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浩道,“一种纯能量爆发形式,和粒子直接相关。这种方式的能量爆发,只可能出现在和粒子相关的实验中,比如,粒子对撞实验,或者是高能粒子研究。”
  “如果有实验出现过——”
  他说到这里忽然一个暂停,诺沃提尼和布莱恩顺着话音思考着,几乎同时瞪大了眼睛,说出了一个词汇——
  “反物质!”
  两人对视一眼,满眼惊喜道,“真有可能是反物质!”
  “正反物质相互抵消,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制造出了反中子?”
  “但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也说不定,里面可能蕴含着我们不知道的原理……”
  “强湮灭力会让粒子内部反应变化,但只是能量逸出,没道理会制造出……如果是极强的反重力场,感觉才有关系。”
  “总之,这是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去查一下核子组织,还有费米实验室那边的资料,也许能有发现。”
  诺沃提尼和布莱恩带着惊喜离开了。
  反物质,确实是个很符合的想法,从理论上来说,正反物质相互抵消并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过程就是纯能量爆炸。
  虽然反物质的存在性依旧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明,但人类对于反物质的研究也是有进展的。
  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组织进行的粒子对撞实验,就‘疑似’发现了少量几个反氢原子。
  2010年,欧洲核子组织宣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也就是少量的反氢原子。
  这并不是‘反物质存在’明确的证明。
  欧洲核子组织俘获反物质的方式,就是通过强子对撞机进行实验,之后做非常复杂的数据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有‘少数的单个原子’消失不见,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发现被认为是‘正反物质抵消爆炸’。
  类似的发现不止是欧洲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也有相关的发现,他们有一次甚至宣称制造出了几万个反氢原子。
  ‘几万个反氢原子’,听起来实在有些骇人,实际上,就只是在实验过程中,检测到异常能量爆发数据,并进行的分析结论,而不是说真的制造出了反氢原子并保存下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粒子对撞实验中出现的‘异常能量爆发’数据是非常显著的。
  简单来说,近似于‘质量转化为能量’。
  依靠‘质能方程’可以轻易计算出,质量损耗能够转化为多么庞大的能量,即便只是氢原子,转化的能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著名物理学家罗布-汤普森参与过反物质研究的实验,他认为,“反物质的发现将会引领人类的变革,使得人类的星际旅行之梦将成为现实。”
  有很多科幻小说,星际旅行的飞船都是以反物质作为燃料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想把人类送上火星需要千万吨以上的化学原料,而如果是以反物质为燃料的话,仅需要几十毫克,同时时间也大为缩短,只需要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由此可见,‘质量转化的能量’会有多么庞大。
  这也是物理学界对于反物质研究的最大动力。
  若是能主动去制造出反物质,并使其和物质发生‘抵消反应’制造能量,要比‘可控核聚变’都有吸引力太多了。
  ……
  实验项目结束。
  项目组得出了几个确定的结论,包括‘粒子参与的反应’、‘纯能量爆发’等等,但爆炸的基本原理还是没弄明白。
  后续就要看个人或者团队的研究了。
  好多参与实验的个人和团队,都迫不及待的返回并参与到公开数据报告信息的分析研究中。
  这一时间点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何毅表现的也有些着急,但不是急着回去做研究,而是说起了‘反物质’的问题,“王院士啊!你想到了反物质,怎么直接说出来了,我当时要提醒你又不能直接说……”
  “他们回去能调取很多资料,我们可没发现过反物质,也查不到多少资料,成果就属于他们了。”
  “实验不就等于是为他们做的?”
  “我们太吃亏了!”
  王浩不在意的笑道,“如果确定是反物质,是个好消息,最少我们确定了爆炸方式。而且,也许只是能量爆发类似。”
  何毅仔细琢磨了一下,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反物质不存在?”
  王浩道,“你要考虑湮灭理论。能量可以被湮灭,为什么粒子不可以呢?正反物质的抵消爆发,也可以理解为‘带质量粒子的湮灭爆发’。”
  反物质的存在,本身就只是个理论而已。
  那些所谓的‘实验发现’,也不过是用反物质来解释实验现象,而不是确定了反物质的存在。
  实验,是检测到质量损耗和能量爆发。
  如果放在湮灭理论中,自然就可以理解为‘带质量粒子被湮灭并爆发出能量’,或者是理论上的‘质量点构架崩散为能量’。
  何毅思考着顿时瞪大了眼睛,“这个解释……可以完美替代反物质理论。”
  王浩继续道,“另外,理论毕竟只是理论,不管是反物质也好,湮灭带质量粒子也好,想要证明都必须要通过实验才可以。”
  “你觉得,类似的实验,他们可以做几次?”
  何毅还没有回答,王浩就继续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他们只能通过制造强湮灭力场薄层的爆炸来进行试验,每一次实验都会损耗巨额经费,还很难有收获。”
  “而我们,可以通过直流技术,制造一个强湮灭力场区域,并在场力内部制造热源,只需要一台设备,就可以不断增加热源强度来进行试验。”
  何毅顺着思考顿时瞪大了眼睛,惊喜道,“所以,我们可以研究新方向、新技术了?”
  王浩微笑的点头,随后道,“也不要抱太大希望。”
  “不管是反物质,还是湮灭粒子,我认为,都是未来技术,即便是有发现想运用也很困难。”
  “我对于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更感兴趣。”
  “究竟是存在反物质,还是粒子被湮灭?能量爆发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王浩说着都憧憬起来。
  物理的奥妙,真是令人沉醉……
  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物理项目,零态能量和非零态能量!
  复刻实验异常爆炸项目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有两个,一个是‘纯能量爆发’,另一个是‘无序爆发’。
  在排除了‘强湮灭力场自身爆发能量’的因素外,前者也就代表‘粒子能量爆发’,至于能量爆发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就需要后续再进行研究了。
  后者则指的是没有固定位置的能量爆发。
  在项目组的实验开始前,王浩就发表个人看法,认为爆炸事故和‘中子爆发’,以中子能量爆发来举例,实验所制造的强湮灭力场是近似圆形的薄层结构,而能量主要爆发的位置有几个点。
  这几个点并没有什么规律。
  其他位置也有能量爆发点,只不过强度相对比较小。
  所以能量爆发过程可以理解为‘多点位无序爆发’,从实验装置内部核反应堆激发中子的情况来看,中子碰撞强湮灭力场薄层确实是无序的,除非是再进行复杂的设计,控制激发中子的方向,否则也根本不可能找到规律。
  总归,实验结束了。
  之后肯定会有很多论文成果出来,所有参与实验的学者都收获颇丰,最低写上一篇新颖的论文是没问题的。
  有参与实验的学者表示说,“物理学界即将迎来一场有关粒子与湮灭力场研究的盛宴!”
  “这是实验带来的。”
  “我们实验了粒子能量爆发,每个参与者都有很大收获,这可能会成为新物理的起点……”
  好多学者都用‘物理盛宴’来形容实验。
  实际上,参与实验的物理学家人数不过百人,总计参与实验的人数规模也只有四百人左右。
  如果拿国际大型物理实验项目来对比,欧洲核子组织的粒子对撞实验,参与直接工作的就有几千人,每一次实验都会有大批物理学家参加,实验的一个小团队都有几十人规模。
  这次的实验相比来说,规模就要差很多了。
  但是,内容不同。
  物理实验的研究,内容新颖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几十年时间,粒子对撞实验都一直在进行,大部分内容已经研究透了,想再有新发现就必须要大大增加碰撞强度,但发现也只是新粒子或粒子信号之类,和参与实验的普通学者关系并不大,他们更多只是‘参与’而已。
  现在的实验则属于‘新领域’,人类从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强湮灭力场结合粒子能量爆发,找到一点内容都可以写上一篇论文。
  国际物理学领域,也有很多讨论的声音。
  项目组得到了两个结论,而物理学界则针对去讨论更深层次的原理,“强湮灭力场的粒子能量爆发,或许其原理和黑洞中的能量类似。”
  “也许我们是发现了黑洞中的反应。”
  “也许是反物质。人类已知的粒子能量爆发方式就只有几种,实验中不确定是否有粒子消失,但也许就发生了正负粒子湮灭现象……”
  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不只是王浩能够想到反物质,其他人也能够想到,因为粒子层面的能量爆发,只有核反应、粒子对撞等几种方式。
  实验中发生粒子对撞并爆发能量的可能性很小,至于核反应直接就被排除了,若是没有全新的粒子能量爆发方式,‘正反物质相互湮灭并爆发能量’,就成了‘算得上合理’的解释。
  ‘反物质’的可能性被提出来以后,物理学界的讨论就更火热了。
  人类一直都在寻找反物质。
  很多物理学家从事反物质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在实验中找到反物质存在的证据。
  现在的实验直接发生了正反物质湮灭爆发?
  这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国际物理学界对于实验的火热,并没有传导给强湮灭力场研究的机构,比如,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
  再比如,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两个机构内部也在讨论着实验问题,但因为实验并没有能给出明确的‘爆炸原因’,也就导致强湮灭力场的研究只能继续陷入停滞。
  很多学者都担心设备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他们的设备内部核反应堆,也会激射中子或其他粒子触碰外层强湮灭力场薄层。
  虽然设备并没有发生‘能量逸出’问题,可是……
  万一呢?
  现在没有明确的结论证明‘只有发生能量逸出才会爆炸’,他们再利用设备去做实验研究,肯定要小心再小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