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今日的林远秋,依旧与平日一样,该如何依旧如何,安之若素,惬意自在。
  等看到官厨又蒸了荷叶鸡时,林远秋还跟往常一样,让抬饭小吏快去帮自己买几只过来。
  只是在小吏转身离开时,林远秋把一只绣了如意花纹的荷包悄悄塞到了他的手里。
  因着有衣袖遮挡,所以并无旁人看到。
  这只荷包是林远秋昨晚就准备好的,原本他的打算就是想趁着今日午饭时,拿给抬饭小吏的。
  荷包里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这并不是打赏,而是林远秋的答谢。答谢这三年来,人家对自己的有求必应。
  这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人家一没拿你的俸禄,二没吃你家的饭,凭啥帮你做这做那的。是以,自己今日的答谢,是应当应分的。
  虽在翰林院当差,可小吏的薪俸并不高,特别像这种帮着打杂的,每个月只有八百文的月钱,以及一年五斛的粮食。
  所以,在看到荷包里竟然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后,抬饭小吏的好心情足足保持了小半年。
  ……
  林远秋修的纪传史书已全部完工,一套共有九本。
  这样的修史量,在修史馆一众官员中,算是拔尖的存在了,可见在翰林院的这三年,林修撰并没有一丁点混日子的情况。
  新官任满三年后的考核称为初考,在考评送到吏部之前,得有衙署最高官员填写上评语。
  方掌院没有半点犹豫,提笔蘸墨后,直接在林修撰的考评栏里写下了一个“优”字。而后再把自己的官印摁上。如此,一份考评算是完成了。
  而同在一张桌案上,另几份考评正摊开,晾着上头还未干透的印泥。
  此时,若林远秋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惊奇的看到,这会儿除了他的考评上写着“优”,其他人的,方掌院写的都是“良”字。
  可见,对于林修撰的表现,方掌院有多认可和满意了。
  只可惜林修撰的外放文书已经下来,不日人家就将启程离开京城了。
  唉,方掌院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林修撰这一走,他们翰林院可是少了一位聪慧的进讲经史者了。
  不过,想到不日后的会试放榜,方掌院释然了许多。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不了多久,新一榜的进士们又将诞生。而最优秀的那几个,自然又会往翰林院来。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十多位的庶吉士,想来这些人当中,定有如林修撰一般聪慧过人的吧。
  ……
  只要一想到过了今日,自己便不用再往翰林院来了,林远秋心里就有些不舍。
  再想起自己刚来翰林院时,心中曾有过的在修史馆一直待到致仕的打算。
  果然,人生充满了不确定,而他能把控的,怕只有依旧平和的内心了。
  离下值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林远秋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其实也谈不上收拾,因为除了一盆兰花和一把紫砂壶,以及一个杯盏外,就没有其他要带回去的东西了。
  原本这盆春兰,林远秋并不准备再往家里拿的。
  可不知是不是花儿通了灵性,知晓主人有把它丢下的打算。这不,才过了一个晚上,那些长着的花苞居然全都把花开了出来。
  闻着芬芳馥郁,让人神清气爽,也让林远秋下了待会儿要抱它回家的决定。
  自兰花生出花苞后,顾平就一直留意着开花。他与林远秋一样的想法,也觉得开花还得再过几天,是以看到六、七朵花苞全都绽放后,顾平自是忍不住的新奇。
  而后借花寄语道,“这春兰怕是知晓林大人即将步入新程,这是想预祝林大人前路锦绣,步步高升的意思吧。”
  听了顾平之言,众同年,以及修史馆的其他同僚们也纷纷过来送辞。
  此时此刻,于他们来说,就是和林大人辞别了。
  韩士成拱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预祝林大人一路和顺!”
  王顺知也拱手道,“愿林大人前途似锦,一路繁花!”
  林远秋一一与人谢过。
  至于张清远和丁德进,则和林远秋相互预祝,壮志凌云,扶摇直上,他日再于京城相聚。
  与林远秋相比,此时的张清远和丁德进就要意气风发了许多。
  特别是丁德进,直隶知州可掌着近三千的兵卫呢。话说,年轻人谁没一个将军梦啊,只要一想到这么多人都将听令于自己,丁德进就忍不住心潮澎湃了起来。
  说到兵卫,林远秋所掌的散州,也是配有兵卫的,只不过比起直隶知州,永宁知州要少了将近一千的人数。
  林远柏和平安早在门外等着了。
  见公子拿着不少东西出来,平安忙快步上前,很快把兰花盆接到了手上。
  而林远柏,在看到林远秋手里提着的几个荷叶包,忍不住笑道,“五弟今日又买荷叶鸡啦?”
  林远秋点头,心里想的却是,往后想再吃上翰林院的荷叶鸡,怕是不太可能了。
  才坐上马车,林远柏就迫不及待把最让他开心的事情说了,“五弟,今早你上值没多久,钟叔就来家里了。听钟叔的意思,此次他会跟咱们一起去永宁州,对了,还有锦安和锦华两兄弟,到时他们也会一起跟着过去的。”
  “岳父和舅兄?”林远秋愣住。
  “对啊,钟叔还说,既然咱们全家都要去塞北,那就早些出发,这样时间不用很赶,路上也可舒适一些,等钟叔离开后,爷奶就让家里收拾行李了。”
  林远柏满脸的兴奋,今日钟叔可是教了他和哥哥们不少呢,还让他们记得把绑腿布带也预备上,钟叔说了,此去塞北,肯定会有不好走的路段,为了减轻马车的负重,男人们说不得就得下来步行。
  林远柏是真没想到,出一趟远门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而林远秋,也压根没想到岳父和舅兄会跟自己一起去上任。这让他感激的同时,又安心了不少,自己实在是太需要懂拳脚功夫的人手了,不但路上需要,等到了北地就更加需要了。
  今日林远秋特地罗列了此次外放的优劣处。很显然,不管是匪人还是山戎人,杜知县死于非命是肯定的,而直接造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就是缺乏人手,也就是兵卫。而自己的知州身份正好可以弥补了这项,因为知州是有领兵权的,虽散州兵卫只有两千多,可训练好了,也绝对是保护自家和百姓们不容侵犯的利器。
  原本林远秋还担心在管理兵卫上会是自己的空白项,如今有岳父和两个舅兄跟着就不一样了。
  岳父在泾州兵营待了多年,想必对营兵们的管理和操练了如指掌,有他帮着把控,自己就能省下不少的心。
  想到这里,林远秋只觉肩膀上的压力又减轻了许多,对众嫂子和众侄儿(女)一起跟着的担忧,更是少了不少。
  对了,既然侄子侄女都要跟着,那么趁着这次干脆给孩子们请了先生,就请能一起跟着去北地的那种。
  等到了北地之后,自己肯定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学业。至于子旭和文昌,不管此次能不能出仕,肯定不会跟着前往北地,所以另请先生给孩子们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林远秋之所以要从这边请了先生过去,而不是在当地找寻,也是为了谨慎起见,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别到时请了个麻烦到家里来。
  这样一想,林远秋突然觉得家里的下人婆子还得添置,免得到时人手不够,要临时在当地买,那时再添的人手,就不知道会是谁的人了。
  林远秋觉得自己有些阴谋论了,不过都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何况与性命搭上边的事,再谨慎提防都是应该的。
  如此,接下来的几日,自己就该紧锣密鼓的安排起来了。
  都说各司其职才能有条不紊,林远秋准备等回去之后,就给家里人做个分配,比如谁负责置办路上所需,谁负责去车行雇车马,还有负责家里铺子以及庄子上的安排。
  至于请先生和添置家里的下人,还有雇镖师的事,林远秋觉得还是自己来吧。
  不是不相信家里人的眼光,而是他的这层身份,在某些时候要比家里人多了一层威严。
  ……
  原本听四哥说家里已开始收拾行李的话,林远秋脑子里还没什么概念,毕竟当初搬来京城前的收拾行李,他并没有参与。
  所以等林远秋回到家里后,立马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给看呆了。
  婆子们来回小跑的步伐就不必说了,那一只只箱笼只差把院子给堆满。
  而他的爹娘,正把昨晚打包好的包袱又一只只重新打开。方才亲家可是说了,出门在外东西尽量少带,可他们俩,差不多把房里的物什一股脑的全包上了。
  待林远秋走进厅堂,发现原该饭菜满桌的八仙桌上,此时空空如也,难道今天的晚饭还没做?
  带着疑惑林远秋直接去了灶间,结果就看到大伯娘和二伯娘,还有张妈她们,正用草绳,把一个个饭碗和盘子缠上,说是这样绑着,哪怕路上再是颠簸,也不易震碎。
  林远秋想说的是,你们把碗、盘都打包上了,那咱们这几日用啥吃饭啊?
  可没等林远秋开口,周氏就把人推到外头去了,灶房里都是烟灰呢,可不要把官袍给弄脏了。
  既然还没饭吃,林远秋准备回房拿几块点心先垫垫肚子。可等路过东跨院时,就听围墙里头传来了小娃儿们的说话声。
  听着好像正在商量着事。
  先是林墨晟的声音,“大姐,你说咱们要不要把秋千也给带上?”
  林墨俊在一旁忙点头附和,“对对对,还有滑滑梯,也一并带过去吧。”
  十一岁的林婉清早已有了大姐姐的威严,只听她说道,“秋千和滑滑梯能不能带上,大姐不知道,可你俩的书本和笔墨肯定得带上的。”
  然后,林远秋就听到墨俊和墨晟的连连叫苦声。这似曾相识的声音,让林远秋不禁想起他们爹小的时候,那时只要一提到念书,三哥和四哥就是这种的叫屈声。
  所以,这两个小屁孩,不会把他们爹不愿念书的基因都遗传了吧?
  想到这里,林远秋突然觉得,明日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一个严厉的先生回来。
  ……
  第183章 朝辞
  第二日,对几位侄子的学业上了心的林远秋,果然先着手起找先生的事来。他也没往旁的地方去,而是直接到了礼部,找自己老师去了。
  秦遇一听是给孩子们找夫子的,直接就把这事给应承了下来。
  他们秦氏宗族可有不少的落第秀才呢,找出一个会跟着去塞北教书的,想来不难。
  只是在听到林家上下居然全都跟着去塞北后,秦遇有了不同的意见。不是说全部过去不好,而是这么多人一同前往,路上恐怕照应不过来吧。
  想了想,秦遇说道,“依老夫看,不如远秋你与父兄先行前往,等那边安顿好了,再让家眷过去也是不迟。”
  在秦遇看来,一起过去别的问题倒不大,最主要还是路上的住宿。
  原本官员出行,一应歇宿只需在各处驿站解决就成。可若官员带的家眷过多的话,驿站肯定不予接待。毕竟这可都是朝廷提供的吃住,要是不控制着人数,朝廷哪负担的起啊。
  至于客栈,越是往北,越是纷纷攘攘、鱼龙混杂,而林家妇孺居多,怎可能不让人担心。
  不过,在得知钟家父子三人此次也会一同前往时,秦遇倒是稍稍放心了些。
  听到老师说起住客栈的事,这也是林远秋最担心的地方。
  当初从小高山村过来京城时,因着走的是水路,不存在路上找客栈的事,是以并没这方面的担忧。加之坐的又是官船,安全上也是有保障的。
  而如今,虽没怎么听到山匪路霸半路杀人越货的事,可一路往北,客栈中的各种不确定太多了。
  所以,林远秋忍不住心想,要是都能住进驿站就好了。
  从礼部出来后,林远秋又去了岳父家。
  此行,他除了向岳父讨教一些出行上的前期准备,另外就是问一下请镖师的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