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节
古时的昆布,其实包含内容更多。但大夏将其区分开了,圣人给纶布赐名“鹅掌菜”,又有紫菜、鹿角菜等,皆令其进贡至京。
眼前这些木头架子上晾晒的,大部分是鹅掌菜。
十月了,地里没什么活需要忙。但府兵的部曲们却没法歇下来,他们纷纷跑到海边,打捞、拾取鹅掌菜,拖曳上岸之后,简单清洗,再挂起来晾晒干。
这是他们自己的收入,府兵不会管,甚至官府也不课税,因此积极性非常高。
方才离港的船只之中,就有不少装运了鹅掌菜、紫菜、鹿角菜以及另外一种由圣人赐名的“裙带菜”。
淮海道转运使宋瑶颇为感慨,多少年了,第一次从安东府见到“回头钱”。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大概就是鹅掌菜数量很少。打捞、清理、晾晒、运输也是个体力活,并不容易干。
杜光乂曾经冒出过个念头:粟麦可以种,海带能不能“种”?
似乎很难,因为这东西生长于海中岩石之上,你种在什么东西上面?何物在海中一年不烂?
今年渤海国南海府也进贡了不少昆布。
但他们的昆布(海带)与中原的昆布(鹅掌菜)比起来,似乎又大不一样。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今惟出高丽,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
这种昆布,渤海有,中原没有,圣人似乎更爱之。
圣人怎么这么爱海中之物?杜光乂无奈地摇了摇头,想要取悦圣上可不容易啊。
“举枪!冲!”远处传来一声断喝,紧接着是如雷的马蹄声。
三百府兵骑着战马,斜举马槊,沿着海边平地来了一次迅疾的冲锋。
“杀!”战马所过之处,木人、草人东倒西歪,伤口纵横交错。
一轮冲完之后,骑兵在远处收拢,紧接着又冲一次。
“昔年厅子都冲兖兵,出没二十余合,终破贼人。你等平日里好吃好喝,须不比厅子都差了,再冲!”一名校尉高举马槊,大吼道。
“杀!”奔雷声响起,平地上烟尘阵阵,杀声如潮。
杜光乂看得如痴如醉。
谁说毛锥子不喜欢兵事的?那只是对于出身贫家的读书人来说罢了。
杜光乂出身京兆杜氏,自然花费得起重金聘请武师教导武艺,这是家境普通的读书人难以承受的开销。
他这么多年一直从事文职,武艺早就荒废了,但看到军士们热火朝天训练的场面,依然感到很兴奋。
安东府是他奋斗数年的地方,这里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甚至亲身参与。有这些强悍的府兵在,睡觉都安稳。
※※※※※※
杜光乂离开旅顺后,一路向北,再向西,于十月二十日抵达了营口县。
他谢绝了营口令李谟的陪同,让他自去督促仓城扩建,自己随意看看。
李谟与折冲府都尉商量之后,派了一位名叫康福的队正,带五十名正在训练的府兵随行,护卫其安全。
“康队头年齿几何?”杜光乂牵着马儿,随口问道。
“二十有三。”康福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皮甲,回道。
杜光乂看了一眼他身上的装束,又看了看他的马,道:“战马不错,甲差了点。怎么?家里歉收了?”
“这会只得一户部曲,今年种的小麦,也被水淹了,颗粒无收。”康福答道。
杜光乂叹了口气,吩咐随从道:“过两日送一副铁铠到康队头府上。”
“是。”随从应道。
“这怎么使得……”康福不好意思地说道,但却没有拒绝。
“你用得上。”杜光乂说道:“营口的仓城已堆了十余万斛粮豆,你知道吧?”
“知道。”康福点了点头。
“明年很可能要打契丹了。没点防身的家伙,我怕你上阵就死了。”杜光乂说道。
康福有心反驳,老子好歹是蔚州军校出身,生死场上走了几个来回的人,还能被契丹人弄死不成?
但他知道好歹,有了铁甲在身,冲起来更加安全,也更容易建立功勋,故并未拒绝。
“明年真要打契丹?”康福道完谢后,紧张地问道。
“多半要打。”杜光乂说道。
安东府兵军额两万,但至今未募齐,还要抽调轮戍抚顺、盖牟等地。明年若出师,撑死了万人规模。王彦章固然是猛将,但就这么点兵,杜光乂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
河对岸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杜光乂、康福二人齐齐望去,却见一群契丹人赶着牛羊南来。
那并不是敌人,而是刚从长春宫转来的契丹贵人耶律罨古只部,大概有数千男女老少,不到十万头牲畜。
这点本钱,在草原上真算不了什么。甚至于,营州随便拉出一个杂胡部落,都能稳稳压过罨古只部。
“罨古只野心勃勃……”杜光乂冷哼一声。
上个月的时候,他在积利县接见了昌平汤丞耶律滑哥。
滑哥向他密报:罨古只酒后口出怨言,辱骂今上,似有反意。
杜光乂没说什么。
滑哥的一面之词,还不足以影响他的判断。但以他长期处理草原事务的经验来看,若说罨古只一点野心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任他诸般阴谋,又有何用?”康福哂笑道:“当数十万大军北伐的时候,罨古只就知道他那点本钱,实在不值一提了。”
“康队头倒挺有见识。”杜光乂用惊奇的目光瞟了他一眼。
康福似未所觉,继续说道:“契丹人引以为豪的骑射本事,这次怕是要落空。当平海军的船沿着大辽水北上时,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无用了。连粮道都断不了,如何打?正面厮杀么?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
二度组建安东行营的命令已经下来了。
王彦章暂代行营指挥副使之职,指挥使是谁,尚无消息。
安东府七县,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操练部队,囤积粮草,扩建码头。
来年开春之后,平海军还会组织大规模的运输,将营口附近的军粮增加到三十万斛。很明显,这是一次水陆并进的军事行动,将契丹人在辽西的势力连根拔起。
如果达到目的,那么迭剌部将遭受惨重的损失,因为辽西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
迭剌部的实力越弱,对局势就越有帮助,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第050章 营州风貌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明亮的教室内,吕琦正在给人代课。
其实他的教学水平很一般,对经义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大部分时候照本宣科罢了。
但眼前这些学生们其实也不需要多么厉害的水平来教。
诸部酋豪、土族豪强、将校军官家庭的子弟,教他们识字,会粗浅的公文写作,能稍微得体地对话,差不多也就够了。
因此,这份差事其实不难。
吕琦照本宣科念完,再带着学生反复念。念完之后,给他们讲讲这背后的小故事,即历史上这段话记录的事件和背景,通过故事教给他们一些规矩和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学生们也很开心。听故事嘛,谁不喜欢。听完之后有没有收获,就看个人了。
讲了足足一个时辰后,到了放学的时间了。吕琦大手一挥,学生们如蒙大赦,作鸟兽散。
谁特么愿意读书?若不是家里逼着过来上学,有这时间还不如出去打猎游玩。
不过还是有好学的留了下来,问道:“请问先生,春秋诸侯为何对天子那么顺从?”
这个问题问得好。
吕琦理了理思绪,道:“因为这样对他们有好处。”
“有何好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吕琦说道:“他们反了周天子,如果下面人有样学样,也起来反他们呢?”
学生点了点头。
又有人问道:“经学还没农学管用呢,学它作甚?”
“医学也比农学管用啊。”
“其实算学也不错。”
吕琦听得有些头大,道:“礼之一字,妙用无穷。你等安心学习便是,以后有的是用处。”
学生们将信将疑。
他们文化基础很薄弱,甚至压根就没什么文化。思考问题一般是最朴素、最本能的需求来看问题,因此觉得农学、医学、算学什么的,实用性远超经学,不知道为何经学生最容易做官。
吕琦还是个少年,他也回答不上来,只是下意识觉得,经学涉及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本质,关系到他怎么看事物,怎么待人接物,怎么思考问题。医学、农学、算学,在他看来只是实用技巧,是小道,比不得经学大道。
“好好学就是了。父兄送尔等来入学,可是费了好大劲。”吕琦故意板起脸,说道。
学生们行礼退去。
吕琦暗暗松了一口气。
柳城县经学有三十人之多,多为蕃胡之众。让他们入学,其实也是一种怀柔之策。
大夏肇建,地方经学生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多充任各级衙门小吏。部分学业较出众的,即便没考上进士,也能直接当官。
虽然因为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多,这条路在慢慢变窄,但终究还是一条出路,比较受人欢迎——至不济,也可以混个粗通文墨,总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强。
教育,始终是最好的同化方式。
吕琦在种觐仙门下听课的时候,就听先生提起过关西的州县经学,对其化解蕃胡戾气、减少地方动乱的作用大加赞赏。
当然,种觐仙也直言,关西的经学生能到关东当官,对于关西经学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便是县一级的小官小吏,也非常吸引人。
营州如果能持之以恒教育个二十年,一众蕃胡部落或许都会慢慢汉化。这种事情,总是从上层最先开始。
※※※※※※
眼前这些木头架子上晾晒的,大部分是鹅掌菜。
十月了,地里没什么活需要忙。但府兵的部曲们却没法歇下来,他们纷纷跑到海边,打捞、拾取鹅掌菜,拖曳上岸之后,简单清洗,再挂起来晾晒干。
这是他们自己的收入,府兵不会管,甚至官府也不课税,因此积极性非常高。
方才离港的船只之中,就有不少装运了鹅掌菜、紫菜、鹿角菜以及另外一种由圣人赐名的“裙带菜”。
淮海道转运使宋瑶颇为感慨,多少年了,第一次从安东府见到“回头钱”。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大概就是鹅掌菜数量很少。打捞、清理、晾晒、运输也是个体力活,并不容易干。
杜光乂曾经冒出过个念头:粟麦可以种,海带能不能“种”?
似乎很难,因为这东西生长于海中岩石之上,你种在什么东西上面?何物在海中一年不烂?
今年渤海国南海府也进贡了不少昆布。
但他们的昆布(海带)与中原的昆布(鹅掌菜)比起来,似乎又大不一样。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今惟出高丽,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
这种昆布,渤海有,中原没有,圣人似乎更爱之。
圣人怎么这么爱海中之物?杜光乂无奈地摇了摇头,想要取悦圣上可不容易啊。
“举枪!冲!”远处传来一声断喝,紧接着是如雷的马蹄声。
三百府兵骑着战马,斜举马槊,沿着海边平地来了一次迅疾的冲锋。
“杀!”战马所过之处,木人、草人东倒西歪,伤口纵横交错。
一轮冲完之后,骑兵在远处收拢,紧接着又冲一次。
“昔年厅子都冲兖兵,出没二十余合,终破贼人。你等平日里好吃好喝,须不比厅子都差了,再冲!”一名校尉高举马槊,大吼道。
“杀!”奔雷声响起,平地上烟尘阵阵,杀声如潮。
杜光乂看得如痴如醉。
谁说毛锥子不喜欢兵事的?那只是对于出身贫家的读书人来说罢了。
杜光乂出身京兆杜氏,自然花费得起重金聘请武师教导武艺,这是家境普通的读书人难以承受的开销。
他这么多年一直从事文职,武艺早就荒废了,但看到军士们热火朝天训练的场面,依然感到很兴奋。
安东府是他奋斗数年的地方,这里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甚至亲身参与。有这些强悍的府兵在,睡觉都安稳。
※※※※※※
杜光乂离开旅顺后,一路向北,再向西,于十月二十日抵达了营口县。
他谢绝了营口令李谟的陪同,让他自去督促仓城扩建,自己随意看看。
李谟与折冲府都尉商量之后,派了一位名叫康福的队正,带五十名正在训练的府兵随行,护卫其安全。
“康队头年齿几何?”杜光乂牵着马儿,随口问道。
“二十有三。”康福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皮甲,回道。
杜光乂看了一眼他身上的装束,又看了看他的马,道:“战马不错,甲差了点。怎么?家里歉收了?”
“这会只得一户部曲,今年种的小麦,也被水淹了,颗粒无收。”康福答道。
杜光乂叹了口气,吩咐随从道:“过两日送一副铁铠到康队头府上。”
“是。”随从应道。
“这怎么使得……”康福不好意思地说道,但却没有拒绝。
“你用得上。”杜光乂说道:“营口的仓城已堆了十余万斛粮豆,你知道吧?”
“知道。”康福点了点头。
“明年很可能要打契丹了。没点防身的家伙,我怕你上阵就死了。”杜光乂说道。
康福有心反驳,老子好歹是蔚州军校出身,生死场上走了几个来回的人,还能被契丹人弄死不成?
但他知道好歹,有了铁甲在身,冲起来更加安全,也更容易建立功勋,故并未拒绝。
“明年真要打契丹?”康福道完谢后,紧张地问道。
“多半要打。”杜光乂说道。
安东府兵军额两万,但至今未募齐,还要抽调轮戍抚顺、盖牟等地。明年若出师,撑死了万人规模。王彦章固然是猛将,但就这么点兵,杜光乂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
河对岸传来了悠扬的歌声。
杜光乂、康福二人齐齐望去,却见一群契丹人赶着牛羊南来。
那并不是敌人,而是刚从长春宫转来的契丹贵人耶律罨古只部,大概有数千男女老少,不到十万头牲畜。
这点本钱,在草原上真算不了什么。甚至于,营州随便拉出一个杂胡部落,都能稳稳压过罨古只部。
“罨古只野心勃勃……”杜光乂冷哼一声。
上个月的时候,他在积利县接见了昌平汤丞耶律滑哥。
滑哥向他密报:罨古只酒后口出怨言,辱骂今上,似有反意。
杜光乂没说什么。
滑哥的一面之词,还不足以影响他的判断。但以他长期处理草原事务的经验来看,若说罨古只一点野心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任他诸般阴谋,又有何用?”康福哂笑道:“当数十万大军北伐的时候,罨古只就知道他那点本钱,实在不值一提了。”
“康队头倒挺有见识。”杜光乂用惊奇的目光瞟了他一眼。
康福似未所觉,继续说道:“契丹人引以为豪的骑射本事,这次怕是要落空。当平海军的船沿着大辽水北上时,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无用了。连粮道都断不了,如何打?正面厮杀么?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
二度组建安东行营的命令已经下来了。
王彦章暂代行营指挥副使之职,指挥使是谁,尚无消息。
安东府七县,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操练部队,囤积粮草,扩建码头。
来年开春之后,平海军还会组织大规模的运输,将营口附近的军粮增加到三十万斛。很明显,这是一次水陆并进的军事行动,将契丹人在辽西的势力连根拔起。
如果达到目的,那么迭剌部将遭受惨重的损失,因为辽西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
迭剌部的实力越弱,对局势就越有帮助,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第050章 营州风貌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明亮的教室内,吕琦正在给人代课。
其实他的教学水平很一般,对经义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大部分时候照本宣科罢了。
但眼前这些学生们其实也不需要多么厉害的水平来教。
诸部酋豪、土族豪强、将校军官家庭的子弟,教他们识字,会粗浅的公文写作,能稍微得体地对话,差不多也就够了。
因此,这份差事其实不难。
吕琦照本宣科念完,再带着学生反复念。念完之后,给他们讲讲这背后的小故事,即历史上这段话记录的事件和背景,通过故事教给他们一些规矩和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学生们也很开心。听故事嘛,谁不喜欢。听完之后有没有收获,就看个人了。
讲了足足一个时辰后,到了放学的时间了。吕琦大手一挥,学生们如蒙大赦,作鸟兽散。
谁特么愿意读书?若不是家里逼着过来上学,有这时间还不如出去打猎游玩。
不过还是有好学的留了下来,问道:“请问先生,春秋诸侯为何对天子那么顺从?”
这个问题问得好。
吕琦理了理思绪,道:“因为这样对他们有好处。”
“有何好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吕琦说道:“他们反了周天子,如果下面人有样学样,也起来反他们呢?”
学生点了点头。
又有人问道:“经学还没农学管用呢,学它作甚?”
“医学也比农学管用啊。”
“其实算学也不错。”
吕琦听得有些头大,道:“礼之一字,妙用无穷。你等安心学习便是,以后有的是用处。”
学生们将信将疑。
他们文化基础很薄弱,甚至压根就没什么文化。思考问题一般是最朴素、最本能的需求来看问题,因此觉得农学、医学、算学什么的,实用性远超经学,不知道为何经学生最容易做官。
吕琦还是个少年,他也回答不上来,只是下意识觉得,经学涉及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本质,关系到他怎么看事物,怎么待人接物,怎么思考问题。医学、农学、算学,在他看来只是实用技巧,是小道,比不得经学大道。
“好好学就是了。父兄送尔等来入学,可是费了好大劲。”吕琦故意板起脸,说道。
学生们行礼退去。
吕琦暗暗松了一口气。
柳城县经学有三十人之多,多为蕃胡之众。让他们入学,其实也是一种怀柔之策。
大夏肇建,地方经学生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多充任各级衙门小吏。部分学业较出众的,即便没考上进士,也能直接当官。
虽然因为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多,这条路在慢慢变窄,但终究还是一条出路,比较受人欢迎——至不济,也可以混个粗通文墨,总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强。
教育,始终是最好的同化方式。
吕琦在种觐仙门下听课的时候,就听先生提起过关西的州县经学,对其化解蕃胡戾气、减少地方动乱的作用大加赞赏。
当然,种觐仙也直言,关西的经学生能到关东当官,对于关西经学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便是县一级的小官小吏,也非常吸引人。
营州如果能持之以恒教育个二十年,一众蕃胡部落或许都会慢慢汉化。这种事情,总是从上层最先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