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着老夫入驻宁远城,接触到的东西多了,了解到的多了,若说这辽前还是大明的话,恐真的只剩下大义了。
  一旦国朝这边,无法满足那帮骄兵悍将的话,就你先前随老夫出镇过辽东,会想到发生什么吗?”
  “督师,下官不否认您做的这些。”
  茅元仪上前道:“下官就是觉得……就算想梳理辽前,是否也要放缓些脚步,若真是出现波折。
  就依着朝中那帮大臣的心思,还有辽前所存在的势力,难保在朝堂之上,不会出现弹劾您的态势啊。
  一旦说……”
  “陛下这边,你就无需过多担心了。”
  孙承宗摆手说道:“只要陛下信任老夫一日,那老夫这辽东督师之位,就能稳坐一日,如此也能多为大明效忠一日。
  说起来,辽东所造成的局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当初老夫出镇辽东时,所造成的。
  陛下有句话说的很好,至今老夫都记在心里,以此来督促自身。
  出现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决心,要是明知道是错的,但顾及到自身名望,那大明还有救吗?”
  “……”
  茅元仪神情复杂,看着神情凝重的孙承宗,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却怎么都讲不出来。
  “行啦,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多了。”
  孙承宗转过身去,朝桌案处走去,说道:“过些时日,卢象升所辖的天雄军,会谴派过来一部分精锐,以游商的身份,进山海关,来辽前这边,到时你负责接应他们,并将他们纳入到老夫创设的战兵营麾下。”
  第四十九章 剿抚并用,崇祯出手
  “掌控力度?”
  “落实到实处?”
  看着杨鹤派人加急呈递到京城的奏疏,身处在东暖阁的崇祯皇帝,合上了这份‘剿抚并用’的奏疏。
  于现阶段的大明而言,之所以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和麻烦,并非某一领域出现问题,而是所有领域,都出现了问题。
  说句好听的,他是大明的皇帝,是执掌生杀大权的天下至尊!
  他的确能够做到,想杀谁就杀谁。
  有厂卫在手,干掉一批野心家,易如反掌。
  可杀了以后呢?
  会被标注上什么骂名标签,就全然不受他的控制了。
  大明文官的嘴,能杀人。
  大明清流的嘴,能诛心!
  “对杨鹤这份剿抚并用的奏疏,你们都是怎样想的?”崇祯皇帝看向王洽他们,神情平静的说道。
  “诸卿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讲一讲,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都说出来,到时军机处再明发上谕。”
  崇祯三年,山陕一带的流寇反叛之势,迎来重要的转折点,要是遏制不住流寇势力,那山西也将遭遇更严峻的威胁。
  “杨总督在奏疏中所提,从陕西总的情况来看,各地的灾情严峻,使得流窜活命的灾民众多。”
  王洽走上前,神情正色道:“而出现的那些流贼势力,多是极为狡诈之辈,或裹挟无辜灾民,或藏匿于灾民之中。
  使得陕西那边,一直在做的力主剿灭事,迟迟都没有见到应有的成效。
  若是继续坚持,力主剿灭的策略,只怕粮价日益增长的陕西,将会迎来更多的灾民,主动投效到各个流贼势力之中。
  可若是剿抚并用,以招抚为主,却能缓解这种具现的矛盾。
  若是陕西那边,能将最大的几股流贼势力,一一招抚安置,并设法开垦荒田,度过最艰难的几年,或许爆发的流贼之患,就能被国朝扑灭。”
  “王枢辅,本辅不同意你这种看法!”
  王在晋走上前,皱眉说道:“就依着杨鹤所言,采取剿抚并用的方式,那国朝所调拨的钱粮,岂不是又要增加了?
  说是剿抚并用,依招抚为主,金钱去而民在,活一人即得一人性命,盗熄民安,利莫大焉。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啊!”
  听着王洽、王在晋二人,先后所讲之言,崇祯皇帝眉头微蹙起来。
  杨鹤所提及的剿抚并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就是不作为的绥靖政策。
  流寇爆发的主要矛盾点,杨鹤这个人,是一个都没有敢去触及。
  山陕一带爆发流寇反叛事,说来说去,不就是底层百姓,包括戍守边镇的兵卒,都没有活路造成的?
  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抗风险能力差的自耕农规模锐减。
  治下的大量土地,被势大的士绅、地主等阶层,以及就藩山陕一带的秦藩、晋藩、肃藩等特权群体,用尽各种办法兼并掉。
  尤其是频生的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雪灾,要么干脆地震,使得社会层面的矛盾,彻底爆发出来了。
  ‘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想到山陕两地,那复杂的社会层面,崇祯皇帝有些时候就在想,这他娘的真是无解的政治口号啊。
  当失望慢慢积攒到一定境遇,纵使是再温顺的百姓,在面临一次次的绝境后,也会抄起家伙事,造大明的反的。
  看着眼前争吵起来的众人,崇祯皇帝皱眉道:“够了,朕叫你们过来,是商讨此策是否可行。
  不是叫你们在这里,当着朕的面诉苦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