意,那两边加起来一个月利润是1.5万。
再加上在小歌的店寄售,又是1.5万。
这样一年差不多有40万。俩孩子的学费,供房、供车,一家四口过日子,差不多是够了。
以后小歌的店开得多了,代售的茶叶利润也能水涨船高。
秦歌道:“那还只是蓉城的私立学校而已。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更吓人。一个月学费都以万计,一年二十万没跑。还要学什么马术课、钢琴课之类的,外教就更是寻常了。”
陈老师看她一眼,她觉得秦歌就是想以后送小孩上这样的学校。
嗯,只要她有这个能力就行。
她问道:“小歌,你在北京、上海买了房子,以后能转户口么?”
对中国人来说,户口可是顶顶重要的。而且万一上不起一年二十万的私立,那不还能往公立送么。
秦歌摇头,“北京、上海买房落户的政策前几年就取消了。回头等有了北京分公司,我再让人事部的人去问问相关部门,怎么给员工和我自己转户口。”
能解决员工子弟的读书问题,和购买公积金一样,都是把公司规模做大、人才留下的一个基础啊。
虽然她的下属都还年轻,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的。
当老板不容易!
张灏租了连在一起的三个房间,一个做外送店,一个做奶茶店,还有一个是小卖部。
至于秦氏小馆,目前才开了三家。连把蓉城铺遍都难!
以后外送生意做起来了,可以在本地找大师傅,但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外送店和奶茶店都是三个人轮班,一个熟手两个新人。
外送店二十四个人,八个熟手两个新人。
熟手是来□□店的老员工。新人都是张灏在校园网上发招聘启事找来的兼职的大学生。
有些人暑期本来就留京打散工,有些是在老家逛校园网或者听同学说了之后打电话联系,然后提前来校的。
张灏开的时薪是实习期6元,转正7元。
至于来帮店的老员工,加上出差补助肯定与此相当。不过他们可是包吃包住的。
回头张灏
是打算把人留下的,沟通好了。如果生意能做得下去,等北京分公司成立就把他们转到北京。
这里头大多原来就是北京人或者北方人。
他们自己也有回来的意愿。
秦歌看了看他们自己在墙上挂的手绘版1:50的商圈图,“哪找来的人才啊?不错。”
张灏道:“请美院的人帮着画的。为了收集这些数据,可费了不少工时。不过有这个图就方便多了。秦总,那越野车车是你的哇?”
“朋友的车,你别打拿它送大单或者进货的主意。该租就去租吧!”
张灏点点头道:“我们开这个店,成本可比在西南高多了。就贵在房租和人力成本这两个方面。小卖部进的货倒是还便宜些,因为少了中间商。”
秦歌已经看过他报上来的帐了。跑商圈的人力成本是西南的两倍,这是不可避免的。
房租贵一些,差不多是两倍。
广告费也贵些,在大学里打印传单的价格差不多。但请人发传单是时薪就贵了。
传单上印着四方网的网址,上头两次采访的剪辑短视频都在。上头还是cd1台的台标。
电瓶车、电脑等设备倒是和西南一个价。
也是幸亏电瓶车的价格没有double啊,不然又得多出两万开店费用。
这半个月陆陆续续花出去4万5,小卖部和奶茶店订货还花了八千。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如今北京的账上就千把块看家了。
来的时候张灏带了六万。
临走前,徐昭佩看过秦歌签了字的请款单拨款,忍不住对张灏道:“争取早点回馈总部啊。”
外送店的公账上一共就13万,跟小卖部借了30万腾挪,但算是北京这家店8月要开13家店了。
3.5*12=42万,这家店6万。
光开店就需要48万。
还幸亏8月外送这块能有14万左右进账。内单的外送费又是十日一结。
不然借30万还不够呢。
不过这样一来,外送店就一共有45个了。整体资产达到200-30=170万。
达成目标的七分之一了。
小卖部和奶茶店自身的资产不多,除了囤的货就很少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两样一直都是赚钱的。借了30万给外送店,自有资金还有30万。
而且小卖部还压了三个月180万的货款没付。账面上是相当充裕的。
就过去的一年吧,奶茶店和小卖部给外卖店做了挺多贡献的。
秦歌已经让徐昭佩算一下奶茶店一直以来的利润,回头把10%的利润清清楚楚的给顾阳。
这样才能一点起龃龉的隐患都不留。
算清楚了,9月份一并给他,正好凑钱买房子。
这会儿张灏提到盈利的压力大,秦歌道:“争取提高订单数目吧,也没有别的办法。”
8月28号开业,针对的也是开学季。大学生这时候陆陆续续就要到校了。
然后就是九月初军训的那一波。
张灏的第二家店已经准备上了,9月6号开业。目标就是军训那一波生意!
现在看来第二家店要想不再继续伸手,难!
这中间就隔了九天,刚开始还需要养人气。要卖出四万实在是不可能。
那差不多是西南的店暑假一个月的销量了。
然后就不急了,国庆黄金周后再说。不然在北京开四薪,真负担不起!
第三家店是10月12号开,争取不再伸手。
那三个老太太发现这儿跟别处的店装修一般无二,就没什么兴趣了。结伴到这个大学的校园里去逛。
秦歌让她们记清楚这里是xx院8栋108。
三个老太太下楼没走多远,遇上了从车里探头出来,拿着地址问路的、王明远的助理袁樱。
王明远坐在驾驶座在等她问清楚了路好开车。
袁樱看到三个老太太,本着老年人在这附近住得比较久多半知道路怎么走的原则,就礼貌地询问她们。
外婆她们本来打算摆手说不清楚,毕竟她们也是头回来这里。
然后一听这姑娘说的是四川味的普通话,再一听这不是秦歌让她们熟记的地址么。
陈老师道:“你们找秦歌外送店?”
“是啊、是啊。您三位知道啊?”袁樱露出
喜色。
“我是秦歌的母亲。前面路口转弯,左转再开百来米就到了。”
王明远听说是秦歌的母亲便开门下车。
“原来是阿姨啊,您好、您好!我是......”
陈老师看清楚道:“我知道,你是王总。”
外婆看陈老师不冷不热的,忙热情地笑道:“王总,小歌和张灏都等着您呢。您快过去吧——”
“您是......
“我是小歌的外婆。”
“原来是外婆啊,您精气神真是健旺。”
“还行。”
王明远又转向马老师,“那这位老太太是......”
“我是小歌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