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导和琅琊王道:“赵含章现在雄踞中原,她的态度至关重要,大王不如去信一封,征得她的同意,可再封她为副都督,统管北地事宜。”
  这是要将南北分开,他们先掌握南方。
  琅琊王有身份便利,他是宗室,做大盟主,他比赵含章更名正言顺,但论权势和声望,琅琊王远比不上赵含章。
  所以琅琊王心虚。
  不过,王导道:“大王有王氏,我王氏愿倾尽所有协助大王。”
  琅琊王就按下心虚,按照王导的指点给赵含章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
  第804章 大盟主
  自皇帝被俘后,这天下就好像一锅被烧沸的水一样蒸腾起来,曾经锅底安静卧着的牛鬼蛇神全都随着蒸腾而起的滚水冒出来。
  这世间的人,绝大多数百姓就如水中浮萍,被动的随着水波流转,无着无依,没有的选择;
  少部分人能够选择阵营,或是投靠匈奴,或是到江东去投靠刚冒头的琅琊王,再或者去豫州投奔赵含章;
  更少的人则决定创造阵营,让自己成为被选择的人。
  司马睿是宗室远房,非武帝血脉,除了王导王敦外,支持认同他的人并不多。
  豫章王、秦王和新都王几个还没下落呢,他们虽然年纪小,却是武帝的亲孙子,血脉更近,到时候从中选一个更聪慧的扶持就是。
  最重要的是,赵含章还没说话呢。
  所以司马睿的檄文虽发布了,但应召的人没几个。
  王敦便带上大军,从建邺出发往上游征讨谋逆和流民军,为司马睿立威。
  豫州没答理他们,赵铭一边派人去寻找宗室遗珠,一边源源不断的给赵含章提供能够管理地方,又能打仗的官吏。
  赵含章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到了平阳城外。
  上党郡、平阳郡,甚至是广平郡都被她收了大半,他现在没空搭理江东的变势。
  那里的势力他们本就触摸不到,所以司马睿冒头,赵铭虽不开心,却也不会浪费人力和精力在他上面。
  不过,王敦和王导想要荆州服从于司马睿就很过分了。
  他略一思考就以赵含章的名义也发了一篇檄文,召天下义士援助晋庭,将皇帝救出来。
  檄文发到荆州,在王四娘的运作下,百姓群情激奋,都撸了袖子要参军北上去打匈奴,救皇帝。
  皇帝和赵含章的声望在荆州愈加大,零星作乱的流民听说赵家军不会克扣粮草,立即也不造反了,直接就地从乱军变成义军,跑到当地县衙找县令,说他们就是来参加北上讨逆的义军的。
  他们希望他们能姓赵。
  县衙的县令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他们的来历,但……在荆州作乱和北上作乱匈奴,他们自然是选择后者了,所以他们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不知,将人收下来后送到江陵刺史府,由那边统一给粮草和委派将军,把人带到北边去抗击匈奴。
  此举直接断了王敦的后路,他本想以讨伐乱军的借口进入荆州的,现在不行了,他便只能书信通知王四娘和王眉子,大盟主要召见他们,共同商讨讨逆的事。
  当然,此时王敦还在庐江呢,距离荆州还远,所以信先送过去。
  王眉子蹙眉将信看完,问王四娘,“我们去吗?”
  王四娘当着他的面将信撕了,面无表情的道:“不去!”
  她是赵含章的人,只听豫州调遣,司马睿自封为大盟主,他就能指使她了?都是刺史,他一个徐州刺史凭什么管到她荆州刺史的头上来?
  王眉子看着被她撕碎的信,半晌无言,“你就是不去也没必要撕了它去呀,我还要对照着给叔父回信呢。”
  王仪风很不高兴,冷冷地道:“何必回他?直接让他的信使回去告诉他,就说贪生好利之人不配与我说话。”
  王眉子:……
  王仪风愤愤道:“我虽未亲去郓城,但我知道,他答应出兵襄助陛下的。”
  “他能做这个光州刺史,一是含章说和;二是陛下宽厚;就是苟晞,他都退了一步,怎么说他都该回报一二吧?”王仪风道:“结果他回到光州竟然带着人和财物跑了,还推举一个什么王爷当大盟主。”
  “他也不看看,有含章在,他司马睿算什么东西?”王仪风道:“郓城几日,他连去拜见含章的资格都没有。”
  王眉子:“……倒也不是,他不去是为了避嫌,宗室中谁敢当着皇帝和苟晞的面去拜见赵含章。”
  不怕皇帝和苟晞怀疑他和赵含章勾结,改换天地吗?
  王仪风可不管,反正她现在讨厌王敦。
  她以前只讨厌王澄,可现在看来,王敦也一样讨厌,“阿父的眼光果然一如既往的差,选的两个人都不怎么样。”
  王眉子头疼,转开话题,“你想让谁领军北上?”
  王仪风道:“我想让阿兄你去。”
  王眉子一愣,“我?”
  王仪风点头,“北地正混战,我有些不放心洛阳,也忧心二姐,你直接带大军去往洛阳支援,还可以照顾一下二姐。”
  王眉子想了想,也想去,若能和赵含章一起收复故土,使北地彻底安定下来就更好了。
  于是他点头,“你一人在这里能行吗?”
  王仪风道:“我怎会是一人呢,衙门里这么多人在呢。”
  她顿了顿后道:“而且,还有二叔呢。”
  王澄是他们的亲叔叔,和王敦这个族叔不一样,虽然他们叔侄间互相看不惯,但还是有些感情在的。
  尤其,王澄在一些事的看法上和王仪风一样。
  比如,他们都支持应召,北上抗击匈奴救皇帝。
  连被王氏子弟控制的荆州都不应琅琊王的号召,其他人更不搭理琅琊王了。
  王导不得不亲自出面劝说王仪风。
  王仪风并不害怕这位叔叔,当即与他在书信上辩论起来,认为以琅琊王的声望不足以担任大盟主这样的职位,现在全天下只有赵含章才有这个资格。
  现在皇帝被俘,当务之急是寻找其他宗室子弟,由赵含章牵头选出太子来,再着力援救皇帝。
  不管是从豫州的地理位置,赵含章的权势和声望来看,她都是最合适做大盟主的人,琅琊王的声望还不足以号令天下。
  不信您看看,现在谁愿意听他号召了?
  王导默然不语,不再与她辩论,而是开始联络江东本地士族,先说服他们,再借他们的势力为琅琊王造势;
  另一边,他让王敦继续征讨乱军和流民,保证建邺上游的安全。
  而在他们挤破了脑袋想要坐稳大盟主这个位置时,赵含章已经和傅庭涵汇合,并写信给刘琨和王浚等人,让他们一起向匈奴出兵。
  她虽未有大盟主之名,但行的却是大盟主之实。
  第805章 改变
  平阳久攻不下,是因为平阳城墙高粮丰,匈奴人只要据守不出,他们就很难打进去。
  陈午道:“使君,我们强攻吧,拿登云梯来。”
  赵含章看了眼平阳城下的护城河,再看一眼那城墙高度,摇头道:“不行,这样强攻会死很多人的。”
  汲渊道:“那就只能围城了,逼他们耗尽粮草,不得不出城。”
  明预道:“还可以逼他们向在外的大军求援,可缓他们攻打豫州的攻势。使君是想围魏救赵,总要他们回援才算成功。”
  赵含章没反对这一点,颔首道:“那就做足了强攻的姿态,逼他们求援吧。”
  傅庭涵见她还是眉头紧锁,就问道:“等他们援军回来,你还能打进平阳城吗?”
  赵含章摇头道:“我不知道。”
  傅庭涵:“你很想打进去?”
  赵含章道:“我想抓他们的皇帝用一用。”
  傅庭涵略一思索就明白过来,“你想用他们的皇帝换我们的皇帝?”
  赵含章:“皇帝换皇帝他们恐怕不会答应,但皇帝换叔祖父应该不难。”
  一旁的汲渊听到了,摇头道:“怕是不妥,他们还想用赵尚书威胁您,匈奴人与我们不一样,皇帝被俘,再换一个就是了,他们在这一点上可没我们纠结。”
  赵含章道:“我赎回叔祖父,还可以答应他们,皇帝不死,我不立新帝。”
  汲渊眉头一跳,他早就想和赵含章商量这件事了,但她回来后一直很忙,总是没有空,这会儿话赶话说到这儿了,他便问道:“太子遇难,女郎想立谁为太子?”
  赵含章推脱道:“宗室遗珠还未找到呢。”
  “有人在修武县看到了秦王,”汲渊道:“我已经派人去找,赵郡守应该也收到了消息,豫章王和新都王还没消息,我们的意思是,那二位不知生死,年岁也小,不如立秦王为太子。”
  赵含章:“秦王不也小吗?他才十岁,能当政吗?”
  汲渊:“他不必费这个心,不是还有女郎吗?”
  赵含章问道:“先生建议我霸权,做第二个苟晞?”
  “不,我是建议您做曹孟德。”
  苟晞是个什么好例子吗?
  汲渊瞥了她一眼,他又不傻,怎会建议她做苟晞?
  汲渊道:“只有如此,您才能命令天下为您所用。”
  赵含章蹙眉,“可是重立皇帝就要吸纳旧臣,门阀世家各自为政,晋室……不是我看得起他们,而是他们实在太能斗,太能杀了,当初我之所以让苟晞带皇帝迁都离开,就是不想陷入此怪圈之中。”
  “此一时彼一时,”汲渊道:“现在天下大乱,皇帝被俘,除了您,还有谁能力挽狂澜呢?”
  他道:“郓城一战,朝中大半官员被掳,逃出的不过十之二三,官职卑微,他们不敢不听您的。”
  赵含章一听,认真思考起来。
  汲渊再接再砺道:“使君,天下已乱成这样,连琅琊王那样的宗室远亲都敢自封大盟主,谁知以后还会冒出谁来?”
  “不如您立一个正统,皇帝在手,您可号令天下,朝中大臣皆由您挑选,您还和以前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汲渊压低声音道:“等将来,您平定天下,一切便能够如文帝一样水到渠成,谁敢说您呢?”
  赵含章是个听劝的好孩子,她摸了摸下巴认真思索起来,“先生说的有理啊,可我答应了五叔祖,绝不灭晋。”
  汲渊低声道:“女郎想多了,到时候新帝诚心禅让,何来灭晋之说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