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节
方煦和傅杭:“……”
两个人内心拒绝坐在一块儿唠嗑亲近。
他们经历过一场只有彼此知道的尴尬,他们不约而同地只有一个念头,那件事情最好能够带进坟里,不要再有第三个人知道。
两个都没有身份认可的人……
实在太丢脸了。
他们不想解释,也不想缓和。
冷淡,是他们的遮羞布。
非要问为什么这么客气?
没错,他们天生礼貌。
第160章 (捉虫)
赵建国和赵棉原本打算安置老太太他们住在轴承厂或者赵瑞大学附近的招待所, 可他们东西太多,搬来搬去实在麻烦,只能就近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
放下行李后,方煦作为本地人, 发挥优势, 带他们去了一家老字号的国营饭店吃完饭。
从点菜到吃饭时的顺手照顾大家, 方煦展现了他成熟稳重有经济实力文质彬彬的男性风度。
刘三妮儿笑得合不拢嘴, 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喜欢他。
傅杭没有在这种时候跟他争风头。
他能看出来,赵柯的家人肯定也能看出来, 方煦和赵棉之间有一些暧昧的气氛和默契的互动。
方煦和赵棉的情况, 跟他和赵柯完全不一样。
所以方煦可以更直接地表现, 傅杭得适可而止地博好感, 否则就太没有界限。
傅杭脱掉枷锁,真正投入到下乡生活之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不再压制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外界正常的情感释放, 人也“幼稚”了很多。
他看着方煦的举动, 心里酸,还得一派淡然。
“妈,你们在省城住四宿。”
刘三妮儿拒绝:“住那么些天干啥,有钱烧得吗?不住不住……”
“妈~”赵建国坚持,“难得我们都在这儿,下回聚也不是在省城了, 当然得带着孩子们长长见识。”
余岳吃得满嘴流油, 抬头兴冲冲地说:“我要去玩儿!”
刘三妮儿呲儿他:“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大人说话, 小孩儿别插嘴。”
余岳噘嘴。
余欢眼里也有好奇, 但她只是小心地瞧着,不敢表态。
余岁安静地吃饭,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哪儿做什么都不在乎。
赵建国道:“我们仨都安排好了,今儿晚上先好好休息,明天赵瑞陪你们去他的大学附近转转,后天去医院,我带你做个体检,大后天小棉休息,小棉陪你们去百货大楼和江边儿瞧瞧,那条街和江边儿公园修得老漂亮了,我给你们买第四天的火车票。”
赵建国、赵棉、傅杭都要上班,赵瑞上学,课程有松紧,时间相对宽裕一些,能抽出空闲。
三个白天,仨人轮着陪老太太他们,不落空。
别的也就算了,去医院……刘三妮儿抗拒:“我没病,去医院干啥啊,不去医院。”
老一辈儿都不爱去医院,全都认为有病才要去医院,体检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而他们的“有病”,通常都要到疼得难以忍受,才开口承认自个儿有病,往往这个时候,小病都拖成了大病。
赵建国见过病人的百种形态,精准地击中脉搏,“我这不是在医院吗?有内部体检名额,等我从医院离开,想用也用不到了,好好的资源放着,不用多浪费。”
刘三妮儿一听有内部名额,神情瞬间舒展开,不过还是说:“那住店吃饭,不也得花钱吗?”
“吃药还花钱呢,岁数大了都会有点儿老年病,及时控制住,不用花更大的价钱看病吃药啊,用你外孙女儿的话说,不能因小失大。”
赵棉赵瑞也都跟着劝说。
赵棉道:“姥,不花钱的检查为什么不去?回头跟二舅说一声儿,他也放心,您说是不是?”
赵建国一个劲儿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便宜不占,咱们吃大亏了。
实际上,名额确实有,但不是免费的,能报销一些,大头还是赵建国掏钱。
傅杭和方煦在他们劝说老太太的时候,都没有插言。
最后,刘三妮儿领他们的孝心,同意了赵建国的安排。
这时,方煦才自告奋勇道:“正好我还有几天假期,闲着也是闲着,您在这儿这三天,我也陪姥姥吧。”
傅杭没时间,且已经在赵柯姥姥跟前露脸,便道:“拿着我的相机吧,多拍几张照片留念,带回去让余老师和赵柯看看,也可以寄给余连长。”
方煦看向他。
两人对视几秒,方煦客气地说:“我会好好保存的。”
傅杭把相机交给了他,询问他是否需要教他使用,得到他“会用”的答复,两个人的交流立马停止。
饭后,一行人送祖孙四个回招待所。
黑省省城比余秀民部队驻扎地所在的省城要发达。
一路上,灯火通明,夜景绚丽。
而且,这里的路灯,也带着华丽的花纹,成了城市中的一景。
余岳口中不断发出哇哇声,跑到前面去,站在路灯光影的正中,回头冲着他们挥手,“快来啊。”
等到其他人走到了,他又向前跑去,站在下一个路灯下,连影子都在欢快地跳跃。
大家面上都带着惬意的笑容,脚步渐渐慢下来。
傅杭对路灯很熟悉,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知识,白天在拖拉机厂,晚上宿舍关灯,就回到外面的路灯下看书。
蛐蛐的鸣叫和路灯下密密麻麻扑光的小咬都是他的“同学”。
手上什么都没拿,只是简单地在路灯下走走,很少有。
傅杭独自停在一盏路灯前,没有走进光圈,抬头注视着路灯。
即便是省城,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路灯才会亮很久,其他偏僻的道路或者深巷,依旧是漆黑一片。
同一片夜空下,存在着不同的场景。
赵村儿大队和省城隔着数百公里,那里的人们,此时应该已经躺在炕上,进入梦乡。
赵柯屋子里的煤油灯,可能还亮着……
许多人自定义为平庸而无用,国家多他一个不多,缺他一个照样儿转。
赵柯从来不认为她是多余的,哪怕再微小的光,照亮方寸,依旧能流光溢彩。
傅杭总是会想念赵柯,就像现在,他头脑里想得还是她。
但他又不只是在想念赵柯。
傅杭抬脚,缓慢地踏进了光里,仰望星幕,低喃:“赵村儿大队还没通电……”
祖国还未富强……
似乎有些不自量力,可谁说他们不是在给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谁说他们未来,不是中流砥柱?
前方,赵棉发现不在眼前,回眸,刹那失神。
方煦与她并肩而行,余光时刻注意着她的举动,随之回头,也是一怔。
有一句诗:“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少年可以是个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星月不足光,自有人造之光照前路。
刀剑不足利,自有人赤手双拳搏山击海。
有志向有目标的人,心在远方,没有什么能阻拦他的脚步。
人最美好之处,在骨不在皮。
这一刻,青年的光辉熠熠闪耀。
方煦下意识地举起了照相机,镜头对准傅杭,留下当下属于年轻的知青傅杭的影像。
·
既然要去赵瑞的学校,赵瑞跑过来再带着姥姥他们过去,就费时费力了。
所以第二天,方煦早早出现在招待所,陪着刘三妮儿他们一起吃完早饭,由他带路,去赵瑞的大学。
赵瑞在学校门口等着。
“我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到大学来溜达,快给我在门口照一张相。”
刘三妮儿边说边拉着三个孙子站到大门下头,一点儿不见外地吩咐:“小方啊,牌匾上的字儿一定要露出来。”
方煦答应,出言调整他们的位置和姿势。
老太太两手交叠在小腹前,露出一个做作的笑。
“咔嚓。”
他们拍完,赵瑞不好意思道:“方同志,也给我在这儿拍一张照片吧,我想给我媳……我家里看。”
方煦闻言,笑道:“好。”
刘三妮儿看着大学里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眼露羡慕,叮嘱仨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进大学……”
余岳打断她的幻想:“奶,考不了大学,别做梦了。”
刘三妮儿一滞,“你咋知道?”
“我外公说的啊。”
刘三妮儿指指进进出出的人,“这不是有人能上吗?要是不读书,你们不就连门儿都摸不着?”
赵瑞走过来,也道:“姥姥说得对,读书起码能够拓宽道路,不读,选择就是单一的。”
两个人内心拒绝坐在一块儿唠嗑亲近。
他们经历过一场只有彼此知道的尴尬,他们不约而同地只有一个念头,那件事情最好能够带进坟里,不要再有第三个人知道。
两个都没有身份认可的人……
实在太丢脸了。
他们不想解释,也不想缓和。
冷淡,是他们的遮羞布。
非要问为什么这么客气?
没错,他们天生礼貌。
第160章 (捉虫)
赵建国和赵棉原本打算安置老太太他们住在轴承厂或者赵瑞大学附近的招待所, 可他们东西太多,搬来搬去实在麻烦,只能就近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
放下行李后,方煦作为本地人, 发挥优势, 带他们去了一家老字号的国营饭店吃完饭。
从点菜到吃饭时的顺手照顾大家, 方煦展现了他成熟稳重有经济实力文质彬彬的男性风度。
刘三妮儿笑得合不拢嘴, 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喜欢他。
傅杭没有在这种时候跟他争风头。
他能看出来,赵柯的家人肯定也能看出来, 方煦和赵棉之间有一些暧昧的气氛和默契的互动。
方煦和赵棉的情况, 跟他和赵柯完全不一样。
所以方煦可以更直接地表现, 傅杭得适可而止地博好感, 否则就太没有界限。
傅杭脱掉枷锁,真正投入到下乡生活之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不再压制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外界正常的情感释放, 人也“幼稚”了很多。
他看着方煦的举动, 心里酸,还得一派淡然。
“妈,你们在省城住四宿。”
刘三妮儿拒绝:“住那么些天干啥,有钱烧得吗?不住不住……”
“妈~”赵建国坚持,“难得我们都在这儿,下回聚也不是在省城了, 当然得带着孩子们长长见识。”
余岳吃得满嘴流油, 抬头兴冲冲地说:“我要去玩儿!”
刘三妮儿呲儿他:“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大人说话, 小孩儿别插嘴。”
余岳噘嘴。
余欢眼里也有好奇, 但她只是小心地瞧着,不敢表态。
余岁安静地吃饭,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哪儿做什么都不在乎。
赵建国道:“我们仨都安排好了,今儿晚上先好好休息,明天赵瑞陪你们去他的大学附近转转,后天去医院,我带你做个体检,大后天小棉休息,小棉陪你们去百货大楼和江边儿瞧瞧,那条街和江边儿公园修得老漂亮了,我给你们买第四天的火车票。”
赵建国、赵棉、傅杭都要上班,赵瑞上学,课程有松紧,时间相对宽裕一些,能抽出空闲。
三个白天,仨人轮着陪老太太他们,不落空。
别的也就算了,去医院……刘三妮儿抗拒:“我没病,去医院干啥啊,不去医院。”
老一辈儿都不爱去医院,全都认为有病才要去医院,体检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而他们的“有病”,通常都要到疼得难以忍受,才开口承认自个儿有病,往往这个时候,小病都拖成了大病。
赵建国见过病人的百种形态,精准地击中脉搏,“我这不是在医院吗?有内部体检名额,等我从医院离开,想用也用不到了,好好的资源放着,不用多浪费。”
刘三妮儿一听有内部名额,神情瞬间舒展开,不过还是说:“那住店吃饭,不也得花钱吗?”
“吃药还花钱呢,岁数大了都会有点儿老年病,及时控制住,不用花更大的价钱看病吃药啊,用你外孙女儿的话说,不能因小失大。”
赵棉赵瑞也都跟着劝说。
赵棉道:“姥,不花钱的检查为什么不去?回头跟二舅说一声儿,他也放心,您说是不是?”
赵建国一个劲儿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便宜不占,咱们吃大亏了。
实际上,名额确实有,但不是免费的,能报销一些,大头还是赵建国掏钱。
傅杭和方煦在他们劝说老太太的时候,都没有插言。
最后,刘三妮儿领他们的孝心,同意了赵建国的安排。
这时,方煦才自告奋勇道:“正好我还有几天假期,闲着也是闲着,您在这儿这三天,我也陪姥姥吧。”
傅杭没时间,且已经在赵柯姥姥跟前露脸,便道:“拿着我的相机吧,多拍几张照片留念,带回去让余老师和赵柯看看,也可以寄给余连长。”
方煦看向他。
两人对视几秒,方煦客气地说:“我会好好保存的。”
傅杭把相机交给了他,询问他是否需要教他使用,得到他“会用”的答复,两个人的交流立马停止。
饭后,一行人送祖孙四个回招待所。
黑省省城比余秀民部队驻扎地所在的省城要发达。
一路上,灯火通明,夜景绚丽。
而且,这里的路灯,也带着华丽的花纹,成了城市中的一景。
余岳口中不断发出哇哇声,跑到前面去,站在路灯光影的正中,回头冲着他们挥手,“快来啊。”
等到其他人走到了,他又向前跑去,站在下一个路灯下,连影子都在欢快地跳跃。
大家面上都带着惬意的笑容,脚步渐渐慢下来。
傅杭对路灯很熟悉,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知识,白天在拖拉机厂,晚上宿舍关灯,就回到外面的路灯下看书。
蛐蛐的鸣叫和路灯下密密麻麻扑光的小咬都是他的“同学”。
手上什么都没拿,只是简单地在路灯下走走,很少有。
傅杭独自停在一盏路灯前,没有走进光圈,抬头注视着路灯。
即便是省城,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路灯才会亮很久,其他偏僻的道路或者深巷,依旧是漆黑一片。
同一片夜空下,存在着不同的场景。
赵村儿大队和省城隔着数百公里,那里的人们,此时应该已经躺在炕上,进入梦乡。
赵柯屋子里的煤油灯,可能还亮着……
许多人自定义为平庸而无用,国家多他一个不多,缺他一个照样儿转。
赵柯从来不认为她是多余的,哪怕再微小的光,照亮方寸,依旧能流光溢彩。
傅杭总是会想念赵柯,就像现在,他头脑里想得还是她。
但他又不只是在想念赵柯。
傅杭抬脚,缓慢地踏进了光里,仰望星幕,低喃:“赵村儿大队还没通电……”
祖国还未富强……
似乎有些不自量力,可谁说他们不是在给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谁说他们未来,不是中流砥柱?
前方,赵棉发现不在眼前,回眸,刹那失神。
方煦与她并肩而行,余光时刻注意着她的举动,随之回头,也是一怔。
有一句诗:“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少年可以是个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星月不足光,自有人造之光照前路。
刀剑不足利,自有人赤手双拳搏山击海。
有志向有目标的人,心在远方,没有什么能阻拦他的脚步。
人最美好之处,在骨不在皮。
这一刻,青年的光辉熠熠闪耀。
方煦下意识地举起了照相机,镜头对准傅杭,留下当下属于年轻的知青傅杭的影像。
·
既然要去赵瑞的学校,赵瑞跑过来再带着姥姥他们过去,就费时费力了。
所以第二天,方煦早早出现在招待所,陪着刘三妮儿他们一起吃完早饭,由他带路,去赵瑞的大学。
赵瑞在学校门口等着。
“我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到大学来溜达,快给我在门口照一张相。”
刘三妮儿边说边拉着三个孙子站到大门下头,一点儿不见外地吩咐:“小方啊,牌匾上的字儿一定要露出来。”
方煦答应,出言调整他们的位置和姿势。
老太太两手交叠在小腹前,露出一个做作的笑。
“咔嚓。”
他们拍完,赵瑞不好意思道:“方同志,也给我在这儿拍一张照片吧,我想给我媳……我家里看。”
方煦闻言,笑道:“好。”
刘三妮儿看着大学里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眼露羡慕,叮嘱仨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进大学……”
余岳打断她的幻想:“奶,考不了大学,别做梦了。”
刘三妮儿一滞,“你咋知道?”
“我外公说的啊。”
刘三妮儿指指进进出出的人,“这不是有人能上吗?要是不读书,你们不就连门儿都摸不着?”
赵瑞走过来,也道:“姥姥说得对,读书起码能够拓宽道路,不读,选择就是单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