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节
也正是因此,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在结束元朝统治,创立大明,恢复汉业后,才没有去泰山封禅。
以朱元璋的功绩,毫无疑问是绝对有资格封禅泰山的。
就是因为宋真宗把封禅变成了玩笑,朱元璋从此就定了皇帝不封禅的调子。
朱重八骨头那么硬的皇帝,根本丢不起那个人。
之后满清入关,为了政局稳定,延续了明朝的传统,也就是所谓清承明制。
因此从顺治开始,朝廷就多次派官员去泰山祭祀。
到了康熙之后,去泰山就更勤了,乾隆也是如此。
但即便去得再勤,他们也都没有在泰山封禅,只是搞了很多次祭祀。
看着缆车下方狭长的登山路,以及上方密密麻麻的游客,李逸不禁回忆起了梦境空间里爬山的记忆。
那时的泰山,和如今看起来,差别其实并不大。
只是那时的泰山没有这么多索道和天线塔,只能靠着双腿一步步爬上泰山而已。
但如今,电力驱动的缆车却可以将人直接送上山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不然李逸要想爬上山顶,即便以他的身体素质,恐怕也得花个把小时才行。
第687章 开光大师
在南天门下了缆车后,刘浩明就陪同着李逸继续前行,登上了玉皇顶。
来爬泰山的很多都是来看日出的,大都会选择晚上开爬,爬到早上,登上山顶刚好看日出。
李逸抵达的时间已经是中午了,看日出的游客已经下山了,但玉皇顶上依然还是有些拥挤。
穿过人群,刘浩明带着李逸往玉皇庙走去,但却很快就有游客认出了李逸。
“逸哥?”
几个大学生和李逸擦肩而过,随后又追了过来,不确定的叫了声。
“你们好。”
李逸笑着点了点头,问:“你们来泰山玩啊?”
听到他的声音,几个大学生顿时就激动的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跟他说着话。
“真是你啊?”
“逸哥我是你粉丝!”
“我们刚才看着就觉得像你,但不敢确定。”
“你不是在京城录节目吗?”
“我们这几天出来旅游,都没看直播,真没想到能在这遇到你。”
面对他们的热情,李逸笑呵呵的听他们说完,才笑着解释:“我来这边看看玉皇像,这边的景区想请我给玉皇像编件外套。”
听到他的解释,几个大学生恍然大悟。
“对,我记得上次看过热搜,你用竹丝编了个玉皇像,特别帅。”
看着李逸,几个大学生很开心,纷纷提出想和李逸合张影。
李逸自然是来者不拒,陪着他们每人都合了张影。
合完影后,几个大学生才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开。
在合影的时候,刘浩明一直陪在一旁,笑呵呵的看着李逸和他们交流,也不催促。
目送走几个大学生,李逸才回身向他笑道:“不好意思,咱们走吧。”
“没事没事。”
刘浩明摆了摆手,笑道:“还是你名气大,在玉皇顶上都有人能认出你来。”
“虚名而已。”
李逸客气了句,就和他一起说笑着进了玉皇庙。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刚的一番小插曲,刘浩明对李逸愈发热情了几分,一路上都在给李逸介绍着:“玉皇顶以前叫太平顶,最早的时候,玉皇顶上是没有建筑的,只有一座祭天的土坛。
后来因为在峰顶上建起了这座玉皇庙,后来就改叫玉皇顶了。
这座玉皇庙的始建时间已经没人知道了,据说是唐初建立的,因为峰顶有一座残破的石碑,上面刻着“唐太宗征东”的字样。
明清的时候各修了一次,现在的庙是现代翻修的,不过保留了大部分的原材料,也算是复原了当年的风采了。”
刘浩明一路带着李逸入庙,进殿,将李逸带到了玉皇铜像前。
玉皇铜像坐落在殿中,周遭用玻璃柜封闭,前方摆着香案,香火鼎盛。
香案前摆着一排蒲团,一个个游客都在排队上前参拜。
李逸只是看了眼,就绕过香案,向着玻璃柜侧面走去,目测着铜像的尺寸。
有句话叫泥瓦匠不跟神作揖,因为知根知底。
神像都是泥瓦匠用泥土瓦片垒起来的,他们很清楚那些神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自然也就没什么敬畏之心了。
在围着铜像看了一圈后,李逸心中大概就有数了。
趁着他目测的功夫,刘浩明已经把玉皇庙的负责人叫来了。
刘浩明冲负责人介绍:“这就是局里联系请来的竹编大师,你把柜子打开,让李先生进去量一下尺寸吧!”
面对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负责人不敢拒绝,当即就撤开香案,打开了玻璃柜。
玻璃柜很好的保护了玉皇像,玻璃柜打开后,金闪闪的玉皇像仿佛昨日新铸一般,光洁如新。
打量了一番,李逸就冲负责人示意,取个皮尺过来。
负责人依言安排人去取皮尺,而香案后的游客看到站在玉皇像脚下的李逸,都忍不住惊叹连连,拿出手机拍了起来。
有些大妈也来到了柜门旁边,向负责人询问能不能也过去看看,沾沾福气。
负责人自然不会随便让人轻易进去,于是通通回绝了。
大妈们自然是一百个不情愿,絮絮叨叨的吐槽着,还指着李逸问“他为什么可以去”?
负责人应付这些大妈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当即随口解释:“那是给玉皇像开光的大师。”
听到这话,大妈们顿时就不言语了,一个个敬畏的看着李逸,合掌连连鞠躬道歉。
道完歉后,她们就退到了一旁,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惊叹着李逸的年纪,还煞有介事的说李逸肯定是玉皇转世,不然不可能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强的法力,居然能给玉皇大帝像开光。
很快,工作人员就将皮尺取来了,还取了一个脚手架过来。
工作人员认为李逸既然要测量尺寸,自然是需要脚手架的。
不过李逸只接过了皮卷尺,就来到了玉皇像前。
将皮尺头卡好挽成圈,李逸就扬手一丢,皮尺轮转动,皮尺就套在了玉皇像的珠冠冕旒上。
轻轻一扯,皮尺收紧,李逸扫了一眼,就看清了上方的尺寸。
随后轻轻一抖,皮尺就瞬间松开,从玉皇像头顶脱出,收回到了李逸手中,灵活得像是一条活物一般。
将皮尺圈扩大了几圈,李逸再次如法炮制,皮尺就套在了玉皇像的胸口,继而收紧,量出了尺寸。
看到这一幕,参观的游客们像是看戏法似的发出了一阵惊呼,甚至还鼓起了掌来。
李逸有些纳闷,回头看了眼才意识到,这种对他来说无非是熟能生巧的事,在普通人看来,却颇具观赏性,好像是戏法一般。
重新将皮尺取下,在一众游客期待的注视下,他却没有再展现这招“套玉皇的汉子”,而是老老实实的沿着玉皇的底座绕了一圈,用皮尺量出了尺寸。
游客们很是失望,惋惜声四起。
但李逸却很是无奈。
要是底座还费劲从上面往下套,那他就得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很快,李逸就量完了玉皇铜像的纬线尺寸。
随后,他将皮尺收回,然后捏着皮尺的铅制圈头,瞅准位置,抖手一甩。
铅制圈头就飞了出去,精准的挂在了玉皇像的珠冠冕旒上。
李逸扯着皮尺,垂到底座,玉皇像的经线尺寸也就量出来了。
轻轻一抖,收回皮尺,李逸就冲负责人示意:“可以了,关上吧。”
随后,他就看向了刘浩明,笑着点了点头:“可以了。”
第688章 意在沛公
李逸上山就是为了丈量尺寸,量完尺寸之后,他就表示可以下山了。
返程的路上,刘浩明并没有跟李逸提起工钱的事,而是全程都在和李逸说笑闲聊。
李逸也知道,他没有拍板拿主意的资格,双方的关系也还没到位,不是谈钱的时候。
上缆车的时候,刘浩明就说了,赵局长已经回到泰安了,在山下酒店备好了宴席,打算为他接风洗尘。
真正谈钱的时机,是在酒桌上。
一个半小时候,李逸几人抵达了酒店,也见到了赵局长。
赵局长约莫五十岁的样子,和刘浩明一样,也是个鲁省大汉的体型,膀大腰圆肚皮挺。
见到李逸后,他也是热情不已,招呼李逸坐到身旁后,就是一阵嘘寒问暖。
很快,菜就上桌了。
象征性的吃了口菜后,赵局长就让刘浩明打开了两瓶孔府家酒,要请李逸尝尝。
李逸知道,在鲁省谈事儿,不把酒喝到位,是开不了口的。
于是,他就和赵局长几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以朱元璋的功绩,毫无疑问是绝对有资格封禅泰山的。
就是因为宋真宗把封禅变成了玩笑,朱元璋从此就定了皇帝不封禅的调子。
朱重八骨头那么硬的皇帝,根本丢不起那个人。
之后满清入关,为了政局稳定,延续了明朝的传统,也就是所谓清承明制。
因此从顺治开始,朝廷就多次派官员去泰山祭祀。
到了康熙之后,去泰山就更勤了,乾隆也是如此。
但即便去得再勤,他们也都没有在泰山封禅,只是搞了很多次祭祀。
看着缆车下方狭长的登山路,以及上方密密麻麻的游客,李逸不禁回忆起了梦境空间里爬山的记忆。
那时的泰山,和如今看起来,差别其实并不大。
只是那时的泰山没有这么多索道和天线塔,只能靠着双腿一步步爬上泰山而已。
但如今,电力驱动的缆车却可以将人直接送上山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不然李逸要想爬上山顶,即便以他的身体素质,恐怕也得花个把小时才行。
第687章 开光大师
在南天门下了缆车后,刘浩明就陪同着李逸继续前行,登上了玉皇顶。
来爬泰山的很多都是来看日出的,大都会选择晚上开爬,爬到早上,登上山顶刚好看日出。
李逸抵达的时间已经是中午了,看日出的游客已经下山了,但玉皇顶上依然还是有些拥挤。
穿过人群,刘浩明带着李逸往玉皇庙走去,但却很快就有游客认出了李逸。
“逸哥?”
几个大学生和李逸擦肩而过,随后又追了过来,不确定的叫了声。
“你们好。”
李逸笑着点了点头,问:“你们来泰山玩啊?”
听到他的声音,几个大学生顿时就激动的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跟他说着话。
“真是你啊?”
“逸哥我是你粉丝!”
“我们刚才看着就觉得像你,但不敢确定。”
“你不是在京城录节目吗?”
“我们这几天出来旅游,都没看直播,真没想到能在这遇到你。”
面对他们的热情,李逸笑呵呵的听他们说完,才笑着解释:“我来这边看看玉皇像,这边的景区想请我给玉皇像编件外套。”
听到他的解释,几个大学生恍然大悟。
“对,我记得上次看过热搜,你用竹丝编了个玉皇像,特别帅。”
看着李逸,几个大学生很开心,纷纷提出想和李逸合张影。
李逸自然是来者不拒,陪着他们每人都合了张影。
合完影后,几个大学生才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开。
在合影的时候,刘浩明一直陪在一旁,笑呵呵的看着李逸和他们交流,也不催促。
目送走几个大学生,李逸才回身向他笑道:“不好意思,咱们走吧。”
“没事没事。”
刘浩明摆了摆手,笑道:“还是你名气大,在玉皇顶上都有人能认出你来。”
“虚名而已。”
李逸客气了句,就和他一起说笑着进了玉皇庙。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刚的一番小插曲,刘浩明对李逸愈发热情了几分,一路上都在给李逸介绍着:“玉皇顶以前叫太平顶,最早的时候,玉皇顶上是没有建筑的,只有一座祭天的土坛。
后来因为在峰顶上建起了这座玉皇庙,后来就改叫玉皇顶了。
这座玉皇庙的始建时间已经没人知道了,据说是唐初建立的,因为峰顶有一座残破的石碑,上面刻着“唐太宗征东”的字样。
明清的时候各修了一次,现在的庙是现代翻修的,不过保留了大部分的原材料,也算是复原了当年的风采了。”
刘浩明一路带着李逸入庙,进殿,将李逸带到了玉皇铜像前。
玉皇铜像坐落在殿中,周遭用玻璃柜封闭,前方摆着香案,香火鼎盛。
香案前摆着一排蒲团,一个个游客都在排队上前参拜。
李逸只是看了眼,就绕过香案,向着玻璃柜侧面走去,目测着铜像的尺寸。
有句话叫泥瓦匠不跟神作揖,因为知根知底。
神像都是泥瓦匠用泥土瓦片垒起来的,他们很清楚那些神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自然也就没什么敬畏之心了。
在围着铜像看了一圈后,李逸心中大概就有数了。
趁着他目测的功夫,刘浩明已经把玉皇庙的负责人叫来了。
刘浩明冲负责人介绍:“这就是局里联系请来的竹编大师,你把柜子打开,让李先生进去量一下尺寸吧!”
面对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负责人不敢拒绝,当即就撤开香案,打开了玻璃柜。
玻璃柜很好的保护了玉皇像,玻璃柜打开后,金闪闪的玉皇像仿佛昨日新铸一般,光洁如新。
打量了一番,李逸就冲负责人示意,取个皮尺过来。
负责人依言安排人去取皮尺,而香案后的游客看到站在玉皇像脚下的李逸,都忍不住惊叹连连,拿出手机拍了起来。
有些大妈也来到了柜门旁边,向负责人询问能不能也过去看看,沾沾福气。
负责人自然不会随便让人轻易进去,于是通通回绝了。
大妈们自然是一百个不情愿,絮絮叨叨的吐槽着,还指着李逸问“他为什么可以去”?
负责人应付这些大妈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当即随口解释:“那是给玉皇像开光的大师。”
听到这话,大妈们顿时就不言语了,一个个敬畏的看着李逸,合掌连连鞠躬道歉。
道完歉后,她们就退到了一旁,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惊叹着李逸的年纪,还煞有介事的说李逸肯定是玉皇转世,不然不可能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强的法力,居然能给玉皇大帝像开光。
很快,工作人员就将皮尺取来了,还取了一个脚手架过来。
工作人员认为李逸既然要测量尺寸,自然是需要脚手架的。
不过李逸只接过了皮卷尺,就来到了玉皇像前。
将皮尺头卡好挽成圈,李逸就扬手一丢,皮尺轮转动,皮尺就套在了玉皇像的珠冠冕旒上。
轻轻一扯,皮尺收紧,李逸扫了一眼,就看清了上方的尺寸。
随后轻轻一抖,皮尺就瞬间松开,从玉皇像头顶脱出,收回到了李逸手中,灵活得像是一条活物一般。
将皮尺圈扩大了几圈,李逸再次如法炮制,皮尺就套在了玉皇像的胸口,继而收紧,量出了尺寸。
看到这一幕,参观的游客们像是看戏法似的发出了一阵惊呼,甚至还鼓起了掌来。
李逸有些纳闷,回头看了眼才意识到,这种对他来说无非是熟能生巧的事,在普通人看来,却颇具观赏性,好像是戏法一般。
重新将皮尺取下,在一众游客期待的注视下,他却没有再展现这招“套玉皇的汉子”,而是老老实实的沿着玉皇的底座绕了一圈,用皮尺量出了尺寸。
游客们很是失望,惋惜声四起。
但李逸却很是无奈。
要是底座还费劲从上面往下套,那他就得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很快,李逸就量完了玉皇铜像的纬线尺寸。
随后,他将皮尺收回,然后捏着皮尺的铅制圈头,瞅准位置,抖手一甩。
铅制圈头就飞了出去,精准的挂在了玉皇像的珠冠冕旒上。
李逸扯着皮尺,垂到底座,玉皇像的经线尺寸也就量出来了。
轻轻一抖,收回皮尺,李逸就冲负责人示意:“可以了,关上吧。”
随后,他就看向了刘浩明,笑着点了点头:“可以了。”
第688章 意在沛公
李逸上山就是为了丈量尺寸,量完尺寸之后,他就表示可以下山了。
返程的路上,刘浩明并没有跟李逸提起工钱的事,而是全程都在和李逸说笑闲聊。
李逸也知道,他没有拍板拿主意的资格,双方的关系也还没到位,不是谈钱的时候。
上缆车的时候,刘浩明就说了,赵局长已经回到泰安了,在山下酒店备好了宴席,打算为他接风洗尘。
真正谈钱的时机,是在酒桌上。
一个半小时候,李逸几人抵达了酒店,也见到了赵局长。
赵局长约莫五十岁的样子,和刘浩明一样,也是个鲁省大汉的体型,膀大腰圆肚皮挺。
见到李逸后,他也是热情不已,招呼李逸坐到身旁后,就是一阵嘘寒问暖。
很快,菜就上桌了。
象征性的吃了口菜后,赵局长就让刘浩明打开了两瓶孔府家酒,要请李逸尝尝。
李逸知道,在鲁省谈事儿,不把酒喝到位,是开不了口的。
于是,他就和赵局长几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