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翰林看桌上笔墨都摆好了,咳了一声道:“到清凉山还有两个时辰,你们先把昨日的功课交上来。”
  后头赵杨两家的仆人忙忙的开书箱,把窗课送过来。李知远自家带了个小书箱来,就搁在板凳上,他自去开箱取,歪着头看中舱,隔着影影绰绰的竹帘,可见英华屏声静气磨墨。他想到那日就在这条河上看英华写字写了小半个时辰,不禁微微一笑。
  英华其实也在偷看他,看他笑,手一抖,溅起几点墨汁,忙弃了墨去寻抹布揩。李知远低头在箱里翻,嘴角慢慢翘起。
  王翰林专心检查功课,学生们各自捧了书读。英华在帘后磨完墨就写字。隔着帘子,白生生的小胳膊晃来晃去,李知远时不时偷瞄她。
  杨小八察觉李知远也不老实,悄悄儿推了赵十二一把,示意他看李知远。
  赵十二推开他,翻了几页书,打着呵欠趴到桌上假寐。
  王翰林心里恨不能把这个金贵学生打二十铁尺,面上还要装做看不见,翻完了他的窗课,差强人意。
  老翰林叹了一口气再翻杨小八的窗课,字儿倒是工工整整,句子也文理通顺,就是眼熟的紧。再细细一想,这是曲池府有名的时卷评家卫子牛旧年出的时卷评析的倒数第二篇。罢了罢了,这货将来是要去军中混的,能认得几个字儿会写军令状也罢了。
  王翰林摇摇头,再看李知远的文章。有两位高徒珠玉在前,李知远的文章真可谓字字珠玑,繁花似锦。王翰林看了又看,拈着胡须赞道:“还不错,今年可以下场走一遭儿,你父亲怎么说的?”
  “父亲让学生在家再管几年家务。”李知远笑道:“我们才回老家,就赶上迁都这样大事,田地都没有置办,实在是伤脑筋的很。”
  “老师也没有田地,将来官家脚下,赚钱的机会多的很,不必急于这一时。”王翰林不以为然,皱着眉道:“你当走出富春,到东京、到北方各处看看走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守在家里是长不了见识的。”
  “先生说的极是。”杨小八鼓掌,欢喜道:“知远兄,游学好呐。”
  赵十二也来了精神,笑道:“先生,我们周游各省去游学吧。”
  老翰林板起脸,杨小八和赵十二就老实了许多,两个甚有默契,一个取砚,另一个注水,一个取墨,另一个就拂纸。
  李知远这几日和他们相处,这样顽皮跳脱的两个学生,难为王翰林居然忍下来了,他虽然纳闷,脸上依旧微笑,“我家的情形先生也晓得,弟弟还小,远游还要等几年。”
  王翰林晓得李知远的意思是要防他家那些臭虫亲戚,也自叹息,点头道:“父母在,不远游。”
  船行了一小会,杨小八推开窗,指着岸上的白墙青瓦,惊喜的说:“哎呀,那是富春书院?”
  赵十二歪头看了一眼,趴下,道:“有什么好看的?”
  杨小八才想起来王翰林已是和兄长分了家,不会再管富春书院的事了,捂着嘴想缩到桌子底下去。
  王翰林天性磊落,学生们不晓得还罢了,晓得了倒不好不说的。他咳了一声,道:“那是富春书院,从前,是我兄长做山长,如今……该是我侄儿王耀芬任山长罢。”
  赵十二关切地看着王翰林,“先生,论名望和学问……”
  王翰林摆摆手,打断赵十二,笑道:“舱里闷气,我出去站站。”佝偻着出去了。
  赵十二就瞪杨小八。杨小八求饶似的看着李知远。李知远看了外头一眼,毫不手软,就在杨小八头上敲了一记,道:“你什么不好说,偏提这个!”
  英华把竹帘卷起,把一本字帖卷成一个长卷,伸过来照着杨小八的纱帽用力敲了几下,又啐了一下才回去。
  杨小八也似方才赵十二一般,抱着头缩成一团,轻声喊道:“不要打啦,疼。”
  赵十二一肘撞到他肩上,笑骂:“学我学的又不像,莫装了。”
  杨小八将头一伸,道:“先生伤心了呢。”
  “是人都看出来了。”赵十二道:“都是你害的。师妹,要不要我帮你揍他出气啊。”
  “你把他打死了,书院又不回来。”英华没好气道:“你们还是调戏小娘子去吧。”
  “其实,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李知远压低声音说:“都传说富春书院办不下去了,这几日都没有先生去书院上课。”
  “办不下去了?”赵十二笑了,“好办,我使个人去把书院买下来,就送给师妹做嫁妆,怎么样?”
  “不要你买。”英华恼道:“我娘又不是买不起,便是真买不起,问我舅舅借也借得到。”
  杨小八点头如捣蒜:“极是极是,我姑母是你舅妈,我们两家是一家人,”因英华瞪他,他又道:“不消麻烦他们,便是我也借得起。”
  英华恼了,一拳头砸过去,杨小八咬着袖子呜呜叫,生怕外头听见。
  赵十二乐不可支,欢得恨不能就地打滚。
  原来这里还有一个表兄。李知远在心里叹息:果然家家都有奇怪的亲戚,若是自己有这么两位表兄,想必也是时时想挥拳的。这么想着,英华挥拳也就不那么难接受了。李知远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轻声道:“莫闹了,说正经的。先生家分家是把书院分出去了。咱们能不想法子把书院拿回来?”

章节目录