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的咸阳宫中却不如赵不息想象的一样快乐,反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
  年前秦朝堂上爆发了一场战火味十足的争吵,淳于越和李斯差点当堂打起来,朝堂的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吵着吵着化身全武行,你暗踩一脚我捅你一肘子,堪称大型斗殴现场。
  这时候的朝堂风气还是很好的,并不如清朝一般大臣要跪着听皇帝命令,自秦到明,朝堂上的君臣之间都还比较和谐,臣子站着大胆发表意见,君王在首位听取朝臣意见,直到清朝,才有了大臣要跪着听取帝王意见的规矩,朝堂彻底变成了掌权者的一言堂。
  风气好的后果就是朝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臣子经常会吵着吵着就打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时期土木堡之后,堡宗被俘虏以后,大臣们群情激愤,直接在朝堂上将罪魁祸首太监王振的党羽三人活生生打死……
  当然打死人的事情还是少见的,顶多就是打个半死罢了。
  年前的最后一场朝会上,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就直接打了起来,其余诸家的大臣就袖手看着热闹,除了儒法两家之外,最忙的就是太医令夏无且了,提着药囊四处给人糊膏药。
  直到嬴政开口制止,朝堂这才安静下来。
  儒家和法家这次争吵的起因是李斯上谏提议朝廷应当收天下之书焚于咸阳,只在咸阳宫中储存一份用来供给后人阅读。
  李斯的这个献策是符合法家“愚民”倡导的,在他看来,各地的六国贵族总是作乱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东西太多了,聪明人就会贪婪,贪婪就会对朝廷不满,所以就会作乱,若是他们都没有书可以读,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朝廷不好了。
  儒家大臣们立刻就炸了,他们从师祖的师祖儒家开创者孔子那继承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几乎所有的儒家弟子都立志教化世人。
  凭什么要烧书啊?黔首不听话,我们应当教化他们,而不是愚弄他们!
  这时候的儒家还是很有骨气的,和后世那些披着儒家皮,满口仁义道德实则龌龊下流的伪君子不同,这时候距离孔孟不过数百年,仁义还是真仁义。
  儒家崇尚“教化”,现在还没经历后世数千年的改造变成彻底的帝王工具,自然反对法家的“愚民”提议。
  两家大臣吵着吵着就动了火气,直接在朝堂上打起来了,淳于越年纪虽大,可脾气还是很暴躁,直接冲上去就要往李斯脸上揍,也亏得李斯也是略通武术,及时躲闪,这才没被暴揍一顿。
  嬴政是很心动李斯的提议的,他觉得李斯说的很对,那些六国贵族就是读书读得太多了,本事太大,总想着违法乱纪,略微对他们不好一点就要闹着造反。
  若是他们和黔首一样不识字,没有本事蛊惑人随他们一起造反,整日不瞎琢磨怎么为自己谋求利益,而是要如黔首一样整日为生计忙碌,没有心思和本事想造反之事,那嬴政觉得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焚书这事毕竟不太好听,若是自己欣然就同意了李斯的提议,那那些儒家大臣必定又要痛骂自己是如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
  嬴政虽说不畏惧这些只能动口的儒家大臣,可总归也不太乐意让自己被骂的太难听。
  再让儒家和法家多吵一阵吧。
  嬴政漫不经心的想,等到吵得差不多了他再出来同意李斯的建言献策。
  大臣还是要吵起来君王才能有方法制衡他们啊,若是朝堂上和和睦睦,没有分歧,那君王才真的要睡不安稳了。
  只是临近年关,被他扔到边关历练的几个成年子女也都回了咸阳,扶苏和高等数个子女都是学的儒家,在知道了法家提议焚书之后各个义愤填膺,都来找自己上谏。
  嬴政揉了揉额角,有些恼怒,扶苏那个逆子还竟敢大胆顶撞他的君父,和自己吵了一架。
  年夜饭也吃的十分不愉快,扶苏为首的多个子女看着自己最亲信的数位大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若不是自己压着,恐怕大年夜都能吵起来。
  嬴政叹息一声,想着昨夜颇为不愉快的年夜饭,从桌上的书册中抽出了一页信纸。
  正是赵不息写给他的回信。
  嬴政看到小女儿愿意来咸阳陪自己,心头的郁闷略微散去了一些。
  同样是他的儿女,有的公子公主自小在自己膝下长大,得到自己无数关爱和赏赐,却敢在年夜饭上冷脸给自己闹不愉快,有的公主却要飘零在外,一个人孤独的度过大年夜,没有亲人陪伴。
  也不知道大年夜的不息独自一人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会不会哭着想念父亲。
  嬴政遥遥抬起头,看着东方。
  东方的天色微亮。又是一年了啊。
  这个年过不安稳的人不只有嬴政一人,儒家法家的争斗也不仅限于朝堂之上。
  始皇帝的身体虽还康健,可毕竟也是四十三岁的人了,在这个平均寿命三十岁的时候,已经算是年纪不小了,再加上始皇帝的父亲大父都颇为短命,朝堂上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已经有了一些不平静的征兆。
  这次焚书的建言献策,看似是法家主动出手打击儒家,可实则,却也是法家的无奈之举。
  法家的重心一直都在君王身上,他们揣测着嬴政的心思制定秦律,为嬴政出谋划策,也由此得到了嬴政的器重,随着嬴政一统天下而法家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很快就代替墨家成为了当今世上唯一能和儒家叫板的显学。
  法家众人也对此十分得意,认为在他们这一代的努力下法家必定能压得儒家翻不了身。
  直到近几年,始皇帝年纪大了,为首的几位公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踏入朝堂,法家大臣这才惊觉,这些年纪大一些的公子竟然学的都是儒家!他们法家只看到了如今的君王却没有关注下一任君王。
  顿时法家大臣们就开始着急了起来,匆匆寻找诸位公子之中有天资能竞争下一任帝位的人,可论起教书育人,十个法家加起来也不是儒家的对手,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公子,甚至天资比较出众的公主,早就都已经学了儒家。
  法家四顾一看,竟然没有可以挑选的公子公主了,无奈之下只能挑了当时还最受嬴政宠爱的公子胡亥教导。万一他们陛下也和赵武灵王一样年纪大了之后心疼小儿子,把帝位传给最受宠的小儿子呢?
  可惜天不遂人愿,没过两年胡亥就失去了嬴政的宠爱,从此成了一个诸公子之中的边缘人。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明面上还是法家靠着始皇帝的信任而风光无限,可有本事的法家大贤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法家已经是处在悬崖边上了,待到始皇帝百年之后就会成为下一任崇尚儒家的帝王的眼中钉。
  这时候儒家反而不慌不忙起来,反正有些能力的公子都是我儒家的弟子,我儒家虽然现在比不上法家,可再等一十年,就到了我儒家该兴盛的时候了。
  总归,学习儒家的十几位公子中,总有一个能登基的吧。
  站在悬崖边上的法家无奈,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主动出击,力求把儒家按死在崇尚法家的帝王始皇帝还在位的时候。
  这便有了李斯提议“焚书”之事。
  又过三月。
  在这段时间内,法家和儒家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几乎到了一见面就要吵起来的地步。
  话语权的争夺,往往比战场上的争夺来的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候,始皇帝忽然宣布自己要去行宫住一个月,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更加引起了法家和儒家臣子的猜测。
  莫不是有什么他们都不知道的大事要发生了?
  一列车队正从怀县出发,往咸阳而来。
  赵不息带着樊哙夏侯婴和韩信,以及数个墨家弟子,正慢悠悠的往咸阳而来。
  樊哙是年后自己来到黑石的,吕雉已经出发去齐地了,临走之前和吕嬃樊哙夫妇说了些什么,樊哙顿时觉得自己身为大丈夫岂能只满足于做个杀猪的屠户,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当建功立业才对,于是就在吕嬃的支持之下收拾了包袱来投奔赵不息了。
  有了这么一员能生吃猪腿的猛将,赵不息顿时觉得自己安全感大大提升,曹操身边有典韦,刘备身边有赵云,都活的好好的,反观没有保镖的孙策就被人刺杀一箭射死了,还是得有个猛人做保镖自己才能安心啊。
  “咱们不着急赶路,阿信啊,你这一路上多看看路边的山啊河啊,哪座山易守难攻,哪条河可以用水战,这些都多想一想。”
  赵不息坐在马车上,拉着韩信的手絮絮叨叨。
  这还是赵不息进来才发现的一项韩信的本事。
  ——韩信对于方向和地形有着极其强大的分辨力和记忆力,只要走过一遍,韩信就能在纸上画出他曾经经过的地形图。
  能成为名将不是没有原因的,背水之战、十面埋伏、暗渡陈仓,这些计策无一不是借助地形进行战斗,韩信仅仅凭借脑子就能将只见过一遍的地方用在自己的兵法之中。
  赵不息这次就特意带上了韩信和专门做沙盘的墨家弟子。
  来都来了,总该带走一点东西吧。
  “还有咱们到了咸阳之后,我去陪我便宜爹,你也别总是蹲在院子里看兵书,多出门走走,看看咸阳城四个门哪个防守最薄弱……”赵不息叮嘱着韩信。
  韩信尽管不知道主君为何要让他记这些,可出于对赵不息的信任,韩信还是牢记在心。
  ——嗯,要记住地形,察探防守,知己知彼。!
  第137章
  河内郡,温县。
  过年回家陪伴父母,还没有离开的许莫负忽然抬起了头,遥遥望向咸阳的方向。
  她的父亲温县县令许望知道自己女儿的神奇,好奇问:“阿负,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许莫负轻声道:“我在云中看到了一条龙,那条龙盘踞在咸阳城的上空,有着九根爪子。”
  “啊。”许望顿时知道了这条巨龙指的是谁,口中嗬着。
  “可是这条龙已经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的后半段身体已经消散了。”许莫负声音平静。
  许望不太敢接话,只是说:“陛下已经年过不惑,便是当真能寿数过百,那也已经走过了一半年岁了。”
  他以为自己女儿说的这条龙指的是嬴政,龙的后半段身体消散,指的是嬴政的寿命已经消耗了一半。
  许莫负沉默片刻,也不怕惊到自己的父亲,语气没有丝毫波澜:“这条龙是秦朝的气数。”
  哗啦——
  许望跌倒在地,打翻了一书桌的东西,头上满是冷汗,看着自己生来神异的女儿,唯唯诺诺嘴巴蠕动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岂不是,岂不是秦朝就只剩下一半的寿数了?可秦朝这才刚刚建立没几年啊!
  “不过。”许莫负又话音一转,脸上浮现了浅笑,“我看到了另外一条小龙,这就快要飞到巨龙身边了。”
  许望惊骇问:“这条小龙是谁?”
  许莫负平静道:“黑石子,赵不息,始皇帝的女儿。”
  “黑石子竟然是陛下的女儿?”许望一句话脱口而出,反应过来后又急匆匆的改口,“秦朝的下一任帝王竟然是黑石子?”
  好像也不对,许望又问:“始皇帝竟然要传位给女儿?”
  许莫负眼中划过一丝笑意:“不是传给黑石子。”
  许望还想再问,许莫负却伸出食指竖在自己嘴巴前面。
  “嘘,天机不可泄露。”
  过了片刻,许莫负才又意味深长道:“等到时候,父亲就知道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许望似乎从他女儿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幸灾乐祸?
  或者说看热闹不嫌事大?
  咸阳,这座有着非同一般历史意义的城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始皇帝在这里统一天下,在这里确立了延续数千年并且很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的郡县制,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在这里发端。
  这是一座有着浓厚秦人风格的城池,高大斑驳的城墙,风干的青苔生长在城墙和地面交接的地方,干燥的空气中满是严肃,尽管进城出城的人流络绎不绝,可却没有什么热闹的感觉。
  站在城门两侧的那两队守门将士身披轻甲,手持长矛,面色严肃,简直仿佛秦兵马俑活过来了一样。
  赵不息仰视着这座高大威严、历史意义重大的城池,颇为感慨。
  不愧是基建狂魔嬴政的大本营啊,嬴政的审美还是很在线的,审美磅礴大气,这座咸阳城,她看着就觉得亲切。
  这次先来踩点,下次再来,这里就是她家了。
  进了咸阳城,按照信上说的地方在东城大道边找到了领路的人,穿过东市,就到了赵朴府上。
  “爹!”赵不息小跑进客厅,扑向了时不时往外看,面上还强装不在乎的嬴政。
  顺手接过往自己身上扑的小女儿,嬴政面上带着一点嫌弃:“没大没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