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种作物,随便哪个旮旯里都能生长,但一亩地只有一百来斤,这就没必要全国推广了,因为根本无法解决粮食危机。
  朝堂臣子听这位御史说辞,先还撇嘴,觉得这货有点不识时务啊,这个时候你还来显摆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过听他说完,倒都没意见了。
  确实。
  说起农事,这位四十岁才中第,十年间便成了御史的老进士,恐怕还在户部尚书夏原吉之上。
  亩产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棣笑眯眯的,“亩产量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东郊实验田那边的产量,一亩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国推广,普通老百姓受限于技术和时间,大概产量要低一点,但再怎么低,亩产量也该在两千斤以上,诸位爱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罢。”
  奉天殿顿时一片哗然之声。
  就算是不谙五谷的汉王和赵王等王孙子弟,也知道这个亩产两千多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今以后,大明子民不会再挨饿!
  不挨饿。
  三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哪怕是富得流油的大宋,都没做到这一点,用句超越时空的观点来说,这三个字还是在十九世纪下叶才实现的。
  一位侍郎出列,“如果真能达到这个产量,还能作为主食,这个番薯难道可以取代水稻和小麦?”
  朱棣摇头,“这当然不可能。”
  人怎么可能不吃米和面粉。
  所以这个番薯产量再多,也不能完全取代水稻,最多就是作为辅食,或者在灾害年岁作为主食,毕竟朱棣深有感会,昨夜吃了红薯后,其实新鲜感过后,胃上感觉不是很好。
  没有大米的那种舒适感。
  朱棣又道:“诸位卿家还有意见没有?有意见的话自己去东郊的实验田去参观,朕心意已决,明年开春之后,将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为此朕打算成立一个农业部,将农桑事务从户部剥离出来,专门负责农业事务,按照九寺五监的地位设立,第一任农业部左部长,任命为黄昏,至于农业部其他人手……嗯……”朱棣眼睛一亮,看着先前那位大器晚成的御史,“由郑钧御史权兼农业部右部长。”
  御史郑钧大喜,这个农业部虽然只是九寺五监的地位,但他隐然有种感觉,这个农业部有会像六部一样成为朝堂中枢部门,自己现在虽然是副手的右部长,但黄昏这人不会一直留在农业部,也就是说自己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位尚书级别的大佬。
  立即行礼,“微臣领旨!”
  朱棣颔首,“蹙尚书,关于这个农业部的结构,你们吏部迅速拿出方案来,郑钧,待吏部那边拿出方案后,你自己亲自去六部、都察院、九寺之中挑选合适的人手,凑齐这个部门……”
  咳嗽了一下,“蹙尚书,看着办啊。”
  这是不放心。
  深恐蹙义给弄一个复杂的部门来,到时候人手又要捉襟见拙。
  蹙义领旨,“微臣知晓。”
  朱棣大笑道:“诸位卿家还有事否,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是把狗儿的工作抢了过来。
  由此可见,今儿个朱棣的情绪是有多高涨。
  ……
  ……
  黄昏没去参加大朝会,请了假。
  其实黄昏出仕这么多年,参加大小朝会的次数并不多,小朝会他还有兴趣,而作为宣布小朝会议论定下来事情的决定的大朝会,黄昏更不想参加。
  反正各种琐碎政事,朱棣都能处理好,自己去了大朝会也就是旁听者。
  没甚意思。
  至于担任了一堆头衔,因为没参加大朝会,是否会影响吏部那边的考核问题,黄昏也从来不担心——除了漠北总府都督佥事,他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
  吏部那边要降他的级,貌似也很难。
  军器院、医疗改革司、货币改革司这三个部门的职务,黄昏都是必须之人,其他人也做不了他的工作,漠北总府的都督佥事,这个吏部又管不到。
  所以黄昏懒得去大朝会。
  一大早去了一趟时代商行下辖的“电力商行”,着令电力商行改组,重新定名为“时代电网”,并亲自写了牌匾,让人装裱悬挂在公司总部。
  其后召集时代电网的各部门负责人,交代下去,可以推动全城铺设电网的项目了,并让时代银行那边和时代电网接洽,以保证资金的运转,确保时代电网的各个项目正常运行。
  忙完这件事,已近晌午。
  黄昏带着阿如温查斯去临近酒楼喝了点小酒意思意思,然后出城去东郊实验田,就昨晚复盘的内容,把推广红薯的详细步骤和梁大等人商量了许久。
  一天就这么过去。
  在回到黄府时,发现有客人,黄昏知道这个人,但没见过:都察院御史郑钧。
  于是请到会客厅。
  不出意外,果然是蹙义的吏部拿出了农业部的结构文书,而黄昏才知道,原来这位大器晚成的农夫进士,竟然是自己农业部的副手。
  很是欣喜,咱朱老板还是知人善用。
  有这个深谙农事的于是来权兼副部长,自己又可以偷懒。
  郑钧此来,主要是就农业部的人员人选咨询黄昏,黄昏目前在朝中并没有绝对的立场,所以对人选没有任何意见,让郑钧全力主责便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