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如今何泰之名次虽是靠后,可到底过了院试,一个秀才功名到手。
至于岁科考试,何泰之年纪在这里,倒是无需着急,过几年参加乡试也不晚。
何泰之着急忙慌地赶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问一问沈瑞考试后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试“案首”,过些日子的岁试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顺天府府学的廪生。至于何泰之这里,则是心里没底,不管是入府学还是入县学,估计是要是附生。想要更进一步,一两年之内没希望。
与其在府学与县学做个挂名的附生,还不若继续在春山书院读书。不少春山书院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不仅是附生如此,就是廪生也多半如此。
同县学、府学的教授、教谕相比,春山书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别去府学,还是回春山书院?书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养的,到了乙班老师教导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头,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带了几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认春山书院的先生教导水平高,可是也发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春山书院的学生太过于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虽没有形成“春山书院”党,可等春山书院里的学子入了官场,十几二十年后,说不得就是隐形的党派。
大明朝文官治国,翰林院的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顶尖人群,这些人的子弟在科举仕途上,就比寻常士子起点要高的多。
现下或许没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时,就是春山书院闭院之时。
沈瑞对于仕途有自己的规划,无心结党或是打上某党的印记。
“有个三元,的名头在,岁时之时肯定被人盯着,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齐外头又有什么话?若是过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学的话,又未免显得狂妄,多半还是要去那边。”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闻言,眉头挤成一团:“那以后怎么办?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顺天府官学?我不想离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乡”是官场必不可少的人脉之一。同顺天府官学相比,荟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书院同窗质量更高。如此看来,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这不是小事,且听听姨父怎么说
何泰之虽有了功名,可与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爷与徐氏会将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决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护,又得小徐氏溺爱,即便穿着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我早点使劲读书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头,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处,也就不用这样难定夺……”
皇城,清宁宫正殿。
寿哥看着手中的纸卷,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试‘案首,没白让孤在父皇面前赞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这倒是意外之喜……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难测(三)
同沈家与何家两家的欢天喜地相比,乔家的气氛则阴郁得怕人。
乔老太太面上恍惚,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真的没有,一个也没中?别是看错了吧?你五哥的先生不是说他火候十足了么?当年府试时可是考了第十五名”
乔永善满脸愧疚,站在一旁,低声道:“确实榜上无名,许是五哥一时没考好,孙儿这里也不争气,让老太太失望了。”
乔家毕竟是仕宦人家,翰墨之族。老爷辈的不用说,好歹出来一个二甲进士,第三代却只有长房幼子乔永德、三房长子乔永善两个读书种子。
乔老太太当成眼珠子似的盯着,掏了大钱为两个孙子延请名师,前年堂兄弟两个下场,双双过了府试,卡在院试上。当时兄弟两个才十四岁,十四岁的童生也算体面,没想到过了两年,依旧是双双落第。
寻常人家,十六岁卡在院试这里并不算什么。院试三年两考,努力学习几年,再考也不算晚。
乔家原本也不着急,可谁让沈家过继来个沈瑞。
自打二月里沈瑞中了县试“案首”,乔永德就来了狠劲,摩拳擦掌,不甘人后。连带着乔永善也被堂兄带的紧张起来,正经苦读了几个月。两兄弟的老师都对弟子褒赞不已,只说乔永德火候够了,乔永善要看运气。
今日院试放榜,乔永善因老师的话本有些惴惴,却被意气风发的堂兄拉着去看榜。
没想到不仅他自己榜上无名,乔永德也名落孙山。乔永德看完榜单就寒了脸,立时甩了袖子气鼓鼓地走了。
乔永善追不上,晓得家中长辈在等消息,就含羞带愧地回到禀告。
乔老太太还在叹气,旁边站着的乔大太太已是带了急色:“五哥可说去哪里了?”
“没说,不过两个长随都跟着。”乔永善道。
乔大太太虽担心幼子,可也晓得怪不得侄子头上。知子莫若母,幼子被老太太打小溺爱,最是任性,就算是兄长们说话也不会听,何况是堂弟。
乔老太太长吁了口气,道:“有长随跟着就好。五哥辛苦了半年却是这么个结果,孩子心里憋屈呢。”
乔永善耷拉着脑袋,从老太太房里出来,心里极不好受。
至于岁科考试,何泰之年纪在这里,倒是无需着急,过几年参加乡试也不晚。
何泰之着急忙慌地赶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问一问沈瑞考试后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试“案首”,过些日子的岁试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顺天府府学的廪生。至于何泰之这里,则是心里没底,不管是入府学还是入县学,估计是要是附生。想要更进一步,一两年之内没希望。
与其在府学与县学做个挂名的附生,还不若继续在春山书院读书。不少春山书院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不仅是附生如此,就是廪生也多半如此。
同县学、府学的教授、教谕相比,春山书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别去府学,还是回春山书院?书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养的,到了乙班老师教导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头,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带了几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认春山书院的先生教导水平高,可是也发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春山书院的学生太过于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虽没有形成“春山书院”党,可等春山书院里的学子入了官场,十几二十年后,说不得就是隐形的党派。
大明朝文官治国,翰林院的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顶尖人群,这些人的子弟在科举仕途上,就比寻常士子起点要高的多。
现下或许没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时,就是春山书院闭院之时。
沈瑞对于仕途有自己的规划,无心结党或是打上某党的印记。
“有个三元,的名头在,岁时之时肯定被人盯着,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齐外头又有什么话?若是过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学的话,又未免显得狂妄,多半还是要去那边。”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闻言,眉头挤成一团:“那以后怎么办?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顺天府官学?我不想离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乡”是官场必不可少的人脉之一。同顺天府官学相比,荟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书院同窗质量更高。如此看来,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这不是小事,且听听姨父怎么说
何泰之虽有了功名,可与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爷与徐氏会将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决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护,又得小徐氏溺爱,即便穿着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我早点使劲读书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头,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处,也就不用这样难定夺……”
皇城,清宁宫正殿。
寿哥看着手中的纸卷,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试‘案首,没白让孤在父皇面前赞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这倒是意外之喜……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难测(三)
同沈家与何家两家的欢天喜地相比,乔家的气氛则阴郁得怕人。
乔老太太面上恍惚,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真的没有,一个也没中?别是看错了吧?你五哥的先生不是说他火候十足了么?当年府试时可是考了第十五名”
乔永善满脸愧疚,站在一旁,低声道:“确实榜上无名,许是五哥一时没考好,孙儿这里也不争气,让老太太失望了。”
乔家毕竟是仕宦人家,翰墨之族。老爷辈的不用说,好歹出来一个二甲进士,第三代却只有长房幼子乔永德、三房长子乔永善两个读书种子。
乔老太太当成眼珠子似的盯着,掏了大钱为两个孙子延请名师,前年堂兄弟两个下场,双双过了府试,卡在院试上。当时兄弟两个才十四岁,十四岁的童生也算体面,没想到过了两年,依旧是双双落第。
寻常人家,十六岁卡在院试这里并不算什么。院试三年两考,努力学习几年,再考也不算晚。
乔家原本也不着急,可谁让沈家过继来个沈瑞。
自打二月里沈瑞中了县试“案首”,乔永德就来了狠劲,摩拳擦掌,不甘人后。连带着乔永善也被堂兄带的紧张起来,正经苦读了几个月。两兄弟的老师都对弟子褒赞不已,只说乔永德火候够了,乔永善要看运气。
今日院试放榜,乔永善因老师的话本有些惴惴,却被意气风发的堂兄拉着去看榜。
没想到不仅他自己榜上无名,乔永德也名落孙山。乔永德看完榜单就寒了脸,立时甩了袖子气鼓鼓地走了。
乔永善追不上,晓得家中长辈在等消息,就含羞带愧地回到禀告。
乔老太太还在叹气,旁边站着的乔大太太已是带了急色:“五哥可说去哪里了?”
“没说,不过两个长随都跟着。”乔永善道。
乔大太太虽担心幼子,可也晓得怪不得侄子头上。知子莫若母,幼子被老太太打小溺爱,最是任性,就算是兄长们说话也不会听,何况是堂弟。
乔老太太长吁了口气,道:“有长随跟着就好。五哥辛苦了半年却是这么个结果,孩子心里憋屈呢。”
乔永善耷拉着脑袋,从老太太房里出来,心里极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