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奶,你先忙,我与张大哥去书房。”说着刘欣雨指了指书房。
  刘欣雨早就与陈招娣打好招呼,说明张洪亮来找自己的目的。
  陈招娣才不管张洪亮是为什么来找刘欣雨,也不介意刘欣雨将张洪亮带去书房。
  在她看来张洪亮来见刘欣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进了房间,刘欣雨指了指书桌边的椅子示意张洪亮坐下,她自己则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然后在张洪亮对面坐下。
  针对张洪亮之前的那封信上提出的疑难问题,刘欣雨侃侃而谈,给张洪亮一种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错觉。
  “张大哥……张大哥?”刘欣雨讲完一道题,抬头看向张洪亮,发现他居然看着自己在发呆,心里就很是有些不高兴了。
  为了给他答疑解惑,她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无论是赚钱、还是备课批改作业统统给他让路,他倒好压根没有好好听自己的讲解,真是不能忍!
  “张大哥是不是累了,要是累了,等你休息好了再说吧。”刘欣雨瞬间冷了脸,将书本一合站起来说准备往外走。
  刚刚回神的张洪亮知道刘欣雨不高兴了,顿时就有些慌了,站起来一把拉住刘欣雨,忙不迭地小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刚才也不知怎么地突然就好像回到了学校的教室里正在听老师讲课,不由自主就入了神。欣雨,你实在太有老师的样子了!”
  刘欣雨的脸色缓了下来,垂眸看着被张洪亮抓着的胳臂,有些不太自在地动了动胳臂。
  张洪亮慌忙松开手,继续向刘欣雨表达他的歉意,并保证不会再开小差,一定好好听刘欣雨为自己答疑解惑。
  刘欣雨垂头站在那里愣了片刻,终于回到座位坐下。
  张洪亮悄悄地松了口气,暗自告诫自己绝不能再开小差。
  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洪亮的确没有再游神,不但认真听刘欣雨的答疑解惑,还能举一反三,让刘欣雨觉得十分欣慰。
  前几天刘欣雨再次收到顾锦诚的来信。
  顾锦诚在信中主要谈的是九月份刚在bj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
  几乎不用继续看信,刘欣雨也十分清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果然顾锦诚在信中写道:
  这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刘欣雨和张洪亮都是招生对象。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
  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目前顾锦诚能给刘欣雨的消息暂时只有这些,据说今年能否有一次高考尚在讨论中。
  不过刘欣雨却十分清楚,十月十二日国务院就会正式宣布今年立即恢复高考。直到十月二十一日,各大媒体会向全国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也就是说,离高考差不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第103章 她何其无辜
  考虑到张洪亮的实际水平,生怕一次性讲解太多嚼不烂,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刘欣雨就不再继续,拿出一张提前出好的卷子给张洪亮,让他回家去做。
  如果没事的话,下午两点再来。
  今天张洪亮很大,听刘欣雨讲解的两个小时,收获比他自己看一个月的书还要大,既然刘欣雨愿意继续为他讲解,他当然求之不得。
  毕竟恢复高考的消息基本已经确定。
  刚才刘欣雨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决议细细与张洪亮说了一遍。
  虽然这个消息国家还没有公布,但是顾锦诚不但人在京城,还有一对在京大当教授的父母,他的消息绝对可靠的。
  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第一次高考,总归希望就在前方。
  能不能换个环境改善处境,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了。
  张洪亮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回家吃了个饭就埋头做题。
  这份卷子主要是上午刘欣雨讲过的内容,再加一点点发散,张洪亮做得很顺手,一个半小时的卷子,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答完了。
  虽然还不知道到底答对了多少,依然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下午还要去,你就不能在家里多陪陪你爷你奶?”见张洪亮背上挎包又要出门,吴巧珍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很不满地看着张洪亮道。
  张大牛瞪了吴巧珍一眼,没看到儿子去了趟刘欣雨家心情很好吗?
  说明了什么?说明儿子有收获!
  不管是什么收获,总之有收获就是赚了。
  他们当父母的图个啥,不就是图儿女日子过得舒心嘛。
  虽然张大牛一再申明张洪亮去找刘欣雨是为了答疑解惑,是为了多学点知识,但是吴巧珍心里就是有那么点不乐意。
  刘欣雨不就是个高中生,自家儿子进厂以后不也上过夜校拿了高中结业证,难道还能比不上刘欣雨?
  吴巧珍想归想,到底没敢继续阻挡。
  吴巧珍不阻挡了,张洪亮却觉得不能让吴巧珍再这样下去。
  每一次都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只会让刘欣雨越来越寒心。
  张大牛不能让吴巧珍明白他占了刘欣雨多少便宜,他得让吴巧珍还有家里所有的人都明白,刘欣雨是他的贵人。
  “妈,我知道你不是不喜欢欣雨,只是担心欣雨的命不好会带累我。
  妈,欣雨的命真的不好吗,她真的是克星吗?
  你总说欣雨克母克父,但是欣雨妈妈是因病去世,欣雨的爸爸却是为了救爸和弟弟才去世的。
  说欣雨是克星,她何其无辜!
  要不是欣雨抽空给我答疑解惑,有些问题就算我花再多的时间也弄不明白,要这样说起来,欣雨就是我的贵人!”张洪亮干脆先不出门了,反正离与刘欣雨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正好利用这半个小时好好与父母聊聊。
  吴巧珍脸色几变,最后依然不服气地嘟哝道:“什么贵人,不过就是个孤女罢了,能帮你也就这样了!”
  张洪亮的眉打成了结,他都不知道该说吴巧珍什么好了。
  纠结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说出心里一直想说的话:“妈,要你这样说的话,那自己不也与欣雨一样吗?”
  吴巧珍的脸刹那间成了调色板,她万万没想到张洪亮为了刘欣雨居然揭她的伤疤,眼泪扑簌簌直往上落。
  张大牛大声喝斥张洪亮,让张洪亮赶紧向吴巧珍认错。
  张洪亮抿了抿嘴,一脸坚持地看着吴巧珍,既然决定说出口,他就不能再心软,否则吴巧珍还会得寸进尺。
  虽然没有得到张洪亮的认错或者道歉,吴巧珍还是在张大牛的安抚下渐渐冷静下来,但是委屈的感觉深深刺激着她的神经。
  张洪亮为了刘欣雨居然戳她的肺管子,让吴巧珍尤其难过,觉得这个儿子白疼了,就差对着张洪亮骂他是“白眼狼”。
  吴巧珍早已经没有娘家人了,四十年代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华,父母带着全家从江宁逃出来,结果父母兄弟全都死在日军的炮火中,只有她一个人逃出生天。
  这是吴巧珍心里永远无法抹平的痛,也是张家极少提及的事情。
  虽然父母兄弟都死了,但是他们是被日军杀死的,吴巧珍当然不会觉得是自己克死父母兄弟,更不会觉得自己是克星。
  张洪亮却将她与刘欣雨相提并论,让她怎能接受。
  看着吴巧珍脸上的泪水,张洪亮心里事实是十分懊恼愧疚的,但是如果不能让昊巧珍感同身受,吴巧珍继续变本加厉,那么他与刘欣雨之间就更加难以相处了。
  就算以后他与刘欣雨不能成为一家人,张洪亮也不希望再从吴巧珍嘴里听到什么克星灾星扫把星之类的各种星了。
  “妈,我知道我那样说,会让你十分委屈和痛苦,你就没有想过,你骂欣雨克星灾星天煞孤星的时候,欣雨心里是不是也像你现在这样委屈和痛苦呢?她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说话的时候张洪亮并没有看吴巧珍,他怕自己会被吴巧珍眼中的委屈和痛苦打败。
  “好了,别说了!想去找欣雨讨教就赶紧去,别让人家当老师的等你!”张大牛大喝一声。不但吓了张洪亮一跳,也把靠着他的吴巧珍吓得差点坐倒在地上。
  躲在门后偷听的张红芸更是吓得捂住嘴,蹑手蹑脚地从门边退开,拿起自己的那你书包悄咪咪地从后门出去,撒开腿就往刘欣雨家跑,她要赶在张洪亮之前通风报信。
  刘欣雨看了眼跑得气喘吁吁的张红芸,伸长脖子往外面看了又看,并没有发现张洪亮的身影。
  难道张洪亮又被拦住了?
  张红芸急切地想要通风报信,可惜不等她匀过气来,人高腿长的张洪亮已经出现在刘欣雨家门前。
  张红芸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在葡萄架下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作业,假装来刘欣雨家写作业。
  当然装着装着,在张洪亮和刘欣雨的目光下,就成了真的写作业了。
  下午刘新建兄弟约了小伙伴去民勤小学打篮球,刘新菊当然没有兄弟那样的好命,留在家里带小老四,于是刘欣雨家院子的葡萄架下只剩下张红芸……
  当然还有给张洪亮答疑解惑的刘欣雨和认真听讲努力举一反三的张洪亮。
  第104章 实在太丢人
  十月二日张红霞带着新姑爷陈家络回门,上午张洪亮不得不留在家里接待妹妹妹婿。
  头天夜里下了场秋雨,气温明显下降,回娘家回门的张红霞和陈家络都穿上刘欣雨帮他们做的新外套。
  与出嫁时衬衫加勾针外套营造出的温柔新娘不同,穿上这件外套让张红霞有着别样的飒爽,让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好一番议论。
  张红霞请刘欣雨帮忙做出嫁时穿的新衣,在村里早已不是秘密。
  只是没想到经过刘欣雨的巧妙搭配,两身不同的穿搭让相貌并不出色的张红霞穿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美丽。
  当天就有大姑娘小媳妇偷偷找到刘欣雨,请刘欣雨帮她们做新衣服,却都被刘欣雨婉言拒绝。
  刘欣雨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在。
  村里有裁缝,她不能夺人家的饭碗,此其一。
  帮张红霞以及张家人做衣服,是她对张家提供米面等供养的回报,此其二。
  虽然她只是代课老师,但是当一天老师就要对班上孩子们负责,因此没那么多的时间做衣服,此其三。
  刘欣雨的这些理由很快就传到吴巧珍耳边,把吴巧珍气得砸了手中的饭碗,对着张大牛和张洪亮发了好一通脾气。
  可是无论张大牛还是张洪亮都觉得吴巧珍这顿火发得没道理。
  人家刘欣雨说的也没错,真要算起来,他们家这几个月提供给刘欣雨的米面鸡蛋还有柴火等的总价值不如刘欣雨给予的回报。
  自家才给了刘欣雨三个月的供养,一共不过四十五个鸡蛋,十五斤大米,六斤麦子面,还有六担柴火。
  对了,还有一丈布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