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也幸是凤妤机灵,在谢珣安排隔离时,她带方玲君和城中大夫把药材全部统一收集,虽做不到尽善尽美,也做到了井然有序。
这一登记,所有人都吓一跳。
城中将近五万人染了疫病,凤妤忧心忡忡,“有一些人的疫病还没发出来,确诊人数只会不断攀升。”
如此一来,药材就不够了。
谢珣已让李咏写信到附近州郡,若有药材尽量提供,他自己也写信送到胶州,从锦州和丹州调药材。
丹州和锦州都盛产药材,十二州的药材筹备非常充足。
最最棘手的是大夫远远不够,应付不了灾民。。
城中只有上百名大夫,却有几万人染病,根本救治不过来,凤妤想了想办法,征求那些曾经染过疫病,有经验的老人帮助。
第367章 私心
扬州度过了杀烧抢劫时期,渐渐稳定,隔离区因大夫不足,哀鸿遍野,凤妤去过一次隔离区就被谢珣强制离开。
“疫病传染性强烈,隔离区非常危险。你想做什么派人来做,不准亲自来。”
“知许,你每天要进出隔离区数次,我也很担心你,可我不曾劝过你。几万人齐聚一处,大家都有怨气,都很恐惧,很容易发生骚乱,我必须每天都出现在这里告诉他们。我们是真正与他们同甘共苦,不是高高在上,独善其身。我们也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救他们。”凤妤轻声说,“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不会擅自进去,只在警戒线外,若在州府一来一往沟通也容易出现在偏差,所有的食物,药材送到这里,也需要统筹,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也怕他们有私心。”
“可你……”
凤妤拥抱着谢珣,手指抚着他的眉目,“我会好好的,你那么忙了,不要担心我。”
谢珣才是扬州城所有人的主心骨,他不能分心,也不能倒下。
隔离区药物比起食物没那么紧张,灾民们进城后目标是粮食,药材虽被打翻,破坏,几乎都还在。统一调配也不会造成浪费,城中老人在凤妤劝说后,有一部分老人自愿到隔离区帮忙。
苏管家经历过三次瘟疫,幼年时得过一次瘟疫侥幸活下来,后来的两次瘟疫都没有染病,他二十多岁那一年苏明染了疫病,苏管家日夜照顾也没有被传染,凤妤心想这疫病是不是染过后就不会再得了。
她寻了许多染过病的老人,说法不一,有的染过两次,有的染过一次,瘟疫也很少在扬州大规模地爆发。凤妤征求这群有经验的老人的帮助,扬州财政本就富裕,可以提供银钱,许多老人愿意去隔离区帮忙也不需要银子,只需要提供家人一日三餐。
凤妤觉得一日三餐有点困难,只能提供一日一餐,也有许多老人愿意去帮忙,有一些家中有存粮的老人不求一分一厘,还会用自己的经验帮凤妤。
一旦进了隔离区就不能出来,谢珣也只相信凤妤能统管粮食和药材,在诸多原因下退而求其次,不再强硬要求凤妤只能待在州府,可凤妤每次也只能在警戒线外,等着苏管家帮忙统计,告诉她需求,凤妤不去隔离区。
唯一进了隔离区能离开的,只有谢珣。
就算是谢珣,离开隔离区时也要把身上的衣服全都换一遍,他凭一己之力让扬州城稳定下来,听从调配,一句同甘共苦打动扬州百姓,话说得漂亮,事也要做得漂亮,所以谢珣每日都会来隔离区。
扬州城内的情况越来越稳定,隔离区前三日,每日将近五百人死亡,尸体不能留在城内,由府兵全部拉到城外一把火烧了。染了病的百姓人心惶惶,就怕轮到自己,好消息是隔离区第三日,也有许多人高热退去,红疹和咳嗽渐好。这一消息极大程度给予灾民们信心,凤妤让苏管家把渐渐痊愈的人和染病的人在隔离区也分开治疗,那些病症轻一点的可以不必再用药。
统一管控下,粮食成了扬州最紧迫的需求。
李咏向附近州郡发出的求援消息石沉大海,附近州郡也陷在粮荒,疫病中,无法伸出援手。凤妤从扬州运走的那一批粮食,又运回了扬州,做出这个决定的谢珣内心非常挣扎,十二州也缺粮,这冬天也不好过,大雪封城,这粮食于胶州也是救命的粮食,如今胶州也有疫病,可控制得非常好,薛玉来信说胶州城内的疫病仅有上百例,且全部控制得当。
谢珣得到疫病的消息比较早,且的确扬州是爆发地,传播到各地需要时间,宁州铁骑从河上回胶州带回扬州疫病的消息,薛玉也是紧闭城门,可他在城外搭建帐篷,每个帐篷都准备保暖衣物,让灾民们在城外居住,每个帐篷住一家人,帐篷之间相隔十米。
州府有专人登记,在帐篷里住了三日,不曾发病的人才有资格进胶州城内,这样就控制疫病不进胶州。
染了疫病的人,一家隔离,胶州靠近北河,也曾被疫病袭过,幕僚中有许多老人经验丰富,所以疫病没有在十二州传开,控制在胶州。
薛玉刚得到这批粮食,又要送回,心情也很复杂,可他仍是添了一点粮食,又让锦州调来一点粮食,一起送来扬州。
中州和胶州也有样学样,一样治理,紧闭城门,但是在城外接收难民,中州有几万驻军,所以陈铭将军不敢冒险让百姓进城,不管有病没病,全在城外居住,军中统一调配物资救助。
这一登记,所有人都吓一跳。
城中将近五万人染了疫病,凤妤忧心忡忡,“有一些人的疫病还没发出来,确诊人数只会不断攀升。”
如此一来,药材就不够了。
谢珣已让李咏写信到附近州郡,若有药材尽量提供,他自己也写信送到胶州,从锦州和丹州调药材。
丹州和锦州都盛产药材,十二州的药材筹备非常充足。
最最棘手的是大夫远远不够,应付不了灾民。。
城中只有上百名大夫,却有几万人染病,根本救治不过来,凤妤想了想办法,征求那些曾经染过疫病,有经验的老人帮助。
第367章 私心
扬州度过了杀烧抢劫时期,渐渐稳定,隔离区因大夫不足,哀鸿遍野,凤妤去过一次隔离区就被谢珣强制离开。
“疫病传染性强烈,隔离区非常危险。你想做什么派人来做,不准亲自来。”
“知许,你每天要进出隔离区数次,我也很担心你,可我不曾劝过你。几万人齐聚一处,大家都有怨气,都很恐惧,很容易发生骚乱,我必须每天都出现在这里告诉他们。我们是真正与他们同甘共苦,不是高高在上,独善其身。我们也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救他们。”凤妤轻声说,“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不会擅自进去,只在警戒线外,若在州府一来一往沟通也容易出现在偏差,所有的食物,药材送到这里,也需要统筹,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也怕他们有私心。”
“可你……”
凤妤拥抱着谢珣,手指抚着他的眉目,“我会好好的,你那么忙了,不要担心我。”
谢珣才是扬州城所有人的主心骨,他不能分心,也不能倒下。
隔离区药物比起食物没那么紧张,灾民们进城后目标是粮食,药材虽被打翻,破坏,几乎都还在。统一调配也不会造成浪费,城中老人在凤妤劝说后,有一部分老人自愿到隔离区帮忙。
苏管家经历过三次瘟疫,幼年时得过一次瘟疫侥幸活下来,后来的两次瘟疫都没有染病,他二十多岁那一年苏明染了疫病,苏管家日夜照顾也没有被传染,凤妤心想这疫病是不是染过后就不会再得了。
她寻了许多染过病的老人,说法不一,有的染过两次,有的染过一次,瘟疫也很少在扬州大规模地爆发。凤妤征求这群有经验的老人的帮助,扬州财政本就富裕,可以提供银钱,许多老人愿意去隔离区帮忙也不需要银子,只需要提供家人一日三餐。
凤妤觉得一日三餐有点困难,只能提供一日一餐,也有许多老人愿意去帮忙,有一些家中有存粮的老人不求一分一厘,还会用自己的经验帮凤妤。
一旦进了隔离区就不能出来,谢珣也只相信凤妤能统管粮食和药材,在诸多原因下退而求其次,不再强硬要求凤妤只能待在州府,可凤妤每次也只能在警戒线外,等着苏管家帮忙统计,告诉她需求,凤妤不去隔离区。
唯一进了隔离区能离开的,只有谢珣。
就算是谢珣,离开隔离区时也要把身上的衣服全都换一遍,他凭一己之力让扬州城稳定下来,听从调配,一句同甘共苦打动扬州百姓,话说得漂亮,事也要做得漂亮,所以谢珣每日都会来隔离区。
扬州城内的情况越来越稳定,隔离区前三日,每日将近五百人死亡,尸体不能留在城内,由府兵全部拉到城外一把火烧了。染了病的百姓人心惶惶,就怕轮到自己,好消息是隔离区第三日,也有许多人高热退去,红疹和咳嗽渐好。这一消息极大程度给予灾民们信心,凤妤让苏管家把渐渐痊愈的人和染病的人在隔离区也分开治疗,那些病症轻一点的可以不必再用药。
统一管控下,粮食成了扬州最紧迫的需求。
李咏向附近州郡发出的求援消息石沉大海,附近州郡也陷在粮荒,疫病中,无法伸出援手。凤妤从扬州运走的那一批粮食,又运回了扬州,做出这个决定的谢珣内心非常挣扎,十二州也缺粮,这冬天也不好过,大雪封城,这粮食于胶州也是救命的粮食,如今胶州也有疫病,可控制得非常好,薛玉来信说胶州城内的疫病仅有上百例,且全部控制得当。
谢珣得到疫病的消息比较早,且的确扬州是爆发地,传播到各地需要时间,宁州铁骑从河上回胶州带回扬州疫病的消息,薛玉也是紧闭城门,可他在城外搭建帐篷,每个帐篷都准备保暖衣物,让灾民们在城外居住,每个帐篷住一家人,帐篷之间相隔十米。
州府有专人登记,在帐篷里住了三日,不曾发病的人才有资格进胶州城内,这样就控制疫病不进胶州。
染了疫病的人,一家隔离,胶州靠近北河,也曾被疫病袭过,幕僚中有许多老人经验丰富,所以疫病没有在十二州传开,控制在胶州。
薛玉刚得到这批粮食,又要送回,心情也很复杂,可他仍是添了一点粮食,又让锦州调来一点粮食,一起送来扬州。
中州和胶州也有样学样,一样治理,紧闭城门,但是在城外接收难民,中州有几万驻军,所以陈铭将军不敢冒险让百姓进城,不管有病没病,全在城外居住,军中统一调配物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